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人才管理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在当今企业人才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其"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帅 《今日浙江》2013,(18):30-31
不久前,浙江省人才市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招聘会。与以往不同,这次招聘会的招聘对象并不是大中专毕业生,而主要是党员人才。非公企业缘何青睐党员人才?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来到浙江省党员人才专场公益招聘会现场以及浙江多家非公企业寻找答案。企业竞相争抢的"香饽饽"53岁的湖北人邓军是老党员,一大早赶到浙江省人才市场后,他发现很多岗位都在招聘条件一栏醒目地标注着"党员优先"、"优先考虑党员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寒冬"后,很多企业更加注重挖掘内涵,寻找并强化足以抗击外来冲击的内在因素,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便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够从容有序地应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是企业调整生  相似文献   

4.
人事与人才     
正2014年福建省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10月28日,2014年福建省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作为2014年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人事人才研究所、福建省人才研究会、福建省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推荐中心、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州汇天下企业管理资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落实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厘清影响企业人才资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在试点企业取得"提质增效"的成功后,我省工业企业对"机器换人"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而言,开展"机器换人"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企业中,约有71.1%的企业认为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在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达36.8%。因此,企业要开展"机器换人"  相似文献   

6.
肖芳兰 《传承》2010,(33):88-89
中国春秋末战国初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墨子在滚滚硝烟中创办"墨氏"企业,宣传墨家学说。墨子作为企业领袖,一边扮演好牧师的角色,一边扮演好总设计师的角色。墨氏高尚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经营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等企业思想,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周晓兰 《湖湘论坛》2008,21(4):76-78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投入明显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后劲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未能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相结合,缺乏针对性;企业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据此,政府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应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合理规划,设计合适的实施方案;信息化建设要与管理流程相结合,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企业要抓好信息化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最早的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其中,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将促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努力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优势",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人才优势",努力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具体而言,就要求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努力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特色文化",突出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员工向往的"人才高地",突出党组织的动员作用,努力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中国统一战线》2012,(5):61-62
山东省加大"双百"人才安排力度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建设一支与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今年,山东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中组织开展"双百"工程,即结合非公有制企业"三项评选"表彰活动,将全省非公有制企业100强和最具发展潜力非公有制企业100家等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对纳入数据库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并以工商联换届为契机,加大对"双百"人才的安排使用力度。(省委统战部经济处)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被视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何一个领域。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让企业发现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但还存在着许多绩效管理的误区。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叶林 《两岸关系》2014,(5):26-27
<正>作为大陆主要台商聚集地,东莞台资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地解决东莞台资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东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促进台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东莞市政府台湾事务局主办,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协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的选育用留花费大量时间而成功率相当低,主观因素影响大,招募工作难以将岗位要求和面谈设计有效结合并形成数据;面试时不错的"人才"入职后才发现问题不少,传统绩效管理难以提出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措施;企业培训工作规划者有心无力,费钱费力不讨好;员工激励总是"搔痒无法搔到痒处",不知道人才的真实需  相似文献   

13.
灵山县主动适应"两新"组织党建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推行"党员培养导师制",鼓励企业优秀党员骨干与优秀一线员工、青年技术骨干结成师徒,在帮助非公企业培育人才的同时,吸引企业骨干向党组织靠拢,壮大企业党员队伍。目前,累计在非公企业物色"党员导师"54名,结对培养青年员工、技术骨干等213名。同时,加大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  相似文献   

14.
祖轩 《今日浙江》2013,(15):34-35
"人才紧缺仍是企业创新的拦路虎,引进难、扎根难"、"个别地方为了完成拆迁任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日前,在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联席会议上,11个省直服务组聚在一起,把在基层发现的"疑难杂症"拿到会上集中"会诊",一起出谋划策。今年以来,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全省一批批党员干部走进企业、面对群众,破难题、干实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截至目前,仅省直服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福建企业高管跳槽事件频发。2011年,七匹狼电子商务、特步电子商务负责人纷纷跳槽。麦斯特人才机构的一组数据显示,近两年,厦门上市企业CEO流失率超过15%,入闽企的台湾人才流失率更高达75%。专家指出,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已成为人才跳槽"多发期",到这个节点,许多企业主心存不安。他们感到纳闷,虽然开出高薪,依然挽留不住合作多年的高管,职业经理人跳槽是为转岗、转行,还是不安分?如何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也成了横在企业主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6.
《党建研究》2011,(11):16-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央企业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企业要把人才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把人才强企作为核心战略,在中国企业界带头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7.
徐正库 《今日浙江》2007,(17):47-47
新时期国有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必须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才能不断实现人才强企战略,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切创新来源于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部署。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企业创新人才,建立一支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相适应的生产一线人才队伍。当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生产一线理所当然地上升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王琳 《传承》2014,(10):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助推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缺地位、缺经费、缺人才"的三缺现象依然突出,根本原因在于保障机制的缺失或缺位。因此,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把握特性、多管齐下、选育管用,加强地位、经费、人才三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的结合,如何克服党建与企业工作"两张皮",使"两心"变"一心"?这是困扰一些企业多年、至今仍然需要探索的问题。令人高兴的是,在齐鲁大地孔夫子的故乡,田陈煤矿的党组织以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