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效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无效行政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因时效的经过而获得效力。无效行政行为与行政行为不存在、可撤销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废止等概念之间具有本质区别。无效行政行为在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行政救济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立法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有必要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 ,但存在一定缺陷 ,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确立灵活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正当程序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行政人格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小乐  李中  徐艳红 《前沿》2007,3(8):6-9
毛泽东的行政人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传统儒学思想为思想渊源,是近代湖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结合。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行政思想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务实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责任精神等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特别是塑造公务员的行政人格,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工业社会的整个治理体系中,行政人员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控制状态。但在后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中,服务型社会治理特征突显,这不仅否定了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祛除行政人员自主性人格的做法,而且要求行政人员拥有自主性人格,并在社会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行政人员的人格特征。行政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把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作为一种义务来承当,而需要其在行政活动中,对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自主行动有着充分的自觉,将之与命令执行、依法行政有机地统一起来,不畏强权,敢作敢当,超越盲从与依附,担负公共行政的职业使命,回应公众的服务期望。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法治始于立法,“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实现。”行政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行政的进程。作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依据的“法”,既包括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又包括大量由县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8.
臧公余 《传承》2010,(18):132-133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9.
张隽  唐文锋 《前沿》2008,(10):60-61
行政人格冲突是行政人员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所必然经历一个阶段,它是行政人员行政自由与行政原则规范的对立统一。本文试图从行政人格冲突的原因和具体表现,结合实际探寻出调整行政人员行政人格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治理活动是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受行政人格支配的公务员的行为选择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广大公务员普遍、完美的行政人格的建构,是政府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必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也是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道德人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国 《理论月刊》2007,1(4):155-157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的道德人格出现多样化,“权威型人格”、“依附型人格”及“多重人格”等道德人格不同程度存在。行政人员道德人格的多样化,既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建设与发展服务型政府,是培养行政人员自主道德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行政伦理困境中的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行为选择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道德伦理方面的两难情境。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是行政行为选择的前提,责任冲突是行政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走出伦理困境,在于构建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3.
行政确认是行政机关一种十分常见的行政行为。行政法学界多数的看法是,行政确认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认定、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依笔者所见,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基于对特定法律事实、法律地位、法律关系的认知与判断,从而对特定的相对人作出的行政决定,或是对不特定的相对人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有确认活动的过程穿插其中。实践中,行政确认行为往往是作出其他行政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实发生的案例入手,分析论证了行政取证行为的强制性合法性非独立性处分性与后续行为的相关性补偿性等特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从管理法与控权法的比较分析及行政责任制度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缺陷的传统文化因素与现实观念因素,进而提出包括行政取证在内的行政补偿制度完善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非行政机关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行政执法的情况比较常见 ,目前由于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疏漏 ,产生的问题不少。① 非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而目前司法机关又基本上将非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②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有待商榷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处理。1.非行政机关纯粹盗用或冒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名义执法的 ,被侵害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行为具有三个要素 :主体要素 ,必须是行政主体或是受行政主体委托的公民个人或组织作出 ;权力要素 ,必须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行使行政职权所为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常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得提起诉讼。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诉讼的途径请求行政赔偿。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性,指出在信赖保护原则前提下我国应恢复对行政指导行为的诉讼审查,让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请求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可能产生事实效果的职权行为和职权相关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主要类型有行政执行行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行为、提供资讯行为、行政指导、非拘束性行政规划以及职权相关行为。完善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措施是: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作从宽解释,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范围;二是修改《国家赔偿法》,扩大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范围;三是制定行政补偿法,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补偿问题作出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8.
刘慧 《前沿》2008,(3):93-95
事实行为一词引入行政法领域,滥筋于德国魏玛共和时代.随着国家职能扩张,行政活动随之增加.事实行为也属于一种主要的行为模式,在现代行政法中作为行政主体的一种行为形式已成共识.行政事实行为虽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它时行政相时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在法律上为受到行政事实行为侵害的行政相时人提供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郭勇平 《传承》2012,(6):92+96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困境,完善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就是要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强化异体行政问责机制,健全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完善行政问责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都玉玲 《人民论坛》2010,(10):78-79
我国行政问责制在问责主体、对象、方式、程序等方面还不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常态化,能够使官员预测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避免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这必将有利于官员的清廉公正,也有利于对民众权益的维护,对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