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孟醒 《党史博览》2009,(5):23-27,52
许立群和熊向晖是南京中学和清华大学的同学。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说:“1937年2月,我在清华介绍他(指许立群)入党。”  相似文献   

2.
打入胡宗南部 熊向晖于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下旬放暑假时,清华大学党的负责人蒋南翔要熊向晖回家探亲,相机了解社会动态.  相似文献   

3.
熊向晖,我党杰出的情报工作者,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人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熊向晖在家乡探亲,一天,熊向晖从报上看到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成临时大学,11月1日在长沙开学,他便赶去报到,但未遇见相识的党员。几天后,熊向晖接上党的关系,上级指示他不能暴露党员身份,要他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  相似文献   

4.
熊向晖是我党杰出的特工情报人员。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打入胡宗南身边,从事地下工作十二年,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战略情报。对于他的工作,周恩来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可以说是“后三杰”。胡宗南“慧眼”识英才熊向晖自幼聪明勤奋,17岁考进清华大学,经过一二九抗日救亡洪流的洗礼,1936年12月秘密加入共产党。七七事变时,熊向晖正在武昌探  相似文献   

5.
沙平 《党史文苑》2010,(4):25-28
熊向晖,1919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庭长。1936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很快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清华南迁长沙,在长沙他接到党的指示:不要暴露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的第一军服务。  相似文献   

6.
明镜篇     
《湘潮》1991,(4)
周恩来作检讨1946年6月,周恩来因极度疲劳,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专机上睡着了。在飞机颠簸中,他贴身衬衣口袋中的一个小本子丢失。本子上记着我党一名地下工作者熊向晖的家庭住址。第二天,周恩来见到熊向晖后,内疚地向熊详细介绍了这件事,说,我一不小心出了事故,违反了秘密工作的方法。我已经打电报报告中央,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熊向晖顿时感到震撼。这倒不是由于可能会暴露自己,而是由于周恩来对这件只有自己一人知道的事,毫不规避,如实报告中央,还做检讨,请求处分。更使他感动的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说:“我已经打电报给中央报告,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毛主席讲过,你顶几个师。一下子撤走几个师,我下不了这个决心。 去美国前,熊向晖和谌筱华举行了盛大婚礼,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为他们证婚。 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到军长,毛泽东就先看到了。  相似文献   

8.
熊向晖,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共产党员,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937年12月至1947年8月,熊向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打入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期间,他向党组织报告了很多重要的情报,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特殊贡献,被周恩来誉为党的情报工作的“后三杰”之首。  相似文献   

9.
熊向晖,中国共产党超级特工。1937年冬,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打入蒋介石嫡系部队——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军中,逐步取得胡的信任,长期担任胡的侍从副官与机要秘书,为中共中央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在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熊向晖和另外两名地下特工申健、陈忠经被誉为中共秘密战线的“后三杰”,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熊向晖的地下情报工作是我党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事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文革"末期,经毛泽东提议,华国锋成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叶剑英跟华国锋不熟,不知道他在政治态度上是不是倾向于"四人帮",自己又不便出面了解,于是通过叶选基(叶剑英胞弟叶道英的儿子,多年在叶剑英身边生活,两人情同父子)联系情报专家熊向晖,让熊向晖摸清华国锋的态度。1976年5月底,叶选基  相似文献   

11.
正7月22日,新华社以一篇300余字的电讯稿报道了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陈忠经同志逝世的消息。报道中特别提及,革命战争年代,陈忠经"为保卫党中央作出特殊贡献"。2005年,陈忠经的战友熊向晖去世时,新华社的电讯稿中也有同样的这一句话。而早在1949年7月周恩来接见熊向晖时就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说到潜伏在国民党高级将领身边的红色大特工,人们总会想起被周恩来秘密派遣在胡宗南身边当秘书的熊向晖,他凭借出色的特工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位特工其经历和功绩丝毫不输熊向晖,他也曾肩负大义潜伏在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身边十年,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赵荣声,出身书香门第,却投笔从戎成为刀尖上的舞者。赵荣声凭借过人的胆识和  相似文献   

13.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党内有一位特殊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没有亲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却给敌军以巨大的杀伤力;他没有任职过我军任何职务,但其作用绝不亚于一位将军。 正因为他的特殊作用,毛泽东说他“能抵几个师”。 周恩来指着他,向张治中、邵力子等客人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 这个神秘的传奇人物,就是被称为“中共超级特工”的大名鼎鼎的熊向晖。 熊向晖,在对国民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5月,在清华大学读大二时,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是2002年维族考上清华大学的唯一一名学生。入校时我很自信:只要学习上拔尖,入党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熊向晖1990年有关单位拍摄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视政论片",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970年,毛泽东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北京天安门上,毛泽东已被人们尊崇为"神",就在千百万人流着泪,淌着汗向他...  相似文献   

17.
正"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重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实践证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擅长拿"笔杆子"是非常重要的。重视"用笔领导"、倡导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早期先驱和领袖,都是有名的"笔杆子"。毛泽东同志还把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提高到学风、党风的高度来认识,为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1971年林彪事件前夕,毛泽东与时任总参二部副部长熊向晖谈话,当时在座的有周恩来等人,当毛泽东听  相似文献   

18.
“领导人不应站在人民之上,也不应站在人民之外,必须站在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部分。”这是1960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亚非拉地区的外国朋友后,修改熊向晖起草的新闻稿时说的一段话。它生动又深刻地道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站在人民的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19.
熊向晖长期从事我党隐蔽战线工作,解放后从事外交工作,是一位传奇人物。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他作为中共大棋局中的“闲棋冷子”,关键时刻屡屡起到举一子而动全局的作用。周恩来说:目前国共合作形势较好,中央还要努力加强和发展国共合作。至于我们这一愿望能否实现,蒋介石、胡宗南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秋,吴晗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当时郑振铎是燕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还在清华大学兼课。吴晗多次听他的课,自然成了其学生,但郑振铎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对待吴晗。当时,郑振铎已经出版了他所著的文学史和鲁迅先生合作摘笺谱,名气很大。他却没有什么架子,没有社会上有些自命为大学者的不可一世的神气。对待学生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