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合格公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大趋势。大学肩负引领社会文明的重任,应该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正在我国逐渐兴起,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面作出恰当选择,同时也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现行教育理念缺少教育人文精神,因而在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面前是得力不从心,高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高校开展公民教育,应从转变教育理念、设立公民学科课程教育、开展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服务学习活动以及网络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表现,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存的制度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难以适应它进一步生长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深刻认识公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适应公民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实现政府体制与机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状况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参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不仅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利益、社会资源状况、社会政治态度及社会联系的状况有关,而且与参与制度的状况有关.改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革选举制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公民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在西方社会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政治现象和政治理论,在近代西方"国家主义"盛行的同时掀起了对公民社会讨论的又一次热潮,这一讨论也波及到了中国并对中国政治学、社会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逐渐展开,中国公民社会逐渐产生并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民社会的产生与政府的转型有着密切联系,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必然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的公民社会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党和政府的主导和推动;需要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支撑;需要构建以自立、平等、责任、参与、宽容与和谐等核心的价值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公民精神之间不是简单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联体现为深层理念和实践操作上的良性互动。当前,通过媒体舆论宣传和实施公民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培育公民意识,塑造合格的公民社会主体,推进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公共空间。如何利用"网络公共空间"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点; 大学生网民的特点和"网络公共空间"与大学生公民教育这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在监督国家权力和反腐败方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强大的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规避腐败风险;同时,公民社会组织可以组织、教育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调动社会多种力量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形成有力的监督,遏制腐败的发生与蔓延,克服以往腐败治理模式缺陷,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文化在现代公民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波 《理论前沿》2003,(10):18-20
中国传统教育基本上是精英教育,但它同时又蕴含了可供现代公民教育借鉴的诸多因素。只有把传统教育的精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结合,达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爱国教育与民主教育、理想教育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统一,中国的公民教育才能体现其民族性和现代性,才能造就大批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维护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比较缺乏。需要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培育好公民成为各国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届国际教育大会的重要话题。重视道德与公民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正义、自由、自主性、爱国主义等理念是西方公民教育理念重要而基本的因子。关注和研究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青年公民意识是影响国家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中国的发展需要青年具有以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为主要内涵的公民意识。目前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两个特征。充分认识青年公民意识的形成中的三种力量,从教育、社会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培育合格公民为最基本目标,形成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轴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公共行政也在努力的构建和转变过程中,配合公共行政转轨的则是公民社会的生长和培育。而公民社会生长所亟待解决的就是转型期公民伦理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既为加强公民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界定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寓于人性、市场经济、人民主权、法治国家以及社会自治的必然要求中。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公民道德的养成与公民价值观的塑造、公民知识的传播与公民参与技能的训练这两大方面。当前,应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蓝本践行大学生公民教育,造就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7.
政府转型、公民社会与中介组织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作为一后发型现代化的社会,其改革开放的路径起点是:行政型国家主导。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陆的社会形态也从整体性社会向权力分散性社会转型,政府管理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大陆政府管理转型包括结构转型、制度转型、战略转型与策略转型四方面。而政府管理转型的重点应在于:拓展有利于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加强政府同处于“国家活动范围之外”的社会公益组织,即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对政府治理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公民社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在构筑多元主义治理结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政府管理转型过程中,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治理供给、冲突缓解、张力维持与交往网络形构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与实现,都有赖于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国德育陷入了困境,其有效性受到了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质疑.实施公民教育必须推进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的一项活动。在中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追求社会和谐成为社会共识、建设和谐社会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情况下,公民教育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的素质与能力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公民意识的高低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的肩负起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任务,多角度多层次的探寻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并常态化,以此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打牢人才基础。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分析,就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方面提出了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