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者龚育之     
“龚育之”三个字,在国人眼里是与“伟人理论”、“中共党史”、“科技哲学”相关联的代名词。近距离接触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发现他是那样的谦逊、和蔼、可亲、可敬,当然更能感受到他的严谨、正直、宽厚、渊博。似乎,龚部长、龚校长、龚主任之类常用的称谓已不再适用,龚老师才是心底最真诚的称呼……面对面地聆听毛泽东纵谈哲学在中国理论界,不知道龚育之的人大概很少,但知道他的红色家  相似文献   

2.
《党的文献》2012,(4):100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龚育之文集》已经列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为尽可能完整搜集龚育之同志的作品,《龚育之文集》编辑组特向龚育之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同事、学生诚征他的文稿、书信、题词(原件、复印件、电子版均可),亦欢迎各位知情者提供线索。所征作品请在2012年12月31日以前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文苑》2007,(9):32-37
龚育之走了。在国人眼里,“龚育之”是与“伟人理论”、“中共党史”、“科技哲学”相关联的代名词。几年前采访他时,记者不免有些畏怯,担心“对付”不了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提醒自己可别提问不到位而闹笑话。没想到接触后,才发现他是那样的谦逊、和蔼、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受到他的严谨、正直、宽厚、渊博。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龚育之文集》已经列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该文集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尽可能完整搜集龚育之同志的作品,特向龚育之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同事、学生诚征他的文稿、书信、题词(原件、复印件、电子版均可),亦欢迎各位知情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龚育之文集》已经列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该文集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尽可能完整搜集龚育之同志的作品,特向龚育之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同事、学生诚征他的文稿、书信、题词(原件、复印件、电子版均可),亦欢迎各位知情者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12月26日,是导师龚育之教授的诞辰纪念日,恩师若在,应该八十有五,可惜敬爱的导师却在6年前离我们而去,走完了他78岁并不算长的人生历程。每当回忆起跟随导师学习的日子,总觉得导师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总觉得导师有时犀利有时慈祥的目光盯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愧对导师的教导。倾注导师心血的论文龚育之教授是理论界公认的大家,跟龚老师做学生,心理压力自然很大,尤其是我这个半瓶子醋的学生,心里的忐忑可想而知。到了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  相似文献   

7.
正1月19日,来自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称,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龚清概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有消息称,龚清概的"毛病"不是出在国台办任上,而是出在福建任职期间:"龚清概在长期任职的晋江地界上,有一个绰号:‘龚十亿’。"并且,此次导致这个"龚十亿"事发的因由也够奇特的了。据媒体透露说,"他的落马很大程度上是其亲家举报  相似文献   

8.
记者:石主任,您好!著名理论家、党史学家龚育之先生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去年年底,在纪念龚育之诞辰80周年之际出版的《走近龚育之》这部纪念文集,浸透着国内众多理论家、学者对龚育之的无尽思念与怀念之情。其中,您所写的《学者之范》一文,使人对龚育之先生的人格风范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您在文中提到“一直视龚育之为‘师、兄、友’”,并且与他“相识共事长达三十年”,可见您与龚育之交往之深。您能否谈谈龚育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
提高党校刊物文章质量若干思考田澍今年六月,在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期编辑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同志就“党校刊物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龚校长向参加研讨班的同志提出努力提高党校刊物文章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的要求。从而,为本...  相似文献   

10.
学问是什么?有时,我们讲谁有才、有学问,其实都是第二位的,做人才是第一位的。走到启功先生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他做人的境界,是我们真正的收获。现在的人,不管在哪个领域,大多在谈"我"怎么样,"我"该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或者别人对"我"该怎么样,等等。先生从来  相似文献   

11.
龚育之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位博学多识、造诣深厚、德高望重的学者的辞世,是我国理论界、党史学界、科技哲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在学界,龚育之是公认的翘楚。他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研究方面,在党的文献和领导人著作的编辑、党的历史的研究方面,在参与起草党中  相似文献   

12.
正龚育之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主要从事科学技术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方面,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共党史学家。在他的一生中,他所从事的研究主要还是社会科学和中共党史,他参与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活动最多,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他拥有亲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式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也好,"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也罢,从来都是激励人的格言."全"自然比"碎"好,"生"自然比"死"强,"宁可……不愿",体现了一种宁死不屈的气节."宁要……不要"则多表示自己的某种决心.直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将它推向极端,它后面的思维模式才显出偏差,"草"为什么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苗"又何以成了资本主义的?以此推论,似可问:"玉"为何只能"碎","瓦"何以必然"全"?勾践还跪地让夫差踏着他的肩膀上马呢,你说他是"瓦"还是"玉"?  相似文献   

14.
师傅     
他是川剧名角,退休后,深居简出。那天,他到偏僻的城北公园散步,被一位老票友认出来了。"大师,现在那位表演变脸的年轻名角,居然被捧为变脸王哩!在我们老戏迷的心中,您才是真正的变脸王!""我的雕虫小技不算什么,要论变脸,"他指着柜台上电视新闻里的一个人,压低声音说,"他才是师傅呢!"老票友望去,电视里的那个人是副县长,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内知名的党史专家,龚育之对相关的史学理论、史学与史料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从他对史料的运用、对史学的研究,还是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思考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治史风格和特点,即始终将"信史、实学、新知"这六个字作为治史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6.
龙起銮从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一步步升至广西贵港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才40出头,前景看好。可他的"家事"接踵而至,"清贫"的他就通过一次又一次受贿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宗言 《新长征》2013,(11):62-63
<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他认为,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他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要尊重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吴伯润,印江自治县罗场乡清河村支书,在妻子心中,"他是老实人",在群众眼中,"他有点拗"。"炉火已经烧好了,一会儿你记得添煤。"每天一大早,吴伯润都要把家里的事安排妥当,用手语与妻子沟通好后,才出门办理公务。妻子罗继华虽然是先天性聋哑人,但是热情好客。夫妻俩结婚30年来,吴伯润一直用心照顾妻子,每天回家他都耐心地比划手势与妻子沟通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妻子把家里打理  相似文献   

19.
成名要趁晚     
华人导演李安回台湾宣传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一次讲座中,他的老友陈文茜说,"我觉得张爱玲的话要改写了,成名一定要趁晚……"这当然是从李安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李安到38岁才得到第一次拍片的机会,42岁在柏林得了金熊奖,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纽约寻找他的电影梦,"除了端盘子,他干了所有纽约未成名的艺术家干过的事",带孩子、做饭、写剧本、去片场扛大包……那时他是一个让岳父摇头叹息的百无一用的"文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12日,龚育之同志因病去世。尽管他已住院多日,并几经生命垂危,我们有了充分思想准备,但噩耗传来,还是非常震惊,伤痛之情难以表达。6月21日的遗体告别仪式,治丧委员会印发了龚育之同志的生平,他的毕生事业跃然纸上:第一,长期担任我党思想理论部门的领导工作。从1980年起,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第二,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参与党的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参与主持或主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