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音 《瞭望》2010,(17)
<正> 5月1日至10月31日,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盛会。《瞭望》今年第1期和第15期先后刊发了两组专题报道,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有利于扩大世博会的知名度,激发读者对世博会的向往,并对世博会园区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第15期的《世界走进世博》《未来建筑的"试验场"》,将世博会的创意设计和人文内涵,通过图文报道生动、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展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化风貌和如画美景。  相似文献   

2.
佘平 《瞭望》2007,(10)
今年1月份出版的4期《瞭望》新闻周刊,重视对2007年形势展望的报道,使读者对今年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形势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不仅能增强读者的预期意识,也可扩大读者的视野。这4期刊物对新的一  相似文献   

3.
创新与变化     
李明 《瞭望》2005,(27)
作为《瞭望》的忠实读者,看《瞭望》成了我莫大的享受。每期杂志收到,必先睹为快。因为对《瞭望》情有独钟,也就爱之越深,期望越高。过去多多少少感觉《瞭望》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基层方面有些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呆板了些,影响了可读性。令人欣喜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地税干部,订阅《瞭望》已逾10年。看了今年前19期,我觉得改成彩版印刷的《瞭望》变得越来越好了:贵刊用准确、鲜明、生动的独家新闻和前瞻性的报道,使读者获得新知识。像第13期的《治警从严新策》、第16期的《新药审批玄机》、第17期的《“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第19期的《老北京的死与生》等文章,都非常具有权威性, 我们读者很喜欢。  相似文献   

5.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8期~11期推出两会特别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于秀亮说,在两会报道中,《瞭望》善于推出有独家视角的深度专题报道,聚焦民生,追踪热点,剖析政策,这成为其创新内容、赢得读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6.
今年四月二十日是《瞭望》创刊十五周年。四月二十三日《瞭望》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创刊十五周年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2,(15)
北京的四月,杨柳吐翠,桃花争艳。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瞪望》周刊社和日中总研株式会社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书,决定从今年五月起在日本出版发行《隙望选刊(日文版)》。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创办的这份选刊是日本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又一朵友谊新花,也是《隙望》周刊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隙望选刊旧文版)》系双周刊,由日本日中总研株式会社负责在东京翻译、出版和发行,其内容将根据日本读者的需要,从《隙望》周刊国内版和海外版所载文章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32)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华社有关负责人郑重提醒社会各界:新华社从未以“新华视点”名义注册任何公司。《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及其相关人员,均与瞭望周刊社无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9.
辛平 《瞭望》2008,(17)
有关读者对《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14期反馈意见择要: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说,一谈到高房价,一般的报道都会从"危机"、"忧患"的角度切入,强调住房保障缺失给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扩大消费的负面影响。这一期《住房保障机遇》特剐报道却另辟蹊径,以创新视角,在住房保障的多样化途径中寻觅到了发展的机遇与动力。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读者同志!当您接到这一期《瞭望》月刊的时候。面对着那过去了的一期期刊物的封面照片,您大概也会和我们一样,不由得要对《瞭望》创刊以来的历史作一个大略的回顾吧。这是很自然的。《瞭望》月刊自一九  相似文献   

11.
周晖 《瞭望》2008,(35)
据读者反馈,《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32期《这一夜,北京向世界述说》特别报道策划缜密、看点丰富,全方位解读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办、组织工作,观点独到,写作精良。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张燕、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魏川雄、内蒙古环保局江宏、浙江苍南县县委办公室杜声亮、重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31)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  相似文献   

13.
读者建议     
《瞭望》编辑部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一名年过70岁的老读者,对于《瞭望》,我有比较深的感情。以前,是在单位阅读《瞭望》的文章,退休后,我的收入不多,但是,我仍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瞭望》海外版在香港出版发行五周年,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此,我向《瞭望》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瞭望》海外版的同志请我说几句话,我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短文。 我希望《瞭望》海外版今后能继续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的稳定与繁荣及海外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编者寄语     
《瞭望》1989,(1)
本期《瞭望》出刊之日,我们已迎来了1989年。在此,谨祝读者们在新的一年里称心如意。 对于报纸、期刊,新的一年从一开始就是严峻的。纸张价格及其他费用的剧增,逼使报刊不得不大幅度提价,而报刊提价的直接报应便是销售数的锐减。 本着尽量减轻读者负担的原则,《瞭望》今年每期定价为0.70元,比去年上涨了0.20元。新的价格刚够支付出版这本杂志的各种费用。读者交付的订费,将全部物化在刊物之中。 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本刊今年的销售额虽也有下降,但比较而言,幅度不大,仍旧维持了较高的订数。这表明了读者对我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杨鲁 《瞭望》1987,(28)
应《瞭望》周刊邀请,苏联《星火》杂志总编辑科罗季奇和摄影师巴尔特曼茨于6月18日至7月3日来我国访问。 苏《星火》杂志创刊于1923年,是苏联出版的一本政治、社会和文学艺术的综合性周刊,在苏联读者中有相当影响。 科罗季奇一行在华期间,先后在北京、深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瞭望》2006,(40)
在老南京的发祥地,一场围绕古城命运的角逐正在上演25岁的姚远今年8月初在以“南京市民”的身份寄出300封恳请保留南京老城的呼吁信后,16位知名人士站在了他身边,其中包括95岁的侯仁之。在《瞭望》新闻周刊收到的《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以下简称《紧急呼吁》)中,联合署名者,除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还有两院院士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以及陈志华、宿白、郑孝燮、徐苹芳、舒乙、罗哲文、谢辰生、叶廷芳、李燕、蒋赞初、梁白泉、潘谷西、叶兆言,共16位建筑界、文物界、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18.
孟微 《瞭望》2006,(33)
北京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行。其后的残疾人奥运会举办时间为9月6日至17日。在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获悉,目前,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如期实现了各项主要阶段性目标,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翻开2006年最后一期《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的《感谢读者》一文令人眼前一亮,也使我对这本刊物有了更深的了解。的确,在读者的眼中,2006年对《瞭望》新闻周刊来说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20.
周晖 《瞭望》2008,(34)
据读者反馈,《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31期北京奥运会特别报道观点精辟,思辨性强,是一份全面解读北京奥运会全景、值得珍藏的文字记录。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培训中心汤晓丽说,此组报道强调思辨特色和文化意味,体裁兼容,站在一个较新的高度,用更为宽泛的理念诠释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中西文明交流的深远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