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盛正国 《求实》2007,(2):59-61
关注弱势群体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其退出问题,即弱势化、边缘化的缓解、降低、受控乃至消除。但弱势群体的退出则面临社会性、主体性、制度性等诸多障碍。为此,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健全社会支持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应得权利,是促进弱势群体退出的制度保证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退出最迟、国有经济份额高、运作模式非市场化商业化的特点,表明东北地区国有资本整合政策的调整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权力归位,而且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推动,求解“双重飞跃”要素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3.
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指示精神,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市国资委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实现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应注意做好宣传讲解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国有资产(资本)管理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责任制到承包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等三个阶段。改革的核心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随着经营绩效的改善,国有企业要在占有和分配两个环节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其中,占有环节的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进,分配环节的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实现。要完成上述两个环节的改革,就必须深化国有资产(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管资产到管资本、由重经营到重收益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作用的发挥是否存在矛盾,并通过对各种国有企业退出方式的分类和关系比较,阐释了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的具体内涵,提出了市场化退出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出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的支撑条件."政府引导下的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方式"观点的提出及其支撑条件的构建,丰富了国有企业退出理论,同时对现阶段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高的国企市场退出壁垒是造成我国经济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文章运用利益结构分析法剖析了国有企业市场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而提出,以法律手段来规制国企市场退出壁垒,即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法》,实现国有资本的“安全退出”;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独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晰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借助资本运作,地方国有资本才能有所作为.文章从资本运作的理论分析、战略构想、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如何有效运作地方国有资本.  相似文献   

8.
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在国有资本整合中,不仅要完成第一次飞跃,还要完成第二次飞跃,实现“双重目标”。其政策调整要开启后改革时代,着力解决多元主体权责利险的对称性和统一性;加大政府改革成本支出与降低企业改制成本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8,(3):52-53
桑百川在1月1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公有制,本质上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者凭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得收入天经地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谋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制企业中。根据同股同利的原则,公有股和私有股都凭所有权分享公司的利润,公有股分享的利润本该属于公有,即属于劳动者共同所有,无论这部分利润怎样使用,是投资还是分红。但这一点似乎被人们淡忘了。特别是在1994年后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央企基本不上缴利润而留归企业自己支配后,似乎国有资本带来的利润就不再与全民有关系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在转型到位之后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能反映国有权益损失的概念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国有资本流失","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大于"国有资产流失",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国有资本流失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资本流失、土地使用费上的巨额流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流失将更多地表现为非资产形式的资本流失,所以应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晓梅  郭红 《发展论坛》2001,(11):37-38
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筹集资金、评估项目、投资运作、退出投资多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阻碍风险投资循环过程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投资行为的失败。风险投资退出环节是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使风险投资的收益得以回报,是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如果缺乏退出环节,风险资本就很难从投资的风险企业中退出,就无法实现资本的变现、增值,也就无法进行新的投资,整个社会的风险投资活动就要受到很大制约。因此说,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变现器、稳定器,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板…  相似文献   

12.
关于衰退产业的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衰退是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衰退产业是产业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衰退产业由于其规模效益递减,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技术进步停滞,结果造成该行业陷入困境,并给部门或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利影响,必须进行结构转换,建立衰退产业的退出援助政策,鼓励衰退产业适时退出。  相似文献   

13.
加快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营,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投资基金市场,实现国有资本基金化,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在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应把握有利的时机,确定合理的退出程度,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加快国有经济退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必将加快国有资本的流动进程。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构建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公开、公正、有序流动,推进我市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有资本的高速"增值",似乎表明当前国企的有效运转,由此会造成对国企改革必要性很大程度上的忽视.但是考虑到国有资产利润大幅攀升是由于行政垄断所致,我们就会认识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之间存在"悖论".这个"悖论"的解开,需要深刻把握资本"保值增值"的源泉--利润是如何在资本循环周转中产生的,以及片面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危害,这样才能明确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农村将会出现大量的空闲宅基地,然而,由于传统、体制、机制等原因,农村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遭遇种种困难。本文认为,应该认真分析造成宅基地退出困难的种种现象,从明晰宅基地产权制度体系,设计系统化的宅基地退出制度来推动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构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破产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存在法律制度尚不完备、过多运用行政手段、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等障碍,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应依据国情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区分不同性质的银行,采取不同的市场退出方式;减少政府干预,鼓励金融机构自由并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丽 《世纪桥》2010,(15):155-156
我国目前推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凡进必考"保证了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素质,但在"出口"问题上,尤其是退出制度的推行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因此,有效克服公务员退出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疏通和扩大"出口",对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黑龙江经济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步伐,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黑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