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同时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他人事事行得通。他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以下方法:(1)推己及人,由人及己。即主张将心比心,与别人的感情取得和谐一致。(2)“躬自厚而薄责人”。即注重自我一方在人际关系好坏中的作用。他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即批评自己的坏处,不要批评别人的坏处,就可以消除无形的怨恨。(3)“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即认为个人的情感、思想都不宜不看对象滥加发泄,而是要察言观色,并有退让精神。(4)“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感也”。即对他人不能爱之过甚或恶之过甚,要选择适中,否则就是迷惑。孔子的上述处理人际关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人,没有缺点的几乎没有。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有缺点,感觉不舒服,那么首先看一看自己,自己有没有缺点,是否也让别人不舒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如果一个人不能处处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自己也就无法与其和平相处,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心情去和谐相处。一个人总是以“恶”的眼光去看世界,那么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丑陋的。  相似文献   

3.
放弃     
与人相争,克己而从人,后己而先人,则善莫大焉。凡喜欢在游戏中争胜负的人,每当自己胜了,就兴致盎然,因为技高一筹而沾沾自喜。但也要想到如果败了,自己肯定会兴味索然。再想到我这一败,让别人高兴无比,恐怕就再也无心继续了吧。败别人的兴来让自己欢喜,是有悖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3,(2):39-39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此语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能理解别人。孔子全面总结了前人的道德遗产,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几十年的道德实践,建立了广爱天下人的“仁学”体系。他认为,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人格,所以既要自尊,又要尊人;既要通过奋发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事业有成的人,又要帮助别人成为道德高尚、事业有成的人。  相似文献   

6.
阿谀,曲意逢迎也。就象人之口好于甘味而厌于苦味一样,人之耳也是好于顺耳的话而厌于逆耳之言。一则寓言说,阎王最不爱小鬼的奉承了,对于逢迎他的小鬼,必打屁股无疑。一天,一个屈死鬼向他诉说人世多阿谀逢迎之辈,也多喜好别人阿谀逢迎自己。这个屈死鬼最后说:在人世间哪有象阎王您这样不爱别人逢迎的呢!阎王听后高兴极了,立即增加了屈死鬼的阳寿,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傲慢之心。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些乞丐,当他们看到一些豪华的车子经过,会不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身处社会底层的乞丐都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这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处处都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叹;我们的傲慢之心是不是也在不断地滋长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呢?中国的“礼”就是通过各种礼节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2)
从语法角度,对"人不知而不愠"可能存在的四种理解方式逐一进行探讨,为读者合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提供参考。一是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却不为此而生气;二是别人不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自己却不生气;三是别人不懂(学不会),自己却不为此而生气;四是自己不懂(无知),自己却不为之生气。  相似文献   

9.
心雨集     
正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经》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就不要麻烦别人代劳,因为别人永远代替不了自己。—一夫《人生点悟》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  相似文献   

10.
欲要人爱必先爱人樊作礼“欲要人爱,必先爱人”,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句颇有哲理性的大实话。在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只埋怨别人,不埋怨自己;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只求别人爱自己,而自己却不爱别人。一旦自己的“一厢情愿”没有实现,心理就极不...  相似文献   

11.
人民语录     
《中国统一战线》2013,(12):80-80
●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不安;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欣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7,(3):29-29
1.一般人都承认,感觉被需要、受人尊敬是一种重要的快乐源泉。怎么样才能被需要、受人尊敬呢?一般人很少愿意表示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意思,有不愿意示弱的原因,也有怕被拒绝的原因。而事后,也很少有人为了别人的一些帮助而专门郑重地道谢,一来是不好意思,二来是不懂得怎样自然地表达。因此帮助人需要主动、需要帮到点子上,同时并不需要别人特别表达出感激,只要对方比较愉快地接受帮助,自己就会感受到被需要、被人尊敬的感觉,就会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3.
好歌凭自赏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说,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于别人。孔子此语无疑是至理名言,无可非议。但如反问一句:“以己所欲,必施于人”,就应当提倡吗?答案恐怕也未必肯定。明朝时候,上层官员们有以自己名义刻书馈赠同僚的风气,因为赠书时要用手帕...  相似文献   

14.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15.
“黄金定律”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6.
云溪子 《小康》2005,(2):65-66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干部,十分在意他人对己之评价、议论。这很自然,也有道理。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我怎么样?关心他人对己之评价,实是关心自己工作之得失,人品之高低,今后的路怎么走,固属自然。事物在与他物的关系中反映、展现自身的本质,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反映、展示自己。他人就像一面镜子,离开了这面镜子,人几乎不可能认识自己。故关心他人对己之反映,实属有理。此理并不复杂,常人已可了然于胸。然几十载风雨路,显露于吾者,却十分曲折迂回,错综复杂。正常的反映,诸君大多能泰然处之。即使言词激烈,事理偏颇,若芒若刺,胸襟宽阔、虚怀若…  相似文献   

17.
漫画时事     
生活中不少人往往被别人的评价牵着鼻子走——听了奉承就牛哄哄长脾气;受到轻蔑就垂首低耳短志气。其实,你需要的只是一面正常的镜子,看清自己,才会克服自卑与自大,也  相似文献   

18.
留言板     
生命中不可能都是晴天。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失败和苦难,对于奋斗者来说,是一种财富,是一块垫脚石;对于懦弱者来说,则可能是深不可测的沼泽。虽然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挫折之后我们可以重整旗鼓。尽管我们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而我们恰恰可以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只要认准方向,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能轻易地回头,更不能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而放弃。一味感叹是怯懦的习气,永远搏击才是奋斗的性格。相信,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泥泞坎坷之路也许会变成康庄大道,不毛之地也许会开花结果。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陈广付…  相似文献   

19.
朝三暮四     
宋有狙(音居)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音絮),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相似文献   

20.
不堪重负了,希望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工作越轻松越好,受不了委屈,需要尊重;不知道啥是责任了,今天开心就干,明天不开心就走了;喜欢自由了,不喜欢别人叫我千什么就干什么,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打心底觉得上司不如自己,看上司不顺眼,懒得和上司说话;错误面前拿借口当理由,心里还在暗想: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说,自己做还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