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代邪教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类型恐怖主义犯罪由邪教组织实施,是严重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极端邪教犯罪。邪教恐怖主义的雏形是邪教犯罪,邪教犯罪的严重程度达到极为恐怖、极端、暴力的程度时,最终就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当代邪教犯罪逐渐走向恐怖主义的趋势日益加强。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因各国针对邪教、邪教犯罪、邪教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和所持态度不统一,所以国际上加强国际法和国家间协作打击治理邪教恐怖主义极为困难。虽然我国不是邪教恐怖主义犯罪的重灾区,但是面对国际化的邪教犯罪,寻求一个国际性的和符合我国的打击与预防邪教犯罪、邪教恐怖主义犯罪的方案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刑法中的邢教犯罪进行了论述:(一)介绍了我国对邪教犯罪的立法概况及不同时期对邪教犯罪的打击情况;(二)论述了我国刑法中有关邪教犯罪的罪名、罪数及各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三)分析了在认定有关邪教犯罪时应当把握的法律界限;(四)对邪教犯罪进行刑罚惩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邪教的危害性尽管人们已深知,但在具体打击邪教犯罪的过程中,却又存在着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产生邪教的社会基础难以根除;立法滞后,反邪教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认清上述因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今后打击邪教犯罪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邪教型犯罪概念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型犯罪是指行为人由于信仰扭曲,并且在追求和维护这种偏激性、敌视性、破坏性迷信邪说心理状态支配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邪教型犯罪具有独特的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机制,同时具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实证调查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结构的视角对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邪教组织关系网络的结构有着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特征。这种结构一方面便于邪教头目树立领袖权威,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底层成员的集体反叛。因此邪教组织这种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关系网络结构,是为了适应其控制信徒的需要。这正体现出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为了应对邪教组织不断蔓延的趋势,政府应对其建立完整的预警、识别和打击机制。  相似文献   

6.
邪教组织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突出的犯罪问题。对邪教组织犯罪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邪教本质的认识,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史料为基石 ,对在建国初期即 1 949— 1 953年残存的旧社会滋生的帮会型、邪教型、土匪型、恶霸型四种主要类型的有组织犯罪进行了阐释 ,分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结构、犯罪行为、犯罪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经对湖南省双峰县调查分析,当前农村犯罪动向有:(一)农村犯罪团伙有向黑社会性质组织演变发展的趋势;(二)农民犯罪有向跳跃式犯罪手段发展的趋势;(三)农村地方恶势力违法犯罪有向群体性发展的趋势;(四)农村种毒、贩毒。吸毒违法犯罪活动有上升蔓延的趋势;(五)农村非法宗教、邪教违法犯罪有向谋求政治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家庭成员间的杀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成员间的杀人犯罪是最为严重的家庭暴力犯罪。当前在农民家庭发生多、中老年作案多、夫妻间发生多及犯罪呈上升趋势等特点。造成家庭成员间杀人犯罪发生的原因有 :家庭矛盾不断激化、婚姻危机、迷信及邪教诱惑、封建家庭纲常伦理影响、赌博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预防家庭成员间杀人犯罪的发生应当从 :使全社会都重视家庭问题 ;树立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观 ;构建化解家庭矛盾机制 ;建设家庭文化健全家庭教育功能四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传销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被称为“经济邪教”。它不仅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而且破坏了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信用l体系,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政治安定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1.
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有特定的犯罪动机,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往往成为侦查破案的关键。比如雇凶伤害这类特殊刑事案,认定直接凶犯比较困难,因此更加依赖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2.
“洗钱”既是一种犯罪行为,又是使犯罪规模升级和恶性膨胀的重要根源,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为有力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必须加深对“洗钱”犯罪问题的认识,在用足用好现行法律打击“洗钱”犯罪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反洗钱”立法,构建我国“反洗钱”的情报网络和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测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受测人面对不同问题刺激时的生理图谱,判断受测人是否存在犯罪心理痕迹。从而达到对受测人有罪与否的鉴别。科学地选择刺激信息,诱导有罪受测人产生特异性的心理生理反应是测试的关键。这离不开对犯罪现场的认识。犯罪现场重建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现场的方法.揭示出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为犯罪心理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犯罪心理测试科学性、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转化犯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名称,是对犯罪行为发生转变后罪数形态的概括。转化犯的提出拓展了刑法罪数形态的理论,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我国有关转化犯的刑事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洪某抢劫案出发,通过对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抢劫情形的分析,以及对抢劫罪、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的辨析,得出抢劫罪的成立与既遂均不需要"两个当场".并且提出主张:判断罪数的标准应当是犯罪构成客体的重合性,而不是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基于偏见而产生的仇恨犯罪及立法、实施机制相当完备,但存在概念模糊、正当性不足、惩罚必要性等质疑。我国近些年群体性事件频发,但不宜引入仇恨犯罪概念。目的犯、身份犯和聚众犯罪是对美国仇恨犯罪的理论照应,因应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法是通过树立刑事治理观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情形下,从刑事启动程序的功能来看,简单地对单位与个人作犯罪数额上的区分,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另外,从刑法总则的规定、被害人权益的同等保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保护、刑法体系的协调等角度来看,对单位与个人作犯罪数额上的区分,既不科学,也缺乏足够的法理支持。因此,构不构成犯罪,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应适用相同的犯罪数额标准,只是在量刑上可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危害人类生存与安全的一种严重国际犯罪。该罪既有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相同的一面,如犯罪本质,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在犯罪构成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无论刑法史、立法史,还是现行刑法,均无关于此种犯罪的完整规定,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等已有所触及。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自然人犯罪 ,但我国刑诉法对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却没有具体规定 ,很多方面是比照自然人犯罪的诉讼程序加以实施 ,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针对单位犯罪案件被告人的确定、单位被告的诉讼代表人、强制措施、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单位犯罪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的犯罪分类是依据行为充足犯罪的观念形象进行划分的,无法准确识别犯罪及犯罪的性质.我国刑法的犯罪分类应立足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以危害行为充足犯罪观念形象时侵害法益的样态为标准进行划分.持有型犯罪属于行为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