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先决问题目前学界主张的两种方法都有其弊端,本文试图通过重新认识先决问题的法律地位来找出新的解决先决问题的途径。即将先决问题视为证明主要问题的“证据”,通过诉讼法和证据法的相关规则来解决先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与法律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决问题是涉外婚姻、涉外继承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国际私法先哲们对先决问题已有论及。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对先决问题的研究,一直承袭英国国际私法学家莫里斯的理论。莫里斯关于先决问题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先决问题的构成条件、先决问题的法律适用重新作了阐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王葆莳 《时代法学》2007,5(1):94-101
先决问题不仅出现在适用内国国际私法的过程中,在适用国际统一冲突规范时,同样会出现先决问题。条约中的先决问题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先决问题和广义的先决问题,对狭义先决问题要根据准据法原则处理,对广义先决问题的处理,还要再进行区分,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私法上重要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方法日益被理论和实践界重视。本文以管辖权为基础,对先决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论述了在先决问题解决中以管辖权为基础,结合法院地法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李伯康房产继承案"为我们揭示了原先决问题理论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先决问题与案件前提问题两概念的混淆上。究其本质,作为判定主要问题前提条件的实体问题,应称为前提问题;先决问题则是指判定前提问题可适用的冲突规范冲突合并准据法矛盾情况下如何适用法律的法律选择问题。实际影响案件判决的应是前提问题。实践中,对前提问题的判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分别适用法院地冲突规则指引的准据法、国家间的相互承认条约或对等原则、并对是否存在法律规避等情况作出考查。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民事关系中“先决问题”的冲突法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国际民事关系中“先决问题”的冲突法适用刘卫国在国际私法中,当某一争议问题的裁决需要以另一问题的先行确定为前提条件时,把当事人请求裁决的争议问题称为“主要问题”或“本问题”,而把必须先行确定的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例如,1963年英国...  相似文献   

7.
先决问题在国际私法的冲突法领域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从诞生之初就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本文从先决问题的定义、法律地位、存在方式及价值方面对先决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此证明先决问题的"虚伪性",是一个人为创造出的"伪命题",不论是学理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嘉慧 《法制与社会》2011,(20):241-243
国际私法中的需要特别考虑的先决问题已经被提出多时,但是无论在各国的国内法中还是在国际条约中,或是在实践中都很少被提及,这与先决问题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准据法的确定都还没有清晰有关。本文将分析学界中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学者们的观点,再加以评论,最后形成关于国际私法中需要特别考虑的先决问题的这些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启平  蒋拯 《现代法学》2002,24(2):74-80
当今世界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版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如何规定版权的让渡是版权贸易必须解决的先决问题 ,它关系到版权贸易能否健康、迅速发展。应该说 ,到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于著作人身权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 ,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著作人身权的性质、内容 ,剖析著作人身权的一些疑难问题 ,并论证了著作人身权具有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10.
方世荣  羊琴 《中国法学》2005,2(4):41-51
如果对某一民事诉讼案件的解决有赖于行政行为效力问题的先行解决,该行政行为就成为了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而行政行为又可作无效行政行为和其他非无效行政行为的区分,其他非无效行政行为还可分为形式审查的行政行为和实质审查的行政行为。不同类型行政行为效力上的差异对于在民事诉讼中能否直接裁判行政行为这一先决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国民事诉讼在涉及行政行为先决问题时,应当以行政行为的效力差异为基础,遵循公、私法二元化原则和民事、行政审判组织的职能分工,对于无效行政行为,民事审判可以直接宣告其无效后再就民事争议作出裁判;对于形式审查的行政行为,民事审判可以评判其内容的真实性,但不得宣告该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予以撤销;对于实质审查的行政行为,则应当先中止民事诉讼,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行政审判庭解决其效力问题后再恢复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刘菲 《北方法学》2011,5(6):96-103
在民事诉讼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处理问题实质上是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效力问题。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借鉴域外之经验,可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首先要判断该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先决问题",即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先决性,是否是尚未发生形式确定力的非无效行政行为。在构成"先决问题"的前提下,以行政行为对私法关系的作用效果为依据确定民事审判权的审查限度,即对确认性行政行为、形成性行政行为、裁决性行政行为分别适用民事先行、先行后民、行政附带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律师性质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国家法律工作者、市场经济的中介人员、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三个发展阶段。法治理念、保障职业理念、适应和维护市场经济的理念构成了律师性质的理念依据。我国的律师性质应界定为: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其具有政治性、独立性、社会性、专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论及的死缓制度的法律性质是指在刑罚及其适用这个范畴内,死缓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是什么。对此在理论界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其实,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从理论上准确理解和在实践中正确适用我国的死缓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纽约公约》中的公共政策性质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约公约》第5条第2款确立了公共政策制度,但是并没有对其含义、范围以及具体内容作出规定和解释。这种情形可能会妨碍对公共政策在《纽约公约》中的性质之理解,继而影响对《纽约公约》第5条的完整理解以及《纽约公约》中的公共政策的准确适用,因而需要澄清公共政策在《纽约公约》中的性质问题。对公共政策性质的理解,有助于本文进一步检讨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并对照《纽约公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关琪 《法制与社会》2011,(11):203-204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我国银行业监管主体之一,承担着主要的监管职能。因其承担作用的特殊性,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以行政法为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独立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熊波 《当代法学》2023,(1):70-82
刑法中数据和信息的保护对象混淆,是数据法益依附性和独立性学说所反映的共同性问题,也是我国数据犯罪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据前置法指引,数据状态安全法益是指网络环境中的数字序列能够被有效保护、合法利用以及具备持续安全状态能力的一种独立利益类型,其与信息内容安全法益的概念相对,是数据法益独立性的实质体现。数据状态安全法益的确立,具有数据和信息的性质区分论、数据和信息的价值区分论、数据法益目的区分论、技术运作层面的固有区分论等多重依据。依据数据状态安全法益的指引,刑法可以从行为要素界分、行为类型增设、行为性质和结果要件等方面进行立法调整;从行为评价、入罪标准排除等方面予以司法调适。  相似文献   

17.
若想充分理解商法的"独立性"特征,不仅应当从体系维度加以分析,更需从历史维度加以阐释。具有"独立性"特征的商法体系建构于中世纪后期,其发展初期具有"自治法"的特征。进入到君主国时代之后,商法的独立性特征得到维持,但已从"自治法"变为"国家法"。商法法典化之后在形式上具有最强的独立性,但调整重心已从"商主体"转化为"商行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私法商法化"之后商法在形式上失去独立性,但是实质性的独立地位依然得到维持。法律秩序的宪法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对于商法的"独立性"地位也有影响。商法"独立性"特征的历史考察对于我国民商法关系的重构和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际信用证交易通常涉及为数较多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往往位于不同国家、受不同法律管辖,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一旦出现非纯为一国的争议,就会产生两个先决问题:一是管辖权问题,即哪一国法院对所产生的信用证争端具有管辖权;二是法律适用问题,即该争端应该适用哪一国的法  相似文献   

19.
在法学界,对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见解不一。实际上,如果从法理学上正确把握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含义以及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的方式,就能够理解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双重性,即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涉外民事关系又包括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只有准确理解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及其相对独立性,才能推动国际私法的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般法理,在认同经济法责任是以法律责任的部门法性质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认同经济法是一个独立部门法的前提下,即可推知:经济法责任具有其独立性。同时,为了进一步论证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则必须从多种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对法律责任形态作出客观概括和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