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丙奇 《创造》2012,(7):102
最近各地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陆续公布,各地分数线的差异,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比如,北京的文科一本线495分,理科一本线477分,远比其他地方要低,这被公众认为反映出高考录取的地方差异。"分数线差异焦虑"的背后,实质是高考的地区公平焦虑。客观而言,随着我国高考招生人数的增加和报名人数的减少,全国的总体录取率已经提升,今年平均达到75%。在录取率方面,各地已经趋向均衡。可是,具体到一本录取率、二本录取率,则各地的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2.
张力 《乡音》2011,(4):21
目前高考生源数量进入锐减期,2010年河北省考生为50.2万,2011年又将减少1.5万人。这种逐年减少的情况还将持续数年。兄弟省高校及境外高校目前也在我省展开生源之争,使原本紧张的形势又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我国高校生源下降与招生计划仍在增长的剪刀差,直接导致高考录取率的迅速攀升。据统计,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69.5%。  相似文献   

4.
言论     
花田 《协商论坛》2009,(7):60-6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就业造成了影响,但要说给高考造成影响我不这么认为,起码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4,(2):39-41
很多学生在考前都有这样的体验:情绪波动较大、烦躁不安、失眠、食欲不振、健忘等等,习惯上我们将这一系列的症状称为考试焦虑。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度过高考前的日子,我们特意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许燕博士来谈谈怎样应对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上好大学日益成为广大考生的迫切需求。面对高考改革后全新的投档方式和录取规则,以及日益凸显的生源短缺现象,如何切实做好招生宣传,通过生源基地的建设搭建高校与高中合力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是高校适应高考招生改革的新举措。一、新形势下生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1.建设生源基地有利于高校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一省一市"的试点,将为在全国推进考试招  相似文献   

7.
言论8则     
《人民政坛》2014,(8):33-33
<正>这些年来对高考加分的质疑很多,相关制度也一直在改进,如果完全按照制度加分,加分问题不会这么引发人们的公平焦虑。关键的问题还是灰色权力得不到规范,结果本是为了弥补公平缺陷的高考加分,反而进入了公平陷阱。——近日,辽宁本溪高考加分事件引发关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要彻底杜绝加分腐败现象,解决的大思路是对现有高校招生制度进行综合改革,废除高考总分录取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1,(9):42-43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都在减少。山东减少最多,达7万人;北京减少1.6万,上海减少1.63万,重庆减少0.7万。九月以来,随着我国大学陆续开学,有人发现今年不少大学里农村生源比例下滑。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考试中心连续3年对高考改革及命题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刊将2003年问卷调查中有关对高考的评价、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日常学习的影响等内容摘录刊登,以便考生了解有关高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民焦虑”内在肌理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钧 《人民论坛》2013,(9):22-23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经验,人的情绪因为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就有可能会造成焦虑。焦虑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弗洛伊德将焦虑分成对象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对象焦虑是人感知到外在世界的危机所导致的应激反应;神经焦虑是来自人的本能的危机感觉所导致的应激反应;道德焦虑则是  相似文献   

11.
墨宁 《协商论坛》2016,(5):39-41
距离高考只有几天时间了,在江苏、湖北、黑龙江、吉林等省教育厅相继作出不存在“减招”本省生源的表态后,前不久由“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引起的风波暂告平息.5月4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附件中包括了“调控方案”以及“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调控方案”,12省市将向10个中西部省份调出16万招生计划,其中,江苏、湖北两地的生源调出计划总数最高,分别为3.8万和4万.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为国选才的高考期间,各地采取了不少护考措施,今年尤甚。不但高考房、高考餐、高考补品、高考文具等炙手可热,一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护考的行列中来:领导亲临考场检查指导,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停工、噪音大的企业停产,交管部门在考场附近竖起减速慢行的警示牌,公安部门在考场周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7,(10)
<正>似乎中国人都在焦虑。心理学研究发现,焦虑这种情绪很容易在目标上转向,也就是说,我本来是因为这个事情焦虑,但是不知怎么,就变成对另一个事情焦虑了。比如,对孩子高考很焦虑的母亲,也许真正让她焦虑的事情,是老公有外遇。她不敢面对老公外遇的事情,于是焦虑就转了向,变成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假如她本来对孩子高考有  相似文献   

14.
访谈嘉宾: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曾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项贤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席,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孩子往高考独木桥上赶凌绝岭:两位老师都长期接触本科阶段的学生,你们觉得12年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大体是什么模样?邓晓芒:我们的基础教育为大学准备的生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评价也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多样化、复杂化态势。基于这一现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加深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认识,本文从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界定入手,通过设定标准,客观分析,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颖  文东 《辽宁人大》2007,(8):44-45
又是一年高考时,精明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高考补脑营养品、高考冲刺辅导书等充斥市场,更有甚者,上海还出现了“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等新花样,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通过严格而又公正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根本手段,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主要选才方式。虽然恢复高考35年来,高考本身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但这些都是枝节而非主干和根本问题。只有在坚持并更加严格规范高考的前提下,去进行高考改革,即在保证公正基础上不断提高高考效率,更加科学地选拔优才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部分地区高考命题凸显两大特点 1.背景材料时政化是高考政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浅泽 《中国人大》2014,(7):55-55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我国即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实删支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高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坚持以“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的思想指导高校招生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和办人民满意的高考, 就必须树立依法治招、执政为民的理念, 推行“阳光工程”, 严格招生, 规范招生, 阳光招生。一、推行“阳光工程”, 要充分肯定高校招生改革的成果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 我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4年全省下达生源计划 82410名,考生总量达到 16 2万人, 录取率达到 50 7%, 招收新生总量相当于 1998年的 5倍。省属学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省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