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精准扶贫已经从探索阶段走向逐步深化阶段。建档立卡制度顺利实施,精准识别程度大幅度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产业扶贫初具规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扶贫内生动力机制的形成,无疑是推进宁夏精准扶贫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正沿河自治县以"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减贫成效、整改成效和资金使用成效"为重点,掀起脱贫攻坚"大比武"热潮,助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片区特困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30个,农村贫困人口8.1562万人,贫困发生率13.18%。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一系列产业扶贫新举措,沿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脱贫攻坚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打好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地区脱贫攻坚战,提出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产业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产业支撑是关键。只有产业发展好了,才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才有基础,发展才可持续。内蒙古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一系列创新模式转化成实实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将产业化扶贫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使贫困地区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产业化扶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它是贫困地区发展区域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效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扶贫】贫困地区长期受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困扰。基础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伤"。"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村通电了!""家里用上自来水!"随着我省"五大扶贫工程"的强力推进,一个个基础条件改善的好消息源源不断从凉山州传来。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拼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韧劲,推进经济快速增长,拓宽群众致富渠道。狠抓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小康进程。大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深入实施"十项行动",加快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3个贫困村和1037户389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效;组织实施好易地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  相似文献   

7.
正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黄桃,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带动群众增收。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同时也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黔南州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为三都决战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表示,2018年三都要打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西秀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响应中央、贵州省委精准扶贫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委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锁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实施"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关键在于发展,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键在于发展,要更好地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也在发展。凤凰要实现全县稳定脱贫,农民增收,就必须突出发展主题,着力抓好以下工作:1、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一是着力抓好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五通”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基础。今年要新增通电村13个,累计达310个;新增通公路村8个,累计达313个;新增通程控电话村43个,累计…  相似文献   

10.
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拼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韧劲,推进经济快速增长,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狠抓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小康进程.大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深入实施“十项行动”,加快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3个贫困村和1037户389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效;组织实施好易地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黄南州地处青南藏区,是全省扶贫攻坚重点地区,集中了贫困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特点。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到2019年全州要完成4.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10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2)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全年减贫20万人;瞄准特定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为贫困群众建立健康卡;新增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完成农村牧区所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一项项举措,让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自治区人大代表、阿拉善右旗旗长罗志伟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聚焦打好  相似文献   

13.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攻坚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及难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指明了新的路径: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西部偏远山区的移民搬迁工程;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西部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西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开发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极落实以。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式扶贫开发战略,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易地扶贫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正>化隆回族自治县属于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41户36326人。近年来,该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12348"总体安排和"两攻势一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脱贫攻坚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5%降至3%,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础保障、公共服务、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已经具备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  相似文献   

16.
沈立载  王瑞 《支部生活》2008,(12):18-19
从2007年6月以来,一场“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浩大扶贫工程在会泽县全面展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扶贫作为第一责任,坚持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基’(培育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构建基本保障、建设基本队伍)为重点,以‘866’工程为抓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杨传堂 《求是》2014,(4):17-19
<正>扶贫开发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最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头部队,交通运输部门在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应当大有作为。一、从实际出发科学筹划贫困地区绝大多数位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尤其薄弱,既是全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板",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严重制约了其与  相似文献   

18.
正贫困地区路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只要村寨能跟外界实现快速联结,边远地区就能发展商品生产,农民就可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的东西就卖得出去,从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当前,贵州正全力以赴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加快深度贫困县加密高速公路网建设、极贫乡镇快速通道建设、深度贫困村通村沥青(水泥)路建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实行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贫困农户住房基本保障。8月6日,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贵州要重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易地搬迁扶贫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相似文献   

20.
一、铜仁市脱贫攻坚的路径 (一)党政主导 一是政策向贫困村集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中央政策向贫困村倾斜。各区县制定〈贫困村长效扶贫实施方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全方位进行扶贫年度规划,整合涉农政策,落实具体项目、资金、驻村帮扶工作队。各区县出台《贫困人口分类扶贫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