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话袁     
这是陆健写著名诗人曾卓的一首诗,题为《曾卓》。我借该诗作为《话袁》一文的开头,其实我也是先斟酌了一番。你看那“袁”字,从“吉”从“衣”。上有吉星高照,下有衣食无虑。再加上他的“仁国”之名,圣贤圣明通仁,胸中有玉为国,此乃袁仁国是也。仁国他由尘埃中起步,进入国酒茅台,  相似文献   

2.
“忍”,自古以来就为不少仁者、智者和圣人们所推崇:一首首流传的、新创的忍字歌,脍炙人口、深含哲理,为古今一些贤者奉为座右铭。对于领导者来说,忍有时给人以消极、软弱、无能之嫌,但笔者以为,准确地把握忍的度和时机,不仅是种大智大勇,处惊不变、成就大业之高深境界,还是一门成功的领导艺术。《说文解字》解释“忍”:“忍,能也。”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西北部之阿坝藏族自治州,有理县位于其东。在理县县治杂谷脑镇西侧之扑头梁子崖壁,于隋开皇九年及唐开元十五年镌有摩崖碑各一。隋碑经前人命名为《隋会州通道记》。碑文为行书,字大约径寸,凡十一行。首行“通道记”之“通”字低格。余九行凡十五字至十八字不等,第六行“之”字下空格,故第七行“天恩”字为抬写。末行仅四字。“廿”字约齐于前行“大隋”二字间。此摩崖碑实际面积,长约六十公分,阔不及四十公分。其文云: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1995年第9期刊登过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为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民政工作,建议谱写一首”民政之歌”。这建议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据《中国社会报》1996年9月24日刊载,“民政之歌”终于诞生了。在同年8月南京举行的“世纪之声”全国歌曲大奖赛中,湖北省当阳市选送的“民政之歌”──《心灵的阳光》在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选送的1.8万余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令人感到自豪的是,这首民政之歌歌词作者是出自我们民政工作者之手,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局长胡传柱是这首歌歌词的作者。这首民政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汉魏六朝盛行的是乐府歌行和五言古诗,及至唐代则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构成的近体诗著称,尔后的宋词、元曲,各领风骚并称雄一代,“五四”以来流行的是自由体新诗。几千年来诗歌传承发展,蔚为大观。仅《全唐诗》就收录诗近5万首,《全宋词》收录词作约2万首。至清末,见于各类书籍并流传至今的诗词有百万首之多。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中国诗…  相似文献   

6.
陈岱 《人民政坛》2011,(7):22-22
第十七届(2010年度)福建新闻奖日前揭晓,本刊推荐的新闻评论《“抢”字之重》(刊2010年第3期,作者:姚金清,编辑:刘志锋)荣获二等奖。《“抢”字之重》一文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8.
《文言》相传为孔子所撰,是依照乾坤经文解说政治伦理的哲学著作。因为是依文言理,故叫《文言》。《文言》虽只限于《乾》、《坤》立论,但铺陈广大、而又处处不离儒家宗旨,有些言论本身就是儒家的格言。  《文言》分《乾文言》和《坤文言》,因为贵阳贱阴的缘故,重点在《乾文言》。  《乾文言》在文字组织上分三大部分,一是以设问方式用孔子口气发挥各爻爻辞(其中解释卦辞的部分未用设问)。从“初九”到“上九”,无“用九见君龙无首吉”条。第二部分是用韵文形式解释各爻爻辞。每爻一句,每句或两字或四字,最多五字,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而言,一本著作的首篇或首章非常关键,它通常反映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比如,《大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开篇,足以概括《大学》主旨。《荀子》亦是如此,其以《劝学》为首篇,并以“学不可以已”2为《劝学》首句,这与荀子的重“学”思想是一致的。依荀子,人性本朴,学以成人。在此,“成人”是一种理想人格境界,几乎等同于“全人”“圣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徐秀丽 《同舟共进》2013,(11):75-75
《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发表了冯锡刚先生的《一首“告废”诗——周恩来理性而睿智的选择》一文,对周恩来写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一首诗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不但钩沉出这首诗的原文,还对就此诗周请陈毅批评一事作了叙述,并推论:“在敬重如师长的周恩来面前,陈毅绝不会‘班门弄斧’”,他的批评,无非“对个别韵脚或用字”之类提点意见。冯先生的考证颇见功力,但其推测则不成立。笔者近期正在从事“李敦白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碰巧获知了这件事的后半部分内容,而且事实比推测更为生动有趣,特加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13.
举凡行事,皆有精粗巧拙之不同,所以发展出了“艺术”一语。立法也有艺术。篇章的安排、文字的运用直至标点符号,都有讲究。《晋书·刑法志》所录《魏法序略》批评“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遂调整结构,“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开创了“总则”在先,“分则”在后的篇章结构先河。荷兰学者亨利·范·马尔赛文等所撰《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有专章比较各国宪法篇幅长短、结构,也属于论述立法艺术的。  相似文献   

14.
魏敬群 《春秋》2013,(1):20-22
张景械(字亦轩)是济南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光明日报》有文章《墨香常惹念先贤》称:“张亦轩先生是济南的大雅之士。”日本汉学书道家石桥鲤城因亦轩先生饱学博识而对其有“布袋”之称。  相似文献   

15.
吴超华 《新东方》2010,(3):78-80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主流,《诗经》“经”的地位确立以后,为后世对《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优越的前景,并使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专门学问,即诗经学或诗经诠释学。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7.
北窗走笔     
这是我新出一本小册子的名字,此文无以名之,还是让它来走笔一番吧。《聊斋志异》是文言文写的,但精炼传神,充分表达了传统文学的语言美,往往几个字就能表达出别人用几十个字才能说出来的意思,如“王六郎”篇首:“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仅九个字就把王六郎家住何方,什么职业交待的一清二楚,又如“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也只有二十余字,就把这无行的文人形象勾勒出来了。《聊斋》的文字之美,印象最深的是“婴宁”与“白秋练”。婴宁是狐与人交合之产,由鬼母抚养成…  相似文献   

18.
读罢《生存进行曲》,激动不已。石家庄市胶印厂在京津冀万余家印刷单位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把握机遇,顽强拼搏,生产连登三个台阶,成了民政系统的盈利大户,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争气歌。生存进行曲所以感人,是因为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有一个“情”字。从“班长”到一班人,视残疾工人如父母、似同胞,先残疾人之忧而忧,后残疾人之乐而乐,宁苦自己和妻)L老小,不苦残疾的兄弟姐妹,为他们呕心沥血,拼命工作,只有全厂职工人人生活得好,自己才能无悔无憾。这种精神值得歌之。生存进行曲所以响亮,是因为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有一个“争”…  相似文献   

19.
青田县建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青田”之名,始见于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清孙识让校集注明;南朝宋时青田未有县,此“县”字当“村”字之误。) 至于县名的由来,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 北宋《太平寰宇记》青田县本松阳、  相似文献   

20.
赵晓东  钱宗武 《求索》2013,(8):56-59
焦循《(禹贡)郑注释》专门辑考郑注,功不可没;而于辑佚考证之外,焦氏颇明郑氏之例,阐发郑义亦能专守郑注;其释《禹贡》经例,又能据例言经,于《禹贡》经旨阐发颇有创新.极鲜明地体现了扬州学派“专”中有“通”、“通”中有“专”的特点。本文从郑注考辨、阐释郑义、经义等方面对《(禹贡)郑注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