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社区自治边界问题,公共经济学与社会学组织分析学派有着不同的界限标准以及划分依据。这两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差异较大,但实际上是反映了政府和居民之间基于不同的资源控制及其权力配置问题。重塑社区自治边界,提高社区自治效率,需要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政府资源控制及其权力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区自治的实现有赖于外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居委会开具证明过多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滞后、社区自治地位模糊导致的。在解决这一局部问题上,从城市社区自治的中观视角出发,应该完善外部环境,克制行政权力,明确社区自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区自治的实现有赖于外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居委会开具证明过多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滞后、社区自治地位模糊导致的。在解决这一局部问题上,从城市社区自治的中观视角出发,应该完善外部环境,克制行政权力,明确社区自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涵盖自治主体与自治权限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本文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并以此为衡量指标勾勒出村民自治的四类典型类型,最后指出了此种划分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几点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在审理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案件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他们各罪之间的界限问题。由于上述罪名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观方面的目的、客体以及犯罪对象上都有交叉重叠,使本应明晰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能明确辨析,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文章以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为例,分析了传统上对两罪界限认定的观点,提出了将寻衅滋事罪分解的观点,并从刑法学理论上阐述了这一观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社会互动:沈阳社区自治模式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沈阳社区自治模式为例 ,从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角度 ,分析了社区自治在中国城市背景下表现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社区自治在我国城市的出现 ,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这也因此造成了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过度行政化问题。为此 ,应尽早修订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居委会组织法》 ,尽快明确社区组织体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自治是为应对城市传统治理体制失效而进行的制度变迁,其治理成本较低,且更能满足社区的内在要求。实现社区自治的关键在于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通过对杭州市拱墅区社区自治状况的个案调查,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的困境在于社区自治组织的"准行政化"及政府在社区中的角色越位和缺位致使社区参与严重不足。克服参与不足不仅要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重新建构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平等、合作自治模式,还要通过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强化自治意识,转变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发展社区组织,大力培育和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推进社区实现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两种不同的自治机制。依据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理论,业主自治在动机、组织、制度、知识4个维度上较之于居民自治更符合自主治理的本质特征,从而成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新逻辑。在社区自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即从合作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社区的真正自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失业现象。近几年来,经济理论界就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中关于失业类型划分问题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是按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状况,将我国的失业现象划分为显性失业(公开失业)和隐性失业(不公开失业)两种类型。这种观点认为,所谓失业,就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两种不同的自治机制。通过对二者的动机、组织、制度、知识这四个维度的比较不难看出,当前的居民自治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了其功能的弱化,而业主自治则为社区自治注入了新的动力。社区自治的发展要同时发挥这两种自治机制的作用,要在规范和完善居民自治的运行机制、积极创造业主自治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的同时,倡导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