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生     
从前,在遥远的某地,有两个小国,就是甲国和乙国。两国世代为邻,但是又老死不相往来,安静平和地相处着。  相似文献   

2.
价格定义(指“价格是价值或价值转形的货币表现”——下同)隐含着对交换价值概念的歧视。其缘由,可以追溯到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形成阶段。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时,批判地接受了斯密的价值学说。斯密的价值学说是自相矛盾的,其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安然并存。在斯密看来,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既是“耗费劳动”又是“购买劳动”。然而,两种劳动显然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比较方法,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人类的最大满足、效用的最大化。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将会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有鉴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32)
一般而言,国际间对外贸易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比较利益原则,即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成本最低和资源拥有量最丰富的商品必然是对外贸易中比较利益最大的商品。而这种商品经济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金密集型产品再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在这一过科中形成了发展阶段和分工的不同梯次。旅游业不同于其它产业,它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  相似文献   

5.
孔小红 《学理论》2011,(33):65-66
劳动是能动的原始要素,唯有劳动要素才创造价值,要素价值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现代化商品生产条件下,只有与总需求相适应的社会必要劳动才是有用、有效劳动,才创造价值。根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用、有效劳动需要扩展为有益劳动,有益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志山 《理论探讨》2003,1(6):28-32
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理论中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内涵着人类不断建构、解构和重构社会关系的理论底蕴。由于分工意味着生产条件和劳动者在不同生产领域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匹配关系,它"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马克思对分工所作的社会关系分析,其基本意涵在于:从分工与生产劳动特别是异化劳动的内在联系、分工与所有制形式的内在联系、分工与社会关系共同体、分工与世界历史的内在联系等角度来加以考察,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其社会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际价值及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应用王玉珍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市场价值。它是在参加世界市场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当商品超出一国的地域范围进入国际市场时,其价值就不再由生产国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国际社会生产这一商品的平均必...  相似文献   

8.
刘吉 《瞭望》1986,(19)
从近代到现代,生产一直在不断分化(分工)之中,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石。 作业的分工在手工业工场时期已经开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就曾指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三个原因:(1)重复同一作业可以提高技能;(2)可以减少从一个作业转到另一个作业所需时间的损失;(3)分工可以使作业单纯化,从而有利于改进生产工具和机械。他据此提出,分工应作为集体生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曾高度概括:“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宏翔 《求知》2002,(3):16-17
目前存在着一些对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首先是对劳动含义的误解,有不少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指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劳动,因此认为劳动的概念需要拓宽、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劳动的含义的误解。马克思所论述的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从来都不是仅指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而是包括了科技人员在内的脑力劳动者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內需与外需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目前需求导向的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不可偏废。扩大内需方面,政府应着力在建设市场制度、完善市场体系、撤除对生产和消费的关卡上来;扩大外需方面,政府有更大的可为空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改善国內市场环境,激励国內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求得更好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日益占据的分量,八国无疑需要就温室气体控制、生态环境、能源利用、金融风险防范等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中国展开广泛对话与合作。中国也需要与八国加强合作,为自身也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情合理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对此 ,就自己的再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劳动的普遍性与合法性人类活动的任何结果都凝聚着劳动 ,劳动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劳动结果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 ,是有收益还是无收益 ,都不影响劳动的存在。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类商品 ,并通过交换而实现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通过劳动生产出的商品形态多样 ,除了各类有形的物品外 ,资金、技术、商誉、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是商品经济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所以现在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说商品经济有两个经济条件,即社会分工和产品属私人所有。在这两个经济条件下,产品必然转化为商品,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叫做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出现社会分工。各行各业独立化,首先是工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到了近代,工业本身又分成许多部门,分工更细,都独立化了。那么社会分工是个什么问题呢?社会分工就是把每个人的劳动,或者说把每一个行业的劳动片面化,社会  相似文献   

14.
纵观国际投资的历史,资本输出与引进外资同时并进,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革命、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有着向生产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趋势。生产要素寻求最佳配置的一般规律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过程越出一国范围向世界延伸,通过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开展国际性协作。跨国公司便是适应生产国际化趋势,建立在国际经济合作基础上的一种优化经济组织形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企业真正进入国际经济舞台,就必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性质和任务一、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经济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所引起的。当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彼此分工,而又相互协作、相互联系。在这里,要求确定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及其职责,协调他们之间的动作,有组织有秩序地从事生产活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性质时,明确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  相似文献   

16.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物化",劳动产品被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人不是表现为在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物变得对人独立而支配着人的生活。资本主义拜物教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发生背离的本质原因。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离不开现实的经济基础,并需要发挥好分配制度的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要通过制度安排来保证其在经济运行中的落实,重点是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社会生产并获得劳动分配,建立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分配制度,发挥好政府职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鹿(从每题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l、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④) ①生产力。②生产方式。③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 2、商品的价值是(①) ①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人们对商品的利用和意义的评价。③人的脑力 和体力劳动的凝结。④人们在特殊形式下支出的劳动凝结。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④)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②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③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④以上 三者都不对。 4、资本主义工资…  相似文献   

18.
财经小词典     
《求知》2011,(10):47-48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与互通有无。从国家的角度可称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9.
王屹 《学理论》2010,(11):1-2
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综述与综合性研究过程中,也需要通过马克思的具体理论观点和方法来挖掘和丰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从马克思的分工与个性理论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分工共同目标性的强大凝聚作用,打破分工壁垒,实现生态化分工体系与个性化劳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原料为劳动对象,利用数字化劳动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经济形式,在此基础上,数字技术经由企业分工协作体系的重塑推动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企业分工协作为切入点,通过剖析企业间网络化分工协作和企业内部数字劳动过程,可发现并阐明数字经济下生产社会化中的最新进展及其双刃剑特性。该性质表明:数字经济既可以推动生产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而代表更先进生产力,同时也会激化企业分工与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此表明,数字经济下的生产社会化演进必将呈现出企业分工代替社会分工,以及所有制形式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形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