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小国概念是推动小国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将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小国界定为人口规模低于1000万的主权国家较为合理。在众多界定方式中,物质取向的单一指标界定方法具有理论可行性和操作可能性。具体而言,人口规模是小国界定的相对可靠指标,因为人口规模与物质规模、能力规模和体系规模存在显著相关性,也是说明与解释国家行为的关键变量。与此同时,1000万这个分界线可以更好地反映小国群体的总体物质规模。小国界定是一个客观描述过程,又是一个主观认知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概念生成是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生产的基本维度,也是进行理论构建和创新的重要方式。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实践表明,提出全新概念、重新界定既有概念及概念的跨学科引入和转换是实现理论创造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尝试发掘源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经验、反映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概念和话语,运用它们来修正根植于西方经验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的不足,由此展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概念在丰富国际关系理论知识体系方面的价值和潜力。中国概念的发掘与植入需要遵循概念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基本原则,在强调中国经验和文化传统特殊性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共通性,以便让中国概念适用于解释更加广泛的国际政治现象和对外政策行为。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正式制度和组织文化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对国际组织变革规律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结构、施动者、变革机制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围绕国家中心主义和国际组织中心主义两大路径,形成了诸多中层理论。在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制度竞争、委托—代理等理论将国家视为国际组织变革的关键施动者,认为不断变化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权力博弈可推动国际组织制度设计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析了国家推动国际组织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国际组织中心主义路径则将组织文化视为决定国际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国际官僚的施动性。理念流动、认知演化和官僚政治等国际组织内动力机制能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上述研究使人们对国际组织变革逻辑有了较全面认识:若想推动国际组织深度变革,就需整合来自国家、国际官僚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变革推力,并同时重视物质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国际政治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重组也带来深刻久远的冲击及影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国关系格局始终处于重组与调整及不断整合之中.分析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变革调整的现状及其动因,探讨国际政治体系转型的未来趋向,对于构建我国的国际战略无疑有着...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1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都呈现出一个停滞的局面,但两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西方学界,一个相对普遍的共识是,宏观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体系的三大要素——实力结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核心概念的创造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者围绕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学者所创造的核心概念,并比较这些概念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国际格局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的世界既没有形成新的单极格局,也未形成多极格局.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和单极化两种趋势并存的世界.它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也具有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世界终将实现多极格局.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当代世界》2008,(11):29-30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美国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把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推向了濒临衰退的境地,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经济体制和模式,已经对整个国际政治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位是一项特殊的国家利益,它取决于一国被他国认可形象的总和,反映了一国在等级制上的声望排名。国家追求地位的动机既反映了人类在心理上寻求得到其他族群的认可,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包括促进国际影响力和长远的对外政策目标)。由于国际体系中没有统一权威来评估各国的表现和决定其排位,声望多寡和地位高低会成为国家间的争议领域,国家也将为此产生竞争甚至冲突。地位政治的理论视角涵盖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和个人三个分析层级,并有助于衔接理性主义、建构主义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范式。不过,有关"地位"概念在实证研究中的分析应用依然有待改进,地位政治的研究在中层理论上仍然有待发展,尤其是国家如何认知自身地位,寻求他国承认,以及承认他国地位等问题尚需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吴兴唐 《当代世界》2009,(8):9-10,26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发展模式多元化都在深入发展:这“三化”,即全球化、多极化和多元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需要共同探讨国际格局多极化近10年来的变化以及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意味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利用能力的改善与提升。科技创新及其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通过生产方式更新,导致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改变和规则调整,最终引发国际格局转型甚至重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国际格局。如何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国际格局变迁,已成为世界各国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卡塔尔正式退出欧佩克。卡塔尔此次退出欧佩克的原因,包括美国因素、沙特因素、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限制以及欧佩克成员国影响力削弱等因素。这一事件反映出国际能源供求版图发生深刻变化,折射出当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美国加强对能源地缘政治核心区的争夺,欧佩克的影响力下降,沙特俄罗斯联手打造"欧佩克+"来提升能源话语权,石油消费国加强合作,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热点频发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日益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观念碰撞与思想交锋的领域。在非洲研究这一最初由西方开创的研究领域,中国需以自己立场和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开展创新研究,突破西方话语高墙,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与思想境界的非洲研究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表明 ,美军自 2 0世纪 90年代推进的军事革命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通过军事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军事转型” ,美军已经将其技术优势真正转化成了能力优势和决策优势 ,使其军事能力与以往相比又有了大的跃升 ,不仅具备了打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而且确立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像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局部战争一样 ,伊拉克战争也将极大地促进美军新军事革命的进程 ,加快其军事转型的步伐 ,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军事能力差距 ,强化其世界军事霸主地位 ,并对世界军事格局和大国军事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三个深刻变化: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利益相关性进一步加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在扩大;二是中国的利益更趋广泛,更趋多元;三是中国拓展利益的渠道、领域不断扩大,拓展利益的手段、途径日益多样。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大变化,一方面,使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战略的走向、风格、定位越来越关注,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在看到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又  相似文献   

16.
17.
自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以来,核武器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对人类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而且还在于它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演变生产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和福山提出的政治衰败概念存在着结构欠缺的问题,应当进行重构。概念结构应当由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操作层次构成,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实在论、本体论和因果论的理论。政治衰败以权力失序为本质属性,是一种不同权力之间可以随意且无障碍地进行相互转化的政治变迁形态;其基本层次存在结构性的政体隐患和过程性的权力互斗两个原因变量;其第二层次分别由政治权力内部失衡、政经关系失序、社会政治参与失控,以及权力主体高能动、公共规则失灵两组维度构成;其操作层次由16个有助于展示和分析因果机制的定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冲击,疫情以及与之相伴的次生灾害推动国际实力对比发生重要量变,加快了国际格局变化的进程,特别是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形成较大冲击.疫情背景下,国际战略关系发生变化与重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国际环境.疫情大流行凸显全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现实,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将是深刻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学派经典作家看来,历史上的国际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共同文化的基础,当今的国际社会源自15世纪欧洲基督教国际社会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随着国际社会的扩展,其形成的文化基础也经历由共同文化向主导文化的变迁,这种认知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与自负。但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文化基础不只是国际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大国的文化,它的形成更多的是不同文化模式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在解决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互动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接近于一种"稀薄"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