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世勇山水     
大约十多年前,举办纪念李可染先生的画展,做为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也有机会系统的看了他的一些精品原作。最深刻的印象是:仅看李可染先生画作印刷品是难入其境的,只有看到原作方可领略巨匠的大手笔和胸中丘壑。这一印象多年萦绕于心而挥之不去,前些时与可染先生弟子、山水画家杨世勇偶一提及,他亦表赞同。  相似文献   

2.
刘燕敏 《新青年》2004,(9):26-27
学校新开了一门课--<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由于缺少老师,教务处让我通过在证券公司任职的先生介绍一个,于是杨老师成了我们的外聘老师. 上课的第一天,有人向学校反映,刘老师给找的那位杨老师,不是过去唱河南梆子的吗?现在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投资理论家了.对这一情况,学校非常重视,立即找我谈话,我把电话打给先生.先生说,70年代,杨老师曾在梆子剧团唱戏.  相似文献   

3.
为了友情谢国桢手书宗白华《流云小诗》1981年底我因撰写我的老师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传记而去拜访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谢先生是宗先  相似文献   

4.
先生哲君     
哲君老师是我中学语文老师。腋下夹本书,布底鞋轻轻踩过校园的林阴小道,恍若从久远的岁月悄然而至,丝毫不为周围的一切所惊扰。先生哲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清逸。只是那时候,我们还小还很顽皮,在他背后说一些很淘气很孩子气的话,先生听了,总是宽容地笑笑。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暗笑他的迂,常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先生就抿了嘴无可奈何地看着我们,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在我的记忆里,先生从未责骂过我们,仿佛我们没犯过任何错误。有时我们也向先生借书,他眼里便射出光彩,忙不迭地引了我们去。先生的家是学校分配的一间小…  相似文献   

5.
怀念恩师     
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我的老师。那种期待、惬意融入浓浓的年味,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然而今年却有了不同——我中学时代的恩师贾作人先生已然不在了,春节我少了一个去处。2006年9月24日是个星期日,我正开车从大兴回城里,手机响了,是贾老师的夫人打来的,她忍着悲痛告诉我:“今天凌晨三点左右,贾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因为参加筹划一本纪念南开中学老师李尧林先生的回忆文集,我采访了一些他当年在南开中学的学生和朋友。3月24四日上午,我与这套丛书的主编汪致正先生一同来到天津,直奔南开大学教工宿舍。大约10时许,我们敲响了申泮文老师家的大门。一位个头高挑、身板硬朗的老人健步上前迎接我们。我们尊敬地向老人介绍了我们自己,他也面带笑意地回应说他就是申泮文。申泮文老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写此短文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记得那年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燕南园正值春色满园的时节,绿树成荫,翠竹摇曳,桃李芬芳。在那座熟悉的灰色小楼里我看望了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他正在伏案写作。桌上堆满了纸张和书籍。85岁的朱老见到我十分高兴,站起来和我握手。时间过得真快,我上次看望他还是北风呼啸的季节,如今已是春风扑面的天气了。  相似文献   

8.
爱莲说     
她是我的古琴老师。第一次被朋友引见去找她,她站在楼下等我们,穿着淡紫色衣衫,浅浅的笑,素白的手,雅致得让人想起绢画中的仕女。她不让我称呼她老师,而喊她,莲。莲——,轻声唤出来,即便我这样一个女子,也心生爱怜。学琴的地方在她家。房子很小,60平方米的两居室,简朴雅致。我们在一间小书房里练琴。墙上一幅扇面,两朵亭亭于碧波之上的莲花,上面一行草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她对我说,是我家先生画的,字,也是他题的。  相似文献   

9.
“早点来接我呵,阿姨!”走出幼稚园时,4岁女孩追过来扯我裙裾,可怜兮兮地说。我忍不住折回身来亲她粉嫩的面颊,泪水再次模糊双眼。(一) 上课铃响过好一会儿,魏老师挟着教案匆匆进来,身后磨磨蹭蹭跟着一个男生。从白底蓝杠的校服和英俊陌生的脸庞上,我知道这是一个新生。但他性格内向,不擅言辞,直到魏老师请他介绍自己,才抬起头扫了一眼教室,小声说:“我叫郑天和。”  相似文献   

