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仅规划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今天看来,邓小平同志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原则性构想,其直接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文化大革命所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这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下简称<改革>)讲话中,邓小平以一位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胆识和勇气,针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吹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30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重新审视历史时,更能感觉和领悟到30年前<改革>的深远历史意义,也更能认识到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助推器的这篇讲话恒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重新强调了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而且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并进而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思想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当前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首创性历史贡献,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突破性历史探索,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向着邓小平所指引的实现人民直接民主的政治目标奋进,无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南龙 《湖湘论坛》2001,14(5):69-71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进一步前瞻性的考察时,学界往往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之上,而很少注意到政治文化的泛化性影响。本文试在回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后,揭示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我国渐进式体制改革的文化渊源。 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及三者的关系 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时,主要模仿苏联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  相似文献   

6.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历经30多年。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如何继续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把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寄希望于推进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再一次历史性地被提到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来。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相适应,又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作为一种新的伟大革命,其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它的推进特别是实质性的推进,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改革前期(20世纪80和90年代),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极左思潮和极左势力。改革后期(21世纪以来),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刚初步形成,还很不规范,而政  相似文献   

9.
马庆钰 《时事报告》2013,(12):38-39
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我们都深深地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0多年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积累,这也为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准备了力量与基础。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事务参与的要求日益明显和强烈,比如对社会公共服务、社会重大决策的参与,对重要人事问题的关切与影响等,都想有一个比较健全和赖以实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11.
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获得的重要经验与反思。现阶段,须不断加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建设,不断完善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同时注重实现中央与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协调共进,才能真正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观的特征 ,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观 ,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完整性完整性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观首要的特征。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绝不是只言片语 ,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不仅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而且还阐明了目标和内容等 ,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方向、有保证、有中…  相似文献   

13.
魏芙蓉 《湖湘论坛》2001,14(1):24-25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邓小平用“势在必行”四个字,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思想有:  一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来论述政治体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那部分矛盾。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大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不推进,大学的改革无论说得如何花哨,都是新瓶装旧酒或者换汤不换药。政治体制的一些顽疾在大学一个都不少,某些方面甚至更严重,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人民论坛》2012,(33):38
报告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1):32-32
章武生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理论与实务界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方案。这些方案与本文中提出的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具有试验性、风险性、改革成果的不确定性;而后者具有规律性、平稳性和结果的必然性,其收益最大,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从单纯行政权范围的低效度改革,到政治体制宏观改革筹划基础上具有高效度的关联性政府体制改革,是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真正收到成效的关键转变。因此,有必要翻转原来从行政到政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三条:"一是要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二是要克服官僚主义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调动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三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蔡定剑在《炎黄春秋》2011年第2期上载文指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阻力,二是既得利益阻力。思想的阻力,首先是要不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成功了还要不要搞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已经证明成功了,中国的道路已经创建了,  相似文献   

20.
王占阳 《人民论坛》2012,(34):30-33
公众推举的第六难题: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总得票率:78.5%紧迫程度3.63复杂程度3.52尖锐程度3.62关注程度3.52(最高值为5,最低值为1)入选理由: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尤其要加大力度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确保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其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