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还没有过半,但是,灾难性事件几乎接连不断。在地震、雪灾等灾害面前,我们的一些媒体充分体现了舆论引导力与社会责任心。他们不仅采用滚动播出、连续报道、出版专刊专辑的方式及时传递了党和政府抗灾就灾的决心,鼓舞着广大救灾、受灾群众战胜灾难的勇气,还针对社会中流传的各种谣言、鼓惑人心、混淆是非的言论进行了澄清和引导,稳定了人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和集中反映。群体事件危害社会安全,动摇社会信心、凝聚力和认同感,破坏建设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预防和解决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是一起重大国际性政治事件,也是一起极为引人关注的媒体事件,它为研究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生动的个案。在这起灾难性突发事件中,美国媒体所体现出来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反恐斗争中双方对舆论控制权的激烈争夺,我国媒体在重大国际报道中的反应与思考,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世界上属于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多发的国家之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是参与应急处置最主要的反应力量之一。由于我国对灾难性事故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履行那些职责,如何协调配合与其他政府部门、机构、以及社会力量的关系,需要首先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以提高我国应急处置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灾难性危机事件频发,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单方力量显得不足,难以应对巨大的公共需求,因而非政府组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非政府组织实际参与危机管理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在制度层面、非政府组织自身、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灾难性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能否带领群众克服巨大的危机,是人们判别领导者领导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对领导者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领导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例如。索罗金曾经对灾难性事件背景下的群体反应进行了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在灾难性事件背景下,组织成员的情绪反应容易过度,他们常常会以过激的方式来处理相关信息,并作出不合理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03,(Z2)
◆集中爆发一次大面积的烈性传染病,在历史上看是“小概率事件”,几乎是“百年一遇”,但若一旦发生,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伤害,尤其考验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防御能力。有关人员认为这次“非典”事件,是我们在为十多年来失策的公共卫生政策买单。北大一位研究卫生经济的人士表示,缺乏一个垂直化管理、有准备有活力的公共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骏 《半月谈》2003,(9):80-8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与疾病作斗争,而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们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灾难性的疾病。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灾难性的疾病,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均远基于今天的“非典”,然而最终都败下阵来,人类从未因为某种疾病而长期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对于人类与灾难性疾病半争进程的解读,或许在思想上能够对我们今天与“非典”的战斗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交流》2001,(6):40-40
“9·11”事件不仅对美国民航和保险行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且也将冲击到美国许多经济行业,包括服装零售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步增强,陆续有许多国际化、大规模、高水平的群众性活动和国家重大活动在国内举办,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以及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公安机关作为各类大型活动及事件的现场监管和秩序维护机关,为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信通保障方案,以进行警力指挥与调度。  相似文献   

11.
张政  李力  韦旭 《当代广西》2006,(21):34-35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建立健全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去年底我国已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今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全国性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究竟如何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哈尔滨停水事件对我们进行这一机制建设有何启示?我们特采访了广西财经学院马世俊教授。  相似文献   

12.
张侃 《中国减灾》2012,(3):23-25
从理论上讲,大的灾难对受灾群众、救灾人员乃至全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大部分人能够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愈心理创伤;但是,也有少数当事人会产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未来旱灾的频率和程度势必增加,我国若不及早改变目前的被动应急抗旱局面,未来极端干旱事件产生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会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存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宸晶 《当代广西》2004,(13):11-12
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控制,是现代城市管理功能发展的重要标志。全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已在南宁市成功运行。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南宁市民只需拨打110、119、120、122……任一号码,分分钟搞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可以说,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方面。此类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处于群体性事件多发时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多数都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角度提出,这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属于应急之策。为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群体性事件,我们必须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采取积极态度,在群体性事件上因势利导,推动我国政治现代化。当前的群体性事件总的来说是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体性事件既有一定的社会负面作用,又集中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又要善于把握时机推动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无法回避自然灾害,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当灾难发生后,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必须坚强并且在灾难中前行,我们只有在灾难中学习,在灾难中总结才能在灾难过后获得更大进步。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特殊情况下一天的学习胜过你平时几年、几十年。”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特大自然灾后重建思想将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再重复、减少甚至避免类似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在加深对自然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这个我们曾经以为经济发展、设施完备,就可以庇佑我们远离各种灾祸、在现世求得安稳的安全之所,不知何时变得危如累卵。地震、内涝、山体滑坡、爆炸、有毒物质泄漏、流感瘟疫、恐怖袭击,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不期而至,给一座座经历过噩梦的城市留下了黑暗与悲情的记忆。"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我们梳理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和国际一些城市发生的重大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以期时刻警醒人们,身处现今高风险的社会,始终不能缺乏的是对城市化背后隐忧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对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动因.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和分析群体社会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建立疏导和预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消减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李平 《中国减灾》2006,(5):40-41
政府构建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是从容应对各种灾害的关键。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