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座谈会6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1,(10):23-24
加强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其中鼓励支持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在刑释解教人员创办的企业内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可以说是较为直接、有效的好办法。首先,扶持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2012,(2):19-21
2003年,上海市将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列为全市安置帮教重点工作。2006年,市司法局明确提出要在每个街镇建立一个过渡性安置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安置基地271个,累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7100人次。2019年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文件下发,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会议和司法部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座谈会后,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困难和生存压力,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动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基地,全市共41个,过渡性安置了200多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去年全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达到99.4%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结合实际,在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七,以巩固监所教育改造成果、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切入点,以解决“三无”、生活特别困难等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为着力点,三种模式推进政府为主导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有效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夏训发 《中国司法》2013,(10):31-33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大局,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把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工作载体,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依靠全社会资源努力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初期的安身立业问题,全面推动我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琦 《人民调解》2020,(1):53-54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司法局把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安置帮教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托社会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强与安置帮教成员单位协作,努力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初期安身立业问题,切实提升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扶能力。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110个、帮教小组2518个,创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9个。  相似文献   

8.
彩虹基地是吉林省依托社会企业建立的,用于接纳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的特殊社会企业实体。赋予过渡性安置基地为彩虹基地称谓,蕴涵着党和政府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铺设七彩的阳光就业之路和对他们重新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期待与祝福。  相似文献   

9.
陈雪松 《中国司法》2011,(10):81-83
为全面掌握吉林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工作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过渡性安置基地在帮扶刑释解教人员暂时安身度过回归社会初期的困难期的职能作用,拓展和规范市州、县(市、区)过渡性安置基地,创新吉林省过渡性安置基地模式,实现我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创新,在事先问卷调查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笔者一行于2010年3月30日-5月21日,对全省现有的126家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据此形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08,(2):21-21
近年来,湖南省为解决那些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出路问题,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规范化建设工作。截至去年10月,所有市(州)和绝大部分县(市、区)都创办了1至两个安置基地,全省安置基地总数达到了143个,年均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9000余人次,90%以上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1.
6月9日,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到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调研。吴爱英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筹划,扎实推进,为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4次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目前,我市已建立省综治委认证的安置基地1个,再就业培训中心5个,经省司法厅认证的安置基地6个,安置实体13个,全市各县(市)区均建立了1个以上过渡性安置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新途径,依托“洪智公司”成立了“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洪智中心”)。作为上海市静安区的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  相似文献   

14.
过渡性安置基地作为安置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越来越多地被全国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广泛采用,但单一的安置基地限于地理位置、企业规模、技术工种、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司法局注重开拓创新,不断拓展安置渠道和方式,建立了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实现了由过去单一靠政府部门安置到“政企联动、人性操作、分类帮教、重点安置”的新模式转变。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1,(1):25-26
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司法局按照"衔接好、引导好、扶持好、服务好"的安置帮教工作思路,以安置帮教基地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基地选拔培育,强化技能培训,落实政策保障,推动了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近5年来,全市共选拔培育各类安置帮教基地32处,累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644名,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13,(8):82-82
近年来,我国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明显降低,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教育帮扶工作,认真落实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制度,积极推进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有力地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据悉,我国目前在  相似文献   

18.
正做好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进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改革,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围绕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和无缝衔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于近期到安徽、江西两省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全国司法厅(局)长研讨班精神,组织筹备好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深入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和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8月28日至31日,司法部基层司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司法厅(局)基层工作处长座谈会,并同时套开了第三届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第五次理  相似文献   

20.
“新生希望工程”系于全局———关于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梁德超近一个时期,笔者就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问题,陆续到我省邹城、枣庄、青岛等地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诸多实践材料中形成了理性上的初步认识。一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