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行竟合涉及一国的保全执行制度与终局执行制度对于债务人是同时有效还是相互排斥的问题,涉及一国的强制执行法与民法、破产法在法律体系上如何保持和谐一致的问题.如果立法对执行竞合问题不予理解,必然形成事实上的竞合而使执行难问题加重.作者主张遵循时间优先原则,同时赋予实体权利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权利,通过异议之诉来对抗和撤销先行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2.
新《民诉法》的施行,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民事检察工作的瓶颈,标志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逐渐完善.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理念已经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司法实践的需要,应当由事后监督变为诉讼全过程监督.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模式下运行的检察监督制度源起对抗监督理念,由于缺乏显性且和谐的法理基础,对抗监督模式下民事检察再审检察建议的内部机制与程序、外显效力等方面易脱离法律调整的稳定性、外部性与正式性.《民诉法》修改后,检察建议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在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将协同监督理念引入民事检察制度重构其法理边限,有利于规范并保障民事检察范围内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化发展过程.在依申请启动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有条件地构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案件审理制度,并从诉讼程序上予以完善,更契合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本意和目标.新《民诉法》虽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但仅是原则性规定,对监督的范围、操作程序等未加以明确.有必要对民事执行监督的法理基础及目的进行再认识,转换思路,以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从而打破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僵局.  相似文献   

3.
新《民诉法》的施行,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民事检察工作的瓶颈,标志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逐渐完善.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理念已经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司法实践的需要,应当由事后监督变为诉讼全过程监督.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模式下运行的检察监督制度源起对抗监督理念,由于缺乏显性且和谐的法理基础,对抗监督模式下民事检察再审检察建议的内部机制与程序、外显效力等方面易脱离法律调整的稳定性、外部性与正式性.《民诉法》修改后,检察建议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在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将协同监督理念引入民事检察制度重构其法理边限,有利于规范并保障民事检察范围内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化发展过程.在依申请启动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有条件地构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案件审理制度,并从诉讼程序上予以完善,更契合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本意和目标.新《民诉法》虽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但仅是原则性规定,对监督的范围、操作程序等未加以明确.有必要对民事执行监督的法理基础及目的进行再认识,转换思路,以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从而打破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僵局.  相似文献   

4.
新《民诉法》的施行,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民事检察工作的瓶颈,标志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逐渐完善.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理念已经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司法实践的需要,应当由事后监督变为诉讼全过程监督.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模式下运行的检察监督制度源起对抗监督理念,由于缺乏显性且和谐的法理基础,对抗监督模式下民事检察再审检察建议的内部机制与程序、外显效力等方面易脱离法律调整的稳定性、外部性与正式性.《民诉法》修改后,检察建议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在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将协同监督理念引入民事检察制度重构其法理边限,有利于规范并保障民事检察范围内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化发展过程.在依申请启动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有条件地构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案件审理制度,并从诉讼程序上予以完善,更契合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本意和目标.新《民诉法》虽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但仅是原则性规定,对监督的范围、操作程序等未加以明确.有必要对民事执行监督的法理基础及目的进行再认识,转换思路,以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从而打破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僵局.  相似文献   

5.
互监组制度是罪犯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连带责任,是一种集体性互监互助组织制度。近年来,随着监狱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地不断完善,互监组制度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淡化,出现三大异化趋势:互相监督有异化为互相包庇趋势;互相学习有异化成互相攀比趋势和互相帮助有异化为自私自利趋势。对策:1.解决制度落实中的执行问题;2.解决制度生存中的对抗问题;3.解决制度设计中的分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具体形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提出有宪法、法理和现实需要上的存在基础。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应以其优于法院内部监督的刚性和强度,通过监督权与执行权的形式对抗与实质补益,确保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人民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经常会遇到持械歹徒的对抗或攻击.在特殊情况下,人民警察在不准、不便于和来不及使用警械或武器的前提下,如何在自保的基础上,通过娴熟合理的技术,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这就要求基层民警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门特殊本领--徒手夺凶器.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以国家权力作后盾,具有极强的公共权威和普遍的社会影响力,加之政策执行阶段的主体基本只由政府官员担当,这部分人同时又拥有相当多的政策制定权,由此决定了政府官员在公共政策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操守如何与政策的效果利害相关.为此,必须重视建立公共政策执行者责任制,使政策理解出偏、贯彻不力、执行失误,甚至违背政策、对抗政策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身上.  相似文献   

9.
对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性质的识别关乎诉讼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选择,司法实务界往往忽视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从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法规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形成之诉,其诉讼标的实际上是第三人根据自己对执行标的物拥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权利而取得的对抗强制执行的异议权。  相似文献   