10.
我的朋友哈利德·扎比尔先生在巴基斯坦民族遗产研究所工作。他对巴基斯坦的民俗颇有研究。有一次,我去向他请教有关巴基斯坦人出生及孩童时期的习俗,他对此很感兴趣,谈起来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哈利德·扎比尔先生是旁遮普人。他首先讲了旁遮普在这一方面的风俗习惯。在旁遮普,孩子快降生的时候,一般都不声张,仅仅请来几位非常亲  相似文献   

11.
八十感怀     
我非常感谢中华诗词学会和北京诗词学会的老师和诗友们,为我80岁生日举办这场亲切而隆重的祝寿活动。我虽然几次恳辞,都被郑伯农和张桂兴二位先生拒绝。我非常珍念,我就任北京诗词学会会长18年来,与两会诸公所结成的真诚友谊,领会各位老师与诗友对我生日的热情祝愿。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时逢西南联大五十周年纪念,我见到了任继愈先生写的文章,描述联大老师情形,另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描述学生生活。我读过他们的文  相似文献   

13.
朋友     
那年我11岁,正是踌躇满志的年龄。我记得那是1964年2月份,我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部海岸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我终于成了"大孩子"了,因为那年我上了小学最高的年级。我的新老师是柯里斯赫莫先生,他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课常常以高唱《雪河来客》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10日,和煦的海风为绿意盎然的澳门送来阵阵暖意,第六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幕典礼上,身着深色西服的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激动地说:“我非常高兴出席中山乡亲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的盛会。中山是历史久的广东侨乡,乡亲遍布世界各地, 响力广泛而深远。爱国与爱乡,两者不可分,爱乡是爱国的体现,爱国是  相似文献   

15.
罕见的新闻镜头1999年11月上旬 ,我参加闽西客家联谊会代表团 ,乘坐波音767班机 ,从厦门飞往吉隆坡 ,踏上风光如画的马来半岛 ,出席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第五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我的女儿张开玫 ,是日本大阪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正在马来西亚考察经济 ,亦应邀到会。11月6日 ,我在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演讲 ,论述客家人历经磨难 ,在战乱中南迁后 ,相聚在闽西客家祖地 ,而后走向世界 ,在海外作出的重大贡献 ,引起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会议主席赖观福先生兴奋地插话说 :“张永和先生和张开玫小姐…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教师节,有些感慨。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完全是自学。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青少年时的梦想一是从军边塞,二是能戴上当年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前一个勉强算挨上边儿,后一个则成为永远的梦。每逢我的新著出版,都要捐给北大图书馆,这是一种想弥补的缺憾之意吧!  相似文献   

17.
爱我疼我的妈妈不是我的亲妈妈,爱我疼我的爸爸也不是我的亲爸爸,真正的生母20年来却一直被我冷漠着、仇恨着……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一位老亲,我祖父那辈结的亲,其后人傅泾波,有名的美籍华裔。傅泾波是我的表哥。他的女儿傅铎若来寻根,来寻她祖辈的官职。我根据所知给她讲清楚。这样就引起我的几句话。  相似文献   

19.
初识米南阳先生是在一次朋友举办的书画笔会上。当我目睹了各路书画大家现场挥豪泼墨留下的一幅幅珍贵墨宝时,深深为他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尤其是南阳先生左右手挥毫的绝技,潇洒、飘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笔会中看到有人向南阳先生求字,我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斗胆相求,想不到南阳先生竟痛快地答应下来,并迅速满足了我这个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薛荣君 《新青年》2004,(12):34-35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任福珍老师,她身材苗条,面容清秀,讲起课来娓娓动听.不知是什么原因,任老师对家庭贫困的我特别青睐,上课的时候常常提问我,也常常当众表扬我,这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