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剧变 ,作为 2 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谓苏联剧变 ,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作为统一联盟国家的苏联的彻底分裂 ;二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失败 ;三是指苏共丧权亡党。从 1992年起 ,经过十年的研究与思考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多数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在具体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时 ,由于观察角度、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不同 ,得出的观点也各异。一、经济因素。有的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经济搞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初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新的领导人适时地实行了苏联工作重心的转移,把领导的主要精力投放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苏共二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了改革是苏联当前“极其严肃与重要”的任务,苏联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改革成功”与否,并把改革与“革命”二字划等号。但是,积重难返,尾大难掉,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有许多因素在阻碍着它进行彻底的改革,苏联领导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点。在他们看来,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思想认识方  相似文献   

3.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路线──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四马坚导致苏联演变的原因,有国际的,国内的;国内的又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民族的等等因素。而其中主要的因素是苏联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我们同意下述这样的论断:“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社会的三大矛盾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解体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其国内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斯大林明确宣布:“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全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1938年他进而指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1939年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苏联社会已经没有阶级冲突”,“呈现出一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友爱合作的图景。”(《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页)现在看来,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白俄罗斯共产党是前苏联地区一支重要的共产主义力量,也是该地区唯一同国家政权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共产党组织。作为苏共在白俄罗斯的继承者,白俄罗斯共产党充分肯定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注重从客观发展环境、执政党内部外部破坏、八十年代"改革"等方面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该党认为,白俄罗斯现行发展模式中的公平正义和人民政权思想与行为,是其与政权建设性合作的基本原因。该党主张通过各种和平手段,未来在白俄罗斯建成"二十一世纪革新社会主义"。虽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左翼政党,但它面临着理论创新、队伍年轻化、团结国内共产主义力量等挑战。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吴振  孔杰 《传承》2008,(2):98-99
霍普金斯是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高级顾问,他以"总统特使"的身份访问苏联的举动被认为是二战中美、英同苏联关系的转折点,同时也被视为美苏合作的催化剂。不仅如此,在物资调配方面,霍普金斯同样对苏联作了很大贡献。他作为军火分配部的负责人,力保对苏援助不失。霍普金斯还在有关盟国开辟第二战场方面维护着美苏合作的正常运行,他曾通过协商的手段调解盟国各方,从政治和军事上给苏军减压。  相似文献   

9.
1987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我方减少了苏联价值3亿瑞士法朗的机电产品的进口,而苏联立即相应地减少了我们的3亿瑞士法郎的丝绸、纺织品的进口。另外,1985年两国签定的30亿瑞士法郎的技术合作项目,由于执行速度缓慢,到1987年只实签了1亿瑞士法郎。1986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18.22亿卢布,可是它只占苏联1986年对外贸易总额1309亿卢布的1.39%。我对苏联出口了9.12亿卢布,它只占苏联进口总额626亿卢布的1.46%。这同两个毗邻而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十分丰富的大国经济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0.
霍普金斯是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高级顾问,他以"总统特使"的身份访问苏联的举动被认为是二战中美、英同苏联关系的转折点,同时也被视为美苏合作的催化剂.不仅如此,在物资调配方面,霍普金斯同样对苏联作了很大贡献.他作为军火分配部的负责人,力保对苏援助不失.霍普金斯还在有关盟国开辟第二战场方面维护着美苏合作的正常运行,他曾通过协商的手段调解盟国各方,从政治和军事上给苏军减压.  相似文献   

11.
<正>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第一次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的革命。几年来,苏联国内不断有人提出: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个人都已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经常谈到劳动力、基本商品的供应、燃科等方面的弊端,但为什么一直到现在才改革呢? 实际上,社会主义发展速度减缓起于七十年代下半期。  相似文献   

12.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年12月在联大演说中宣布,苏联决定在今后两年内单方面减少武装力量50万人,同时裁减相当数量的坦克、大炮和战斗机。苏联采取这一重大裁军步骤是有其深刻国际和国内原因的。近年来,东西方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以苏联为鉴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和明 《岭南学刊》2004,(1):61-63,7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历史上,苏联模式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这种模式的日益凝固和僵化,其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国际共运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在汲取苏联模式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20—30年代,苏联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主义体制的探索期、形成期。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模式”,是当时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托茨洛基所起的某种间接作用。众所周知,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的政敌,他自1927年底被开除出党后就不再在苏联政治舞台上直接发挥自己的影响,斯大林的工业化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都是在他失势以后搞的。那么,托洛茨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如果不  相似文献   

16.
当前,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普遍潮流,而且改革的势头方兴未艾。这次改革潮流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以来逐步展开的。1986年苏联和东欧各国先后举行了党代表大会,并对改革进一步作出了重要决策。同过去相比,这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世人瞩目。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并非今日突发,渊源已经很久。早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南斯拉夫率先抛弃原有的管理方法,实行以“工人自治”为核心的新体制。以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宣布过改革的愿望或采取过实际的措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改革时断时续,前波方灭,后波又生,走了一条有效果也有挫败的曲折道路。当前这次改革潮流的兴起绝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苏联和东欧各国大都实行一种高度集权、指令性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弱点和弊病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普遍地遇到严重困难,有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有的出现停滞状态,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造成这  相似文献   

17.
对70多年的苏联经济建设评价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苏联的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又产生与积聚了不少严重问题,它是导致苏联解体与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不切实际的赶超战略;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背离革命与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不能及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苏共在理论上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苏联对外政策的失误,加重了对内政策失误所造成的困难,是苏联走向崩溃的催化剂。通过对苏联外交政策的考察,分析苏联对外政策的失误及其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可以使我们吸取苏联国家解体教训,更加坚定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既表现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但从长过程看,它的主战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内,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斗争,在国际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同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是由国内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以苏为鉴,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苏联霸权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并且最终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退休以后,继续密切关注苏联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