10.
股权代持作为一种非常态的投资形式,打破了股权之人身性与财产性权能由单一主体行使的限定.实际出资人能否排除名义股东债权人申请的强制执行,成为亟待解决的争议之一.执行异议之诉兼具股东资格确认和实体权属对抗判断的双重功能,承担着救济实际出资人的角色.依形式说或实质说之一元标准是将股权视为捆绑式结构的错误结果,股东资格的认定应...  相似文献   

11.
内地和香港之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安排是"一国两制"原则下有创意地解决两地之间执行问题的成功努力.它为在内地执行香港仲裁裁决提供了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应当与<民诉法>有关条款,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规则一起理解.两地为执行对等安排而制订的法律规则显示了某些不同特点.这些不同,一方面属于语言文字问题,另一方面属于立法方式和技术的差别.因此,两地应当作进一步努力,建立必要的基本解释规则.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功能领域.在宽严相济政策已经出台的情形下,从理论上界定其基本的执行范畴,确认其基本的执行要素,明确其基本的执行原则,构建其基本的执行模式,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执行机制,是更好地释放宽严相济政策效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审判难、执行难、案件受理数量低、撤诉率高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原因在于我国的行政审判体制存在弊端负责审理行政案件的一些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既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难以对抗来自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判经验,难以保证行政案件的审判质量.改革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出路在于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目前在我国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股权转让合同是股权转让的原因,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产生物权法和债权法上的双重效果.股权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发生变动,但股权转让协议不能发生对抗公司的效力,只有股东名册记载的变更,才能发生对抗公司的效力.股东名册记载的变更,能够对抗公司,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只有完成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后,才能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宽"与"严"两方面的关系.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对轻微犯罪依法从宽处理,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我国以往的刑事司法活动一味地强调对犯罪人进行严厉打击,而忽视甚至无视对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因此,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前形势下理应侧重于"宽",重视对犯罪人的权利保护.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犯罪人权利保护的因素,表现在思想观念、立法以及司法实践等层面.解决上述问题只能从完善和落实具体的刑事司法制度入手,如在审查起诉阶段建立缓起诉制度;在审判阶段确立刑事和解制度,注重缓刑的适用;在刑罚执行阶段实行社区矫正,改进监狱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拉克劳和墨菲从人类社会对抗的永恒性角度来理解政治.他们认为对抗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而且我者与他者之间竞争的开展正是民主所必需的.在当代西方社会,阶级斗争已被各种形式的反资本主义斗争所取代,对抗的主体已趋于多元化.只要这些主体认识到新社会运动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实现民主的动力与载体,他们就可以在多元而激进的民主话语接舍下构建"激进的公民身份"及反抗压迫的等同链条.尽管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从他们的政治理论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以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关于互相执行仲裁裁决的问题,香港和内地已有相关法律文件作了对等安排,但由于两地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的不同,统一的执行体制必须通过不同的方法、技术和途径来实施,这可能导致对有关当事人的潜在影响,如,裁决执行地的选择,为当事人选择执行地和规避法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警民话语冲突是指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过程中与当事民众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而引发的话语攻击、谴责、训斥、对抗、辱骂、威胁等。引发警民话语冲突的原因往往是复合而非单一的,对这些复合原因条分缕析,可以梳理出如下几条:利益的争夺,权势的对抗,面子的威胁,文化的碰撞,执法的失范,他因的迁移。有的原因彼此相容,有的原因互相制衡。  相似文献   

19.
获批预算虽然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约束政府的收支行为,却不同于法律的执行效力.预算的计划性及其执行效力的弹性,本身就赋予行政机关和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的裁量空间.除此行政裁量空间之外,要将预算执行中任何经费变动都报经立法审批,既不合立法审批的现实,又不符行政执行效率的要求,需要通过立法授权、设定条件等方式,进一步赋予行政机关或者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执行变更中的裁量空间,从而使行政权更好地配合预算的有效执行,使预算执行变更的行政裁量与立法控制保持在合理的界限之内.收入预算的超、短收,支出预算的经费流用与划转、经费追加与削减、经费扣押等,应当是执行变更的主要形态,也是设定裁量界限的规范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一、心理对抗的理论范畴 1.对抗心理与心理对抗 预审学中通常所谈的对抗心理,是指被告人抗拒审讯,对审讯采取对立态度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对抗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被告人的反社会心理;仇视社会主义制度,仇视共产党的反动立场;或者由于曾经被公安机关处理过而产生对立情绪等,均可能发展形成被告人的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对抗心理是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