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围绕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创新活动载体。一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坚持惟才是举,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选拔年富力强、有和谐发展意识的干部,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使…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和谐青海建设进程中,着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产物,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和谐青海也应当是一个“官正民清”的青海。因此,构建和谐青海,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构建和谐青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观念,扎实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谐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党全社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创建和谐企业面临难得的机遇。作为企业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创建和谐企业、夯实微观基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定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作者结合曲溪镇的实际,从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强城镇经济综合实力;提高经营城镇的能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打造和谐曲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四方面论证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曲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贵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十一五”规划、大力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一年。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努力提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叶笃初 《党建》2005,(11):11-12
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早在今年新春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此后,他在各地进行“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查研究中,又多次地强调,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一五”规划的思想来源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以和谐促发展,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叶文邦 《当代贵州》2010,(15):56-57
做好职业健康工作,关键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识上要到位。要站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在经济社会转型中,要把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其中;建立制度,创造职业健康文化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职业健康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思想理论上的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做好党校工作的能力,创新务实、服务大局、力促党校事业的新发展,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高等学校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的学生党员组织机制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党小组、党支部在班级以及学生中的作用。因此,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2,(1)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开局的良好势头,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至关重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就是要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同志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汪爱华 《求贤》2007,(3):12-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构建新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效果,应该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荣臣 《党课》2006,(7):12-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指导意义的思想,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方针和总原则。对此,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并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5.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实现党内和谐,要解放思想、统一目标;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党的作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青海民院党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坚持党委统一部署,做到思想上有位置,措施上有力度,方法上有特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了廉政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学院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地位。从构成要素看,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从发展动力看。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持续发展。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和谐发展,把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这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为此,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在广大民众中培育平等宽容的和谐文化精神;让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实际行动更好地维护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要通过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级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和谐与斗争的关系,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团结统一的充满活力的先进政党,更好地肩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0.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党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是解决目前“三农”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