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颖 《工会博览》2009,(2):140-141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早期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得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两个不可避免”结论。在以科技全球化为特征的今天,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从实践上可再次证明“两个必然”结论依旧熠熠生辉,闪耀真理的光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时代全球化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充分证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会有杰出人物的观点,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智慧结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结论,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规律,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探索,大体存在替代论、利用论、趋同论几种理论范式。关于两制共存的交往策略,大体存在和而不同的理性方案、统一战线的应急方案、生死博弈的激进方案、同而不和的同化方案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两制长期共存的历史大势,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高度求解两制共存的世纪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制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的原则精神,打开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两制和平共处的历史空间,重建了“西强东弱”格局下两制和谐共生的国际生态,重塑了“东升西降”阶段两制良性竞争的世界图景,为建构“后西方时代”两制交往新范式提供了前瞻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两制未来的“建构性方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两制关系”理论上的元哲学创造,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以《康娣在崛起》为题,大幅报道了美国国务卿康娣·赖斯的“外交成就”以及作为“美国国内外风云人物的光彩”。而刚刚上任两个月的赖斯,她的首次亚洲之行,果然不负众望,在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以及美中、美日等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时,展现了女国务卿的刚和柔。赖斯进入角色谈到赖斯的亚洲之行,必然先指出赖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管理着美国与199个国家关系的女性非洲裔国务卿。她两个月来的“外交业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她创造了美国国务卿走马上任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立市     
过去我们讲了很多诸如“科技立市”、“教育立市”、“贸易立市”等等,而从中国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叫“企业家立市”,为什么?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市场调节”这一改革步骤,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努力。市场经济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广东80年代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在市场机制方面,就是怎样放宽价格,由市场决定供求。下一步要向创造市场主体方面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在90年代要培养一个企业家阶层,也就是“企业家立市”。我认为在中国,目前“企业家立市”比“科技立市”、“贸易立市”更为急需。这是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因为机制放开了,主体必然进入市场,这个主体就是人——有经济意识,有眼光的人。中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中的"两个必然":哲学视角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全球化.用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必然"的根源已被消除;全球化加大了社会主义在发达国家取胜的难度,但这并没有中断"两个必然"的现实进程;全球化增大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阻力,但这并不能阻挡"两个必然"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宣言>一章得出的精辟论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却不同程度的遭受某种挫折,这便向"两个必然"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辩证地分析其新变化的原因.同时坚信"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它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研究》2003,(2):80-80
连玉如撰写的学术专著《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围绕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出现的“新德国问题”,对统一德国在变化了的国际关系中外交政策的连续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原则和操作两个层次、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内政和外交两个领域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9.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是工会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新世纪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从青海水利系统工会的实践来讲,就是要按照“三个代  相似文献   

10.
“股市和房产,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一个下去了,另一个必然上来,关键是政府的股市政策是否得力——它决定股市接下来的上升是否处于病态。”  相似文献   

11.
广州赛马会的领导层中有两多:“九个老总六个兵”,此为一多;“八个副总三个张,三个姓张两个兵”此乃两多。为了好区分,马会职工把三张按年龄分为大张二张三张。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的两个判断。根据这两个判断,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两个意识。全党和全国需要在“两个判断”和“两个意识”上统一思想,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始终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清醒。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遇,有挑战,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还要善于拗已战转化为机遇,在机遇与挑战的统筹考虑中选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的“需要论”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就必然拥有生存、安全、尊重、归属感、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不但存在着道德,而且存在着国际关系伦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国际道德历史跃迁的三个阶段上:即无政府条件下的“自在状态”——冲突,相互依赖条件下的“自主状态”——合作,国际机制及其规范合法性条件下的“自为状态”——建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末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系统与完善等等。这使得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挑战,对现实社会主义构成了严重的外部压力。为此,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应克服过去教条主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变革传统的、过时的社会主义战略;努力做到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两个必然”的思想,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联合国的改革陷入了安理会成员扩容的僵局中,难以前行。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组成的争常“四国联盟”曾一度对安理会的改革进程形成强烈冲击,然而,这只是反映了对联合国权力分配的某些单方面意向,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理论上而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增加意味着维系联合国运转半个多世纪的中、美、英、法、俄“五国均势机制”将被打破。其最终结果必然会导致现有联合国这一国际机制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高洪 《当代世界》2008,(6):10-12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带着中国人民发展中日关系,的友好感情和坚定信念踏上“暖春之旅”,两国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继两国1998年发表作为“第三个政治文件”,即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新文件。可以说,“第四个政治文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战略互惠成为中日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今后中日两大民族要维系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就必须按照“第四个政治文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立足长远战略目标,从造福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产主义实践也融入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因此,对"两个必然"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北京现代公司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韩方总经理卢载万把支持北京现代发展的力量比作“两个轮子”,一个是“经营管理委员会”,另一个则是“工会委员会”。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现代公司工会主席李志立。他说:“‘两个轮子’的比喻肯定了工会工作的成绩,如何让工会组织更好地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一直在摸索、实践着。”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市宣武区工会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宣武区两个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薛凯旋等20名先进个人和宣武分局牛街派出所等5个先进集体分别颁发了“宣武劳动奖章”和“宣武劳动奖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