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商标法》的实施,诚实信用原则写入《商标法》。"傍名牌"的企业不应在抱有侥幸心理,应培育自主品牌,打擦边球的做法可能会涉及到不正当竞争规制的范畴。如何在开创自主品牌的过程中规避风险,防止落入不正当竞争,是本文重点讨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日臻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的与之日俱增,企业也愈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期冀通过更加完善的法律来保障自身权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修订与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对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法律体系,较好地保护了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合理竞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主体方面的界定范围狭窄等弊端,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因此,本文立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保护的不足,找出《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缺乏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涵盖不全以及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限定过于狭窄、缺乏兼备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关等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加以完善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作用,实现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  相似文献   

3.
苏志甫 《人民司法》2012,(19):97-101
企业名称是一个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为人所知而又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名称。①企业名称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标识,在发挥识别性方面,与商标具有相同的功能。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品牌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名称在现代社会显得愈发重要。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企业名称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近20的时间。期间,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  相似文献   

4.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1,(22):122-123
商标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之一,加强商标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培育发展自主品牌的需要。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大力加强商标权的保护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之一。知识产权审判的目的就是鼓励和促进创新,在审判中加强对注册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促进品牌创新,依法严厉制裁商标假冒、恶意模仿等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①网络游戏同质化就是指不同的网络游戏企业开发的游戏类型、题材相同,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和发达的今天,域名已经成为继商标、企业字号后另一个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的企业"符号",由于法律对于这一飞速发展领域规定的不完整和滞后,导致与域名有关的纠纷不断涌现。恶意抢注已成为众多大牌企业的心头之患,如何通过目前的法律规定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很多法律从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会过去了,但缭绕耳际的余音,却是代表、委员们建言政府采购自主品牌,以此激发民族创新热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带有浓厚的爱国热情的呼吁,顺应了企业渴望借助外力上青云的心理.但笔者认为,真正的创新热情源自企业需求与市场需求的耦合,真正的创新能力源于企业的自强,自主品牌当自强.  相似文献   

8.
员工跳槽与商业秘密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春 《中国律师》2000,(12):54-55
目前出现了一些员工跳槽带走企业商业密的纠纷,这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产品及劳动价值造成了有形、无形的损失,而且还由于削弱了企业对教育的投资的动机而间接影响了社会效益的提高。如何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保护好企业商业秘密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当今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技术性与秘密性非常强,员工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就掌握了公司的几乎所有商业秘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不够健全,没有一些明确的具体的规定,鉴于此,对员工跳槽现象与怎样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现…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占据优势地位,其中商业秘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体,各单行法律法规为辅的立法保护模式,存在过于分散、可操作性差的缺点,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侵权行为。本文从分析商业秘密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的分析、比较,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驰 《法人》2005,(5):22-23
张瑞敏说:“创新是世界级自主品牌的灵魂,海尔制胜的法宝 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创新实际上就是对品牌的无形保护!”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8,(9)
在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品牌创建是家具企业的唯一出路,做强品牌是应对寒流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增长的陷阱     
刘拓 《法人》2009,(5):88-89
金融危机,市场萎靡,增长停滞,一场场促销战、价格战、广告战在各行各业中轰轰烈烈地上演着,连高端车品牌的奔驰轿车也推出了C系列26万起的拉动销量的广告。在这场硝烟弥漫的大战中,许多企业掉进增长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品牌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品牌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新的品牌发展战略要突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以“技术→专利→标准→品牌”现代产业发展链为主干的思路。文章从企业品牌及其特征、品牌发展及其社会环境、品牌目标及其战略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和论述了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标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中,地理标志表现出强大的品牌效应,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当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在政府层面,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在企业层面,生产经营者要提高对地理标志品牌重要性的认识、要坚持高标准生产、提升品牌中的科技成分;要突出"绿色"特质,重视商标推广;要建立品牌文化,开展品牌宣传;要致力于品牌维护,施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附近一家超市新近有了自己的巧克力品牌,我到平常习惯的货架前逗留,服务员在一旁极力怂恿试试他们的新品牌,并言辞阵阵:“你喜欢的那家不过是广告打得好,包装不同而已,买我们的不但便宜,还有礼品送.“我虽不露声色,却甚觉不妥.有了自主品牌,就会极力排斥代理品牌吗?我知道,中国安防企业多数以代理起家,在1.5万家企业之间,90%是民营企业,而他们涉及的代理业务占有很大的份额.若安防界也是这样,那还得了!尽管近年来开发自主品牌成为一种潮流,企业依旧无法褪尽代理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汽车厂商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少、创新能力不足,再加上国外汽车企业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设置壁垒,使得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世界汽车产业链的低附加值阶段。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急需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本文主要从专利数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从政府、法律、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丽 《法人》2009,(9):23-26
当不计其数的代工企业在受制于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安踏、富士康和奥康却以自主品牌及先进的管理在代工领域不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品牌是企业外部形象与企业内在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管理已成为企业荻取强大竞争优势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品牌认知不足,品牌管理经验匮乏,品牌形象混乱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主要从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出发,分析当前环境下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的机遇,并提出提高品牌意识,搞好品牌定位,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等应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吉万 《法人》2009,(11):86-86
品牌是有生命力的,品牌要成长。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金融危机中,在市场产品大量过剩的今天,品牌的个性和魅力愈加显现。  相似文献   

20.
张驰 《法人》2005,(5):18-21
在经历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品牌损伤后,中国企业家们终于开始觉醒。一方面是国内知名品牌屡遭侵权——中国家电巨头海信集团和照明设备“萤火虫”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京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现代城”遭遇侵权,或许就是鲜活的例子;而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挥舞着品牌大棒杀气腾腾地奔向中国市场。“DVD4C专利联盟”将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冲得人仰马翻,花旗银行的“商业方法”大规模专利申请让中国的银行家们惊出了一身冷汗。观察人士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品牌意识甚至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如果说,数十年前的中国企业曾经历了打造品牌的辉煌历程,那么到了今天,品牌的保护和延展,则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一道新的战略课题。一次次商标争执已经让中国企业家们意识到,商业品牌已经不再是偏安于地球某一隅的图案或者文字,而是应该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尔、新科等企业的品牌保护行动为标准,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世界商海中的品牌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