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圆了作家梦     
曾经有人用“土”来形容周同宾的作品。他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他的文章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的沧桑变革、农民的心路历程,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浓烈的泥土气息;他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系列纪实散文《皇天后土——99个农民谈人生》,在散文的题材、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读者》、《散文选刊》、《书摘》转载;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单位编选的全国性散文选集、鉴赏文库中;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译为西班牙文、英文,介绍到海外;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让周同宾成为南阳作家群的骨干作家之一,河南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也许对周同宾来说,“土”就是他的根,就是他的魂,就是他的个性,他的人格。那“土”,是农村、农民之厚实的土,是大地之厚重的土。读周同宾的文章,你会觉得他土得质朴可爱,土得厚重可敬,土得顽强执著。  相似文献   

2.
著名散文家柯灵在《散文———文学的轻骑队》中曾指出:“文学作品是作家人格和个性的表现,只是在诗和散文里,表现得更直接,更鲜明。”“诗言志”是我们祖先对诗歌创作的高度概括。对于著书写文,古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这里讲的是做人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强调文章与人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的紧密关联,而这种关联的根本所在便是我们今天强调的人格在文章中的真实反映。在散文创作中,由于散文要求真实的特质所决定,人格对于散文创作来讲起着至关重…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叫他李铁,有人叫他“铁哥”,有人叫他“师父”……他却一直没变,永远是温文尔雅的模样,谨慎地说话,谦和地微笑。无论怎样,在他脸上都看不出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情绪来,这种平和沉稳演绎成了清秀。是的,这个一如少年般面目清秀的男人就是作家李铁——我们的“铁哥”。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认识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4.
《生命册》堪称是一部描写中原乡土生活的鸿篇巨制。河南作家李佩甫从《羊的门》、《城的灯》到《生命册》,一路走来,从不肯停下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思考、探究和掘进,从不肯放弃乡土这个抒写主题。作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平原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作家习惯的说法,他是把土壤作为至尊至善的母体,把人称之为土壤中生长着的植物,把世间万象看作是植物生长的各种“变量”。于是,就有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就有了平原上芸芸众生的生命,他们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演绎着各自命运的变奏曲和诗意的人生走向。 苦难是人生的底色。对人生苦难的敏感与同情,是佩甫写作的情感基座。《生命册》包含着作家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的记忆,包含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参悟。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叙事方式,直面中原乡土的博大与厚重,在对乡土炽热的爱恋中,非常沉静地、理性地思考着、研究着乡土中变化着的人性。特别是作品中抒写的人性中的善,是蕴含在复杂情愫中的,是带有血泪、悲情、伤感的善,给人一种心灵的沉重。作家期待着人们能让心灵沉静下来,从人性的深处作出批判与反思,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人类精神的纵深处默默前行。正像作家期待的: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相似文献   

5.
人常说:“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但是在农一师八团加工厂,就有一位普通的修理工王永春,结婚才4年,“有病”“没钱”两样都让他摊上了。这4年,是妻子支撑起了这个家,帮他树起了生活的信心,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演绎了人间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在科尔沁草原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用永远长不大的“童心”,观察着、记录着、艺术地再现着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一条小狗、一只小羊、一匹小马驹……把上百篇散发着墨香、草香、乳香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献给草原上和草原外的孩子们,他叫石·础伦巴干。础伦巴干当过民工,赶过牛车,扛过麻袋,什么农活都干过。高中毕业的他,由于受父亲“成份”的影响与大学无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队办中学教师,教数学,教汉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草原,础伦巴干绿色的文学梦复苏了。这一年,他用蒙文写的诗、散文在《花的原野》等刊…  相似文献   

7.
刘洋  周珺  申水 《党建文汇》2007,(9):47-47
当代不少中国作家都陷入了或正面临着可持续写作的危机。从总体着眼,情怀的缺失,恐怕是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作家,不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与社会有着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的。一个人内心安稳平静如一潭死水;他在世俗生活中品尝到了无限的快乐,沉溺于世俗生活中的他,  相似文献   

