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法的精神"的各种含义难以契合孟德斯鸠在其著述中对l'esprit des lois这一术语的界定,本文通过分析孟氏法文原著及相关西语著述力图论证:作为比较法和法社会学开创者的孟德斯鸠,法律的多样性是其研究的中心论题,孟德斯鸠用l'esprit des lois这一概念作为其著作的题名和思想体系的核心,所意指的是"诸法系的特质",而非汉语学界所通常理解的"法治精神"、"法律本质"或"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业内"常见散发招嫖卡片行为进行分类,区分散发招嫖卡片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严格区分对此类行为的法律适用,精准定性、精确适法。  相似文献   

3.
吕芳 《法律适用》2012,(4):14-18
一、国外对法院文化的研究现状国外英文著作中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论著很多,而关于"法院文化",笔者并没有找到专门的论述"法院文化"的著述。从英文"court culture"来找寻相关的著作,因为court除了"法院"、"法庭"意义外,还有"庭院"和"王室"的含义,因此很多冠以"court culture"名目的英文著述实际上讲述的某个时期王室的文化,因此,英文中"court culture"所组成的概念并非专指法院文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特殊自称"NP 我"(A式)以及"我 NP"(B式)的语用功能有很大的差别:A式是亲近式,可以由彼及己地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达一种亲切关心的语气;B式是疏远式,可以凸现说话人自身的某个特征,借以表达不满或者意外的语气.这种差别与NP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价值有关.二者都是专门用来明确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5.
崔卓兰 《中外法学》1991,(1):22-24,55
<正> 在现实中形式上不违反法条,但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占相当大的比例,具体表现如下: 1.相同情况不同处罚.如对国家机关从轻对公民从重;对此企业从轻对彼企业从重;对公民甲从轻对公民乙从重;对本地人从轻对外地人从重;对有"关系"的从轻对无"关系"的从重. 2.不同情况相同处罚.如对有法定从轻情节和无法定从轻情节的、对有法定从重情节和无法定从重情节的、对态度好的和劣的、对危害大的和相对较小的一样处罚;对盈余企业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法律的打击层面进一步加大,这为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也更加激励了人民群众反腐败的决心。但是,如果没有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那么,新产生的法条将如"水中月,镜中花"。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10日,位于合肥市步行街上的长江艺苑画室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画室老板何立伟及其妻子、19岁的女儿、10岁的侄子被一名不速之客乱刀捅死.不速之客名叫朱云雨.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其女友跟随何立伟学画.何立伟是安徽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某美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著述颇丰,在安徽美术界较有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的犯罪数额主要有"非法经营数额"、"销售金额"、"违法所得数额"和"重大损失数额"等。对于这些犯罪数额如何理解,具体如何认定,关系着定罪量刑的准确与否,对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意义重大,是司法机关办理侵犯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准据法这一国际私法特有概念和专门用语的内涵,强调它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本文还就现有的国际私法著述对英文the proper law的译法进行了评析,并指出:准据法这一国际私法术语本身就含有"适当的所适用的法律体系"的意义,故不宜夸大"适当准据法"的作用,也不宜照搬于中国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1]前代法学著述例多援引,近年出版的法学新著如<法学基础理论>、<法学原理>、<法学通论>、<中国法制史>等一律因袭这一近二千年的传统论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受贿罪与行贿罪的规定中均提到了"谋利"问题,"谋利"作为两罪的构成要件,是认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环节。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对两罪的认定上,往往由于"谋利"问题不清楚、不明显而难以定性,本文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对这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得出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刑事审判实践,就私分国有资产罪司法认定中的国有资产的界定,犯罪主体,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关系的传统论述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著述也不胜枚举.一般认为,在法律适用上,知识产权法是特别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般法."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好比浮在海面上的三座冰山,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拖着冰山的海水."~[1]根据"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票据的感性认识大约源自于"汇通天下"山西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近代,我国晋商开始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由于这种汇兑,在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名誉一时。但是,恐怕在著名票号"日升昌"的时代,人们没有考虑过票据具有无因性。本文就票据无因性存在缺陷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定性之争涉及到法益和法条竞合这样带有普遍性和整体性的问题,因此应以体系解释的方法对其中的法条适用进行解释。两罪的界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先抛开数额要素,以法益为基础,通过对"合同"的体系解释区分此罪与彼罪;第二层次是加入数额要素,通过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体系解释,妥当处理法条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的功能定位 当前无论是在侦查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侦查实务部门,"侦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关于侦查信息化的著述日渐丰富,各实务部门促进和保障侦查信息化建设的通常认为,信息化是指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对信息应用模式的变革,而侦查信息化正是众多信息化实践在侦查领域的体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汉教授就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引入侦查领域,并且旗帜鲜明地指出,侦查活动的成败,关键在于信息,"信息——反馈——再现"就是整个刑事侦查过程的实质.时至今日,该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侦查活动中对于信息的利用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那么当前同时被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所推崇的"侦查信息化",其核心含义究竟为何?①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17.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近几年,国内以及某些外派机构官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往往携卷巨款潜逃海外,"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职务犯罪嫌疑人负案外逃的增多,构成当前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海外追缴赃款,也因此成为共和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 而2003年12月10日中国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表明此项行动正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片化"时代,秉承纪实理念、解密历史真相、制造影视奇观、创造商业价值,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纪录片人将历史著述与当代社会互相映照,将现代传播技术与历史研究有机结合,将中国纪录片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一、消除混乱状态在我国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系列与“立法”尤其是“法的制定”容易混淆的名词,如“法的制订”、“法的拟订”、“法的订定”、“法的订立”、“法的拟定”等。就法学著述看,这些名词有的出现在中国学者自己的著述中。如有的著述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文字:“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修订法律”、“清末修订法律”、“清末制订民律草案”、“国民党政府陆续制订民法”。有的出现在移译为中文本的外国学者的著述中。如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新印行的中文版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20.
清末,封垣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读书人简直就是不明事理和迂腐的代名词,等同不称职.官员的内心深处,不担心你说他像个官僚,就怕说他像读书人,尤其是在上司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