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治理事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我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在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乡村社会自身内部也存在差异,由此造成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我国不仅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落差,而且在南北方农村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构成了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基础。可从村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村庄治理的理想类型,并结合区域分析来展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特征。对于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分析,可纠正"千村一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两类研究误区,增进对农村基层治理复杂性和规律性的理解,这在政策上和理论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汉瑞 《求知》2001,(5):28-29
围绕推进全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展开,最近自己集中一段时间下乡搞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调查的过程中,边摸情况,边思考,对于如何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促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和推动农村工作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朱彦姝 《学理论》2009,(7):55-58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顺利实现了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许多原因。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人员构成、干部素质、工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工作会议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重大部署 ,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 ,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发挥着“领头雁”、“排头兵”的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乡镇党委必须在增强三种意识、体现“三新”特色、处理好三个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月28日,我国第一本关于国有企业党群干部素质能力培养训练的专业书籍《国有企业党群干部素质能力教程》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40万字,内容涵盖党群干部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和基本技能,并首次提出了国有企业党群干部"3+6+4"素质能力基本模型。该书从党群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辑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2)
社会转型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研究中,应重点分析三个问题: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社会转型中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在机制、存在问题与原因;第三,社会转型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在研究中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运用"国家—社会"分析理论开展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农村基层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课题调研组深入南阳13个县市区的145个乡镇、3069个行政村,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南阳市委按照省委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要求,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主要是指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利用体制赋予的极其微小的职权影响力为自己或他人牟取数额相对较小的利益的腐化堕落行为,其具有实现腐败的职权较小、腐败的程度较低、群众的被剥夺感高等特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后果不"微":它侵害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啃食贫困农民的获得感,诱发贫困农民对党的信任危机。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权力过分集中,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督缺失。治理之道在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纪律意识,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执纪监督。治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不是为了惩治几个"微腐败"分子,其根本目的在于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2,(10):48-4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7,(6):71-80
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与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特点构建研究框架,利用河南省Y县实际调查数据,从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基础功能、社会信任和支持、政治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估人口净流出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发现:"制度异化""行政失序"问题较为明显,公共服务供给绩效下滑,突发事件处理与矛盾冲突化解水平不足,社会公共信任衰减、动员能力弱化。据此,从制度供给、队伍优化、监督治理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央部署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央纪委又专门召开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前提。本文首先界定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然後逐一讨论关于构建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体系、抨估标准和权重等问题,最后构建一个评估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指标体系的总表。  相似文献   

13.
肖婕 《学理论》2011,(12):1-3
农村基层民主的真正有效实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达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程序化。本文对党执政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程序化的建设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程序化发展,大致分为孕育探索、发展创新、全面开展、逐步完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程序化的显著特征,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乡政"与"村治"的平衡协调是建立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现实需要。从我国现行农村基层治理格局来看,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乡政"与"村治"的不平衡问题。分析这一问题的制约因素,尝试构建农村基层治理中"乡政"与"村治"平衡协调新机制,对于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绩效,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条件下加强党的领导应突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条件下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重点要着眼于解决党群关系和谐、"两委"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方式和民主监督制度,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方式,明确两委的职权范围,规范两委的运行方式;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模式,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任职标准,构建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中国知网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5.7.R1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软件、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和Ucinet6.186整体网络分析软件对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的发文情况、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及整体性宏观概览,并结合中国知网中的核心期刊、CSSCI论文和其他相关高被引文献对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微观探析和解码。归纳和梳理发现,研究内容和话题论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体系""治理有效""协同治理"等研究热点和高频关键词辐射展开,同时,涉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乡村治理的角色功能、治理效能、关联主体和社会基础等多维层面。但要看到,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有限、理论的虚置化和政策的无根化并存等严峻问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探讨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题论域是顶层设计的战略呼唤。  相似文献   

18.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政村治"体制一方面使农村基层政府行政逐步迈入专业化、正规化建设的轨道,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绩效,促进农村基层政府由无限的管制型政府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的历史转型,另一方面也使农村基层政府面临诸如"责、权、利"失衡,缺乏有效的合法性生成和增长机制,职能转变滞后,功能定位欠科学,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脱节等多种矛盾和问题。在"国家社会化"的宏观思路下完善"乡政村治"体制,是现阶段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预防农村基层领域的腐败犯罪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与传统腐败预防相比,情境预防是一种低成本、周期短、效果好的犯罪预防手段。基于情境预防理论,通过对扶贫领域腐败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犯罪情境因素的分析,从初始阶段、习惯阶段和中止犯罪阶段设置减少"微腐败"领域腐败犯罪刺激、提高腐败犯罪的难度、降低腐败犯罪回报的情境,可达到扶贫领域腐败犯罪预防之目的,并为"后扶贫时代"农村基层腐败犯罪预防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基层小官巨贪、"村匪""村霸"欺凌乡里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使党和政府的工作严重偏离,而且危害了广大群众的生计和幸福。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化解基层干群矛盾、和谐基层干群关系,是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从而为促进农村基层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