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面对当时“台独”分子的猖獗活动,毫不手软,坚决镇压。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多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2.
在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的历史上,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作为中国领土的台湾,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蒙受殖民统治的痛苦更加深重。正因为如此,台湾在1895年被迫割让给日本以后直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回归祖国的50年间,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可以认为,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时间最长,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已经出版的著作中,对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很少系统的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令人高…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300多年来,台湾却曾两次被殖民主义者侵占。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1662年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日本强行割占了台湾,台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到1949年,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在其挑起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渡江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将大本营迁到了台湾,企图负隅顽抗,“反攻大陆”。中央军委开始研究下一步的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问题。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指台…  相似文献   

4.
长达近20年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是非暴力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献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士绅发起、组织了这场运动,为争取台湾民众在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基本的政治权力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对台湾民众尤其是日据后出生的青年人接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思想、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期盼回归祖国的信念,起了重要的启蒙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路克利 《党史纵览》2007,(10):30-33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祖国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以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6.
吕春 《共产党人》2006,(14):49-50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7.
吕春 《党史文汇》2006,(4):34-36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8.
林欣捷 《世纪桥》2009,(6):57-59
翁俊明,字寅清,1892年生于台南市,原籍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他早年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活动,是第一位台籍同盟会会员。其后,他曾谋刺袁世凯,虽未成功,过程却也称奇;抗日战争中,翁俊明积极为祖国服务。台湾光复前,国民党曾在福建漳州建立台湾党部,他被任命为该党部负责人。翁俊明一生致力于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最后不幸为日本殖民者所害。  相似文献   

9.
自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日本占据台湾,并开始了它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一期间,闽台之间仍有经济交流。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影响的一次,是1934年11月间福建省政府组织一个政府与社会团  相似文献   

10.
90年前 ,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爆发的辛亥革命影响和推动下 ,掀起了抗日复台起义高潮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激发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台湾同胞的民族觉醒和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共党员(简称台共)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鲜有被记载,即使是在专门的党史书籍中也较少看到。宋帮强教授独立撰写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共产党再研究》一书,历经十五个春秋的积累和打磨,于2022年8月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作共33万字,是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共产党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项。  相似文献   

12.
1945年10月25日,是台湾同胞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盟军中国战区台湾受降仪式,台湾到处呈现一片欢乐的景象。 台湾自甲午战争沦落日军手中后,日本运来大量军队和国民,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台湾、澎湖地区由中国军队受降,受降主官为陈仪。鉴于当时驻台湾日军尚有20余万,中国做了两手准备!一是登陆时可能动用武力;二是运用和平手段令其投降。我受降派遣军由陈颐鼎率领,还增派了两个飞行大队,20多艘军舰及部分登陆艇。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开到台湾海峡担任掩护任务。 这年10月一日,我空军人员张延孟奉命携国旗一面,从重庆单机飞赴台北机场,直抵日本驻台湾总督府,要日本总督安藤利吉挂上中国国旗。起初,安藤虽无武力拒降之意,但对悬挂中国国旗却很不情愿。后经据理力争,才将中国国旗升在总督府上空。苦受日军蹂躏多年的台湾人民见此情景,无不惊喜欢跳。这  相似文献   

13.
1919年,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考验之际,祖国大陆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的台湾虽然仍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下而与祖国大陆几近隔绝,但因两岸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共同苦难和遭遇,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很快波及到了台湾,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 20年代的台湾文化启蒙运动,促进了台湾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反日爱国斗争,而且对其后的台湾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祖国大陆爆发“五四”运动之前,台湾岛内曾兴起了一场“六三法”撤废运动,所谓“六三法”是日本帝国政…  相似文献   

14.
安然 《求是》2005,(19):17-18
台胞抗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回顾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抵御外侮的悲壮历程,挖掘他们在那场伟大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气壮山河、辉同日月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895年4月,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从那一刻起,台湾同胞就开始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大台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与内地同胞一道打败日本侵略者,台湾才会得到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辛培林 《世纪桥》2001,(5):18-2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吉、黑三省,建立了傀儡政权及伪满洲国,并实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有着爱国斗争光荣传统的台湾人民,在战后,面对日本殖民统治残余势力、侵华美军的欺凌和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美日勾结阴谋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台列岛,台湾当局阻扰两岸交流交往,阻碍祖国统一进程,展开了多次爱国斗争,谱写出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章。  相似文献   

17.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了沙俄的殖民统治,从此,旅大地区被划为日本帝国的版图,并沿用沙俄的名称,称大连、旅顺、金州等地为“关东州”.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在旅大地区兴学堂,办教育,以教育侵略的手段强化和巩固殖民统治.以傅立鱼为首的旅大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针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教育侵略政策,率先成立了中国独立的社会教育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在旅大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振兴教育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日本在北平的殖民统治蔡德金(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的各界民众便处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最前线。在中共北方局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学生为先导的华北各界民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对日本侵略的浪潮,从19...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把向境外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基于强化其殖民统治,推行所谓“皇民化”,“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实行其侵略图谋的一个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特别是从移民入侵开始到掀起移民狂潮,充分暴露其实行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进一步向世人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20.
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我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派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部侵入台湾,台湾爱国军民奋起抵抗。1895年10月,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炮弹炸伤,不久便一命呜呼。日本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神”来祭祀。1901年,神社在台北圆山建成,名为“台湾神社”,这是日本人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神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