8.
一些人主张用现代派取代现实主义,堂而皇之的理由是。“现代派美学意识的中心主要是强调真”,而现实主义与之比起来却反而显得不真实,“现实主义方法束缚了他们(指作家)对真实的追求”。现实主义为什么不真实呢?怎样束缚了作家对真实的追求呢?据说是因为现实主义强调“客观性”,强调作家把自己隐蔽起来,而现代派则要充分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真实的主观感觉和认识。或则如另外一种说法,“现代派作家们则主耍是面向自我,  相似文献   

9.
艾琳 《世纪桥》2009,(24):36-36,39
1921年创立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其中产生一批中国五四以来有影响的作家,郁达夫是其中代表。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本文主要评析郁达夫当时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郎伟 《共产党人》2005,(6):52-54
散文的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而非简单的文字表达。有生活阅历,没有才情和智慧写不好散文;有才情而阅历浅薄、识见平庸者也称不上是出色的散文家。只有将阅历和才情、思想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作者,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基于上述理由,多年来我一直喜欢阅读“上了点岁数”的人所创作的散文。因为我相当看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对一个散文家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彤 《党员文摘》2006,(8):10-11
幽默大师查理&#183;卓别林在舞台上饰演着流浪汉的角色,生活中却被人誉为“贤孝绅士”。他虽出身寒微,却与母亲及同母异父的兄长情深似海,在贫穷而充满爱意的家庭里,同样演绎着令人捧腹且耐人回味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以反映城市底层生活著称的老舍,从二十年代初涉文坛起,在四十多年漫长的创作道路上,始终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写于三十年代的《月牙儿》占有重要地位。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要求作家从生活的真实出发,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按照生活本来的面  相似文献   

13.
如今。作家连同作家的作品一起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散文特别是传统的散文尤甚。大众文艺出版社最近出了本名为《桃花水》的文集。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推出的新作家丛书中的一本。很“不幸”。这是本散文集。且收录的散文大都应归入传统之列。  相似文献   

14.
从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看艺术的精神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世纪桥》2009,(7):62-63
库尔特·冯内古特因为对美国生活进行的积极艺术探讨而被誉为美国“最受人尊敬”的作家。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冯内古特的讽刺风格、黑色幽默、写作技巧和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过深入研究,而对于他的艺术现尚未给予重视,艺术的功用在他对荒谬和虚无的世界的不断探索中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的形象,揭示出作者如何通过艺术的创造,摆脱联军对德雷斯顿轰炸的阴影,说明艺术的精神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一部以真实历史故事为素材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地》,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剧出于艺术的需要,对史实作了一定的演绎和加工,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中国地”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作为故事发生地一名党史工作者的笔者将带你走进中国地,走进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传奇。  相似文献   

17.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彭真》,是一部有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它以朴素的艺术风格,真实地描述了伟大革命家彭真的壮美人生和丰功伟绩,深情地赞颂了他的实践精神和人格魅力。这部电视剧运用简练而又明快的编年史式的叙事手法,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意识,向当代观众展现了彭真同志鲜明饱满、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真”是彭真同志最喜爱的—个字,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灵魂,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信仰。真诚待人,认真工作,追求真理,用一个“真”字来概括彭真同志的性格特点,围绕着这个“…  相似文献   

18.
《高兴》是贾平凹又一部关于农民的长篇小说,依然保持着作家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的敏感关注,他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当代中国的城乡变迁历史,以及中国人在当代的精神蜕变。《高兴》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离开土地的农民,在城市中无根的漂泊状态,尤其是城乡身份之间转换的困难,带给他们生活的困境,透露出作家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相似文献   

19.
仇小东 《先锋队》2010,(12):43-43
大多数贪官往往有“吃喝嫖赌、生活腐化、包养情妇”等恶习,而焦自纯对这些一样不沾。在领导班子成员眼里。焦自纯敢做敢当,是为班子成员及部属谋福利的“好班长”;在群众眼里,焦自纯是作风正派、廉洁务实的“好领导”;在家人眼里,他是孝敬老人、爱护妻儿的“好男人”。为官、为子、为夫、为父,各角色他都能演绎得非常出色。但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在其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20.
肖秀芝 《党课》2012,(4):83-85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而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