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因重大事故导致多名官员被问责,数人已被免职。其中,有些官员因为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被免职。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作为处理官员的理由,反映出高层对官员不肯说实话、不愿及时公布真相、不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大事处理的愤怒,也呼应了公众强烈要求不负责任、不为民  相似文献   

2.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利益冲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领域的利益冲突指的是与政府官员职务相关的公共利益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当官员需要平衡两种利益时,这种不一致就会形成伦理上的两难处境。如果是以损公肥私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有可能演化为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问题,其中就包括腐败。从概念上说,利益冲突与腐败有着明确的区分,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通过对中国近年来如何管理利益冲突的研究,本文认为,仅靠自上而下的法规约束是无法有效遏制各种利益冲突乃至腐败问题的,规则是需要理解和诠释的。因此政府官员的自身价值观念非常重要。仅仅有管理利益冲突的规则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将规则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其他官员腐败还有不太懂法的借口,那么。政法机关的官员腐败则有监守自盗之实。 政法官员腐败较之其他官员腐败的影响更为恶劣,执法犯法,民众丧失的不仅仅是对法律的信任。 “胆子大,敢说敢做”  相似文献   

5.
郭文亮  姚煜 《人民论坛》2015,(10):36-38
近年来,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权力与艺术日益紧密地结合到一起,相互利用,相互交换,从而滋生出各种腐败怪象。所谓“雅贿”看起来虽不那么俗气和露骨,但本质上与传统的贿赂毫无二致,是对党政官员的严重腐蚀。  相似文献   

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5):37-37
“几个官员的倒台在中国这样的大社会里本不足为奇,但舆论饥渴般地等待新的官员丑闻,并且添油加醋喝彩的情景,却是今天中国社会特有的奇观。原因有很多,但根源是社会不公平和由此不断堆积的情绪。官员腐败本来就可恨,当它与社会不公叠加在一起时。就尤其令人愤怒。”——近日中国一幕幕上演着腐败官员落马。针对此情况,《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发声  相似文献   

7.
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侧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不理想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公众不满意,政府官员也不满意。对公众的满意度,学界探讨良多,而政府官员的满意度,则为学界所忽略。为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曲线",从多个观察视角侧探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和投入度问题,并解读政府官员满意度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旭 《人民公安》2007,(22):8-8
"官员倡烟"倡导不出税收繁荣的艳阳天,只能是助长腐败,这种"官员倡烟"的活动就此打住为好。一份地方政府的红头文件,让湖北省荆州市一些地方"官员倡烟"景  相似文献   

9.
官场生态有四个主要的“物种”:政府、官员、商人和公众。其中,政府是一个最强悍的庞然大物,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是政府的手足,能量巨大。商人和公众则是此生态中的弱者,他们离不开掌握权力的官员,因此尽可能地“套近乎”。  相似文献   

10.
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腐蚀更多的党政官员,更重要的是会产生更严重的政治腐蚀性。应充分警惕集体腐败这种危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期频频曝出与贩毒集团有关的官员腐败案件。在靠近首都墨西哥城的莫雷洛斯州,检察部门拘押了当地安全部队负责人和警察局长。  相似文献   

12.
清朝惩明代之弊,为了避免监察官员介入党争,大力发展奏折制度,意图以官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取代过去的监察制度。但随着奏折制度日渐常规化,"密"折色彩褪去,奏折已经无法实现官员间互相监督的作用,反而使官官相护的现象更加严重,官场中的贪腐也愈发不受约束。监察制度的弱化与缺失,是造成清代官员大面积腐败甚至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巴西政府为惩治腐败推出的一系列用以约束官员行为的法案以及严格透明的监督制度,有效控制了官员腐败行为。并且,巴西民间不浪费、不炫富的文化传统也对政府提倡节俭之风大有裨益。宴请重品位拒奢侈巴西利亚的饭店餐费价格昂贵,但巴西人宴请重味道不重价格,要让客人对菜感到满意而非满足虚荣。  相似文献   

14.
武穴教案的背后有复杂的法律文化原因。从起因看。反映出民众的法律思维偏重于感性思维,程序法律意识欠缺,对隐私权缺乏尊重和理解。从案件的审判过程看,反映出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中方侧重于保护官员、惩治平民,英方强调官员的法律责任;中方习惯于政治处理,英方倾向于法律处理;刑罚方式上中方使用肉刑。英方认为太野蛮残酷。  相似文献   

15.
“裸官”现象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16.
《山东人大工作》2007,(9):56-57
《检察日报》8月14日刊登中国法学会郭道晖教授的文章.剖析了当前官场中官员一边腐败一边升官的怪现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人事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对贪渎官员的检举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7.
贪官的产生,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因自己贪欲作祟,或受风气影响,或受枕边人的唆使,或受子女的怂恿等。反之,官员的廉洁,也是多因一果,因为自己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还有良好家风,父母提醒,老婆孩子劝诫等。  相似文献   

18.
政府,即便不能为百姓的幸福提供什么帮助,那么,至少不应该为百姓追求自己的幸福设置障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其实反映了对官员和政府的高标准要求。但实际上,真正需要的是对官员和政府的低标准要求,也就是"底线"要  相似文献   

19.
官员频陷疑似艳照门事件,反映出了存在当今官场中部分官员的一种竞相比烂的寡廉鲜耻思维走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官员道德滑坡困境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是时下民间流传的用来形容疯狂作假、丧失起码做人底线的黑心商人以及在台上一本正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