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通常理解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简言之,生产力是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并且是存在于人自身之内的能力或力量,它只能附着和依附于人自身或类自身,而不能存在于人身之外。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  相似文献   

2.
<正> 一、生产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与自然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自身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之所以是客观的就在于,一方面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是这种能力和力量使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经济的发展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并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了社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现代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征服论”、“改造说”的支配下,人们有时为了谋图眼前利益或经济的一时发展,向大自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和掠夺式的开发,人祸与天灾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危机。值此重温一百多年前恩格斯的警告…  相似文献   

4.
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要素不断变换的过程,传统的理解大多仅仅局限在"改造自然""物质生产"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突出生产力要素中的主体性和工具性,这就忽视了自然性和价值性,导致人与自然疏离与人自身发展的局限,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危机相伴而生。生产力理论的重构要求人类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兼顾和注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传统生产力造成的人和自然的对立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要靠三种力量来维系。一是政治力量,包括政权、政治制度、政策、法律等内容。政治力量的作用和功能能否实现,与掌握和行使国家政治力量的国家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才智能力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力量,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物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科技水平之外,还取决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素质和能力。三是精神力量,即一个社会所推崇的并能够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接受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行为方式、思想精神等方面形成的合力,它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这…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作为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有着探刻的根据。生产力不是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它依赖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二者的矛盾运动,既体现着人与物的自然交换过程,也产生着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从经济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往往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性质、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所以,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应该归结到生产力的高度上来。也就是说,符合社会历史规律,能够促进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善的,违反社会历史规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恶  相似文献   

7.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从根本上说,物质文明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力,它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关系,它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8.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 ,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 ,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 ,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然而 ,从人类漫长的全部生产实践活动中 ,概括出物质生产力范畴和精神生产力范畴 ,却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当高度的发展作基础 ,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因此 ,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9.
宗教文化是自然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宗教和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还无法认识和控制火灾、洪水、猛兽、雷电等自然力量,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就形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和仪式。当社会由采集、狩猎文化进入到农业文明的阶段,出现了统治、剥削、压迫、阶级等现象,宗教又成为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理解社会和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长期阶段,宗教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确实起过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崇拜自然、慈悲为怀、爱护生灵和注意美化环境的,特别是许多宗教关于人生、社会、生命、自然、宇宙的一些哲理性的解  相似文献   

10.
郑志国 《岭南学刊》2007,1(2):35-39
现代和未来生产力是人们认识、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的综合能力。保护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的产物。泛化生产力存在方法误区。应坚持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来界定生产力,注意把生产力同它的构成因素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对它的发展起作用的各种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1.
何成学 《传承》2001,(3):18-21
一、“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历史根源及背景 “法轮功”邪教,其滋生发展的历史根源和背景主要地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迷信思想最初是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在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代社会 ,人们对世界的起源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便把 自然力拟人化,求助于虚构和幻想来加以解释。比如对下雨天的雷电现象,便认为有雷公、 电母在操纵;对于刮风现象,便以为有风神在施威;每个人的生死祸福,也是由天上或阴间 的鬼神掌握的。在这种超自然、超人类自身的力量面前,人们只能消极地服从…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产力发展,长期以来似有这么一种较为直观的认识,即倾向于把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等同起来。按照这种理解,一讲生产力,就是在讲经济建设;一讲发展生产力,就是讲发展经济。上述这种理解一方面抓住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一定联系,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理解,那么对生产力的理解应该说是不够全面和深人的。只需从字面上对两者作一简单比较就不难发现,生产力并非生产本身,而是指生产之“力”即内涵于生产之中的力量或能力。如果我们可以大致把生产看作是指称经济过程的话,那么,生产力显然不是指经济过程本身,而是指作…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战胜自然的能力,而且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富裕、和平与进步的力量。它具有先进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发展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4.
按理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已渐渐消失,为什么宗教还有一定的市场,并且某些地区人数还有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首先从人类自身的心理需要来看:1.消灾新福的需要。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后,既是自然的主人,又常常受自然灾害的压迫。即使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仍可以肆虐人们。如火山、地震、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苦难。人们在苦难中感到恐惧、孤独、需要有所依赖。由于人与人的差异,对待苦难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苦难,有人却采用依赖神灵…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根据生产力的概念,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时候,体现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是以三个要素相结合为其前提和特点的。所谓生产力,它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然而,如果不是从生产力概念,而是换一个角度来观察经济现象中量、质关系的变化,情况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初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生产初论邱耕田近几年来,理论界在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的研究讨论中,陆续提出了“生态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等概念。“力”显然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生态生产力”或“自然生产力”,是生态生产或自然生产的能力。因而,笔者提出“生态生产...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人的潜能素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的潜能素质系统●刘卫平一人的潜能是指人的现实活动能力的潜在状态,是人能动地把握客观事物活动的内在根据,也是人自身活动力量的内在源泉和动因。它作为人自身存在的潜在状态,是对人未来发展存在的本质规定。任何事物都是系统的存在。事物的功能即系统的功能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产力的涵义白银公司党校高金钟同志在《浅谈科技、教育与现代生产力的关系》的来稿中,对现代生产力的涵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代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完善自身的能力。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整体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才提出的概念。与以往关于...  相似文献   

19.
张攀 《前沿》2009,(1):46-48
从以往哲学对确定性寻求的目标和方法可以看出.哲学已经离开了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哲学原本源出于人们的生活世界;要寻求确定性必须回到人与世界的源初关联,确定性就在世界之中,就在人自身,这种确定性就是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活动即实践。这是所谓确定性的生存论意蕴。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即是确定性寻求之现实途径。提升实践的能力.就要基于人与世界的原初感性存在(交互作用或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控制能力).并借助于工具的改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黄湘燕 《湖湘论坛》2001,14(5):63-6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战略和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理念,与传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区别或不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或发展模式,表明人类对发展问题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 一是人类自然观。传统的发展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凌驾于万物之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支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对自然进行“改造”,实行“征服”。在这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发展观指导下,以一种征服者的快意和掠夺者的态度对待自然,野蛮贪婪地开发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