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考虑:给子孙留点什么?古往今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是注重清廉和才智,从小教育子孙树立崇高理想,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一种是留大量财产,买地建房、存金银、存款,让子孙坐享其成。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方面都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让他们具备清廉之德,这就是重要的“家财”了。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身为知县却…  相似文献   

2.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成了仕人君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但怎样入仕呢?古人认为,入仕为官必须“由其道”,犹儿女婚姻,明媒正娶,正途入仕。孟子说过,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所谓“天爵”是指一个人修养很高,才智超群,众望所归,而被推举担任领导职务。而“人爵”是指那些自身不修,一味钻营,不是“由其道”而得其位,而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去谋其位。孟子认为“天爵”不修,“人爵必殆”。唐初,太宗李世民曾就用官之事问计于魏征。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借…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9):96-97
看中国古代小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但凡那种比较阳刚、爷们儿气十足的人物,普遍都不近女色,比如关羽、张飞、武松、李逵等人。与之相反的则是那些白面书生,即使算不得明显好色,但在女人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比较不靠谱,这一类男人,“三言二拍”里描写的较多,  相似文献   

5.
叶小文 《党建》2013,(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主义,通常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享乐竞成“主义”?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的确主张过享乐主义。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但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并不流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此类告诫不绝于耳。但凡贪图安逸、耽于享乐者,常被贬为声色狗马之徒,见不得人,不成气候,遑论“主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江陵县令范理由于为官清廉,被当朝杨宰相推荐提升为德安太守。范理受到重用后,同僚们劝他应该备重礼感激杨宰相。范理答曰:“宰相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公不私谢嘛!如果我用重礼酬谢宰相,岂不亵渎了宰相的仁爱?”范理所奉行的“公不私谢”的做法,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不仅值得被提升的“官”儿们所仿效,也很值得那些能提拔人当“官”的“官”儿们借鉴。按理说,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那些德才兼备和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提拔到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上来,这原本…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官不聊生     
张雨生 《唯实》2009,(12):94-94
官不聊生,足从民不聊生套过来的。在这个世上,只有民不聊生之实,岂有官不聊生之理。近时重庆打黑,有人以官不聊生相揶揄,社会又多有回应,认为说得实在,提法形象。一位朋友问我,官不聊生,是好还是孬?  相似文献   

9.
审判长问一贪官:“多年来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那么,常送钱和送钱最多的人,你一定记得很清楚吧?”贪官愣了愣.咧开嘴说:“不瞒你,越是常送钱、多送钱的,我倒不在意,记不清了:但那些沾过我的光却一毛不拔的人,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0.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1.
与官交谊,利莫大焉。然,今之官,没有了顶戴花翎的级标,没有了胸绣禽兽的官衬。欲与官攀,而不辨官,奈何?这里教你几招识官法。 传统识别法。官,也有“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官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官是坐轿的。轿子停了,伺者跑到轿子的门口,轻轻地掀开轿帘,那个从轿里慢条斯理地、必由别人为之掀轿帘之后才从轿里走下来的人,便是官。  相似文献   

12.
天是谁     
秋末 《学习导报》2013,(14):29-29
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意思是:别以为你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天老爷看着呐。这话说了多少年了,但是,你清楚吗,天是谁?考证下来,天有三,有三重天:一重天,道德之天。有话叫天地良心,还有说法叫天良。良心是天,什么是良心?良心就是良知,就是道德,由好知与好德组成。  相似文献   

13.
做人与做官     
有人说,做人有“做人之本”,当官有“当官之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做人”与“做官”是统一的。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 好人的标准不是严格统一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心地善良是好人,为人正派是好A,乐于助人是好人……。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著名论述,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标准。 “官”是什么?“官”首先是人。党和人民给与他一定…  相似文献   

14.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15.
为官贵在“实”俞锋世人常叹做人难。难在何处?我理解大概唯在“实”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做人难,做官尤难。老老实实做官,实实在在为政,脚踏实地做事,是对做官的起码要求。要说官要有“官德”,这“实”无疑是“官德”之核心。如何做一个...  相似文献   

16.
有畏方有为     
邓俊峰 《前线》2013,(6):79-79
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有畏方有为。今之党员干部有所畏,畏什么?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这样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腐败现象出现了向组织人事领域渗透的趋势。跑官要官的人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面对揭露出来的多起骗官案,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骗子的骗术有什么高明之处?是谁为骗子打开了方便之门?应该怎样惩治这种腐败现象?案例一:庞林鑫骗官案。庞林鑫原本是河南省许昌县长村张乡的一个农民。1993年,他将个人创办的公司挂靠到许昌市环保局。第二年初,又通过环保局创办环发信用社并获准担任主任职务。在任职前,他怕自己的农民身份和初中文化通不过信用社主任资格审查,于是四处拉关系,想弄一套招工聘干手…  相似文献   

19.
朋友曾问过我一个几乎算是陈旧的问题,为什么欧洲人常要弄一些极为先锋的时装发布会?为什么那些成衣业的大拿,也要时不时制作一些连LadyGaga都不大可能穿上身的衣服出来展示?那些衣服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答案或许是,  相似文献   

20.
面对诱惑     
赵亚兴 《奋斗》2005,(9):55-55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一个讲道德有操守的正人君子。“好善”,应“好”到什么程度?他不拿别的作比喻,而是说,应如喜好娇好的女色那样“好善”。这或许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曾国藩的日记,就记着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眷的美貌,怦然心动,但立即“觉得殊为可耻,严加反省”。心动,而不行动,而知反省,而不越雷池半步,这似乎并不妨碍曾国藩的道德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