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新的、意义更为深远的重大突破。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包含了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丰富得多的时代内容,有着新的质的规定。一、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传统观念,肯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一届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五大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渐进性、相机抉择、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强、与国际化接轨。从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财税体制改革在转移支付、税制设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入真实性、地方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全面深化,也影响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从中长期改革考虑,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积极开展预平衡政策的改革、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构建现代预算制度体系、加强对地方举债的监督、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相似文献   

3.
佘义和 《群众》2007,(9):30-31
商标俗称品牌,最初只是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逐渐溢出商品或服务的识别功能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显现。随着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商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4.
叶辉 《群众》2000,(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仍然滞后于整体改革形势的发展,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不称职、不胜任的干部得不到及时调整,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隐忧备忘录赵磊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尽管我们为此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比如通货膨胀、腐败问题、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秩序等等人但我们仍可以说,改革的市场取向已是不可逆转了。然而,市场取向之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人们经常运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世纪新阶段”这样的语句分析形势和谋划工作。这其中蕴含了不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们对改革、对建设、对发展有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一步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突破,民主政治建设也在积极而有序地推进。人民政协作为我国一个重要政治组织,作为我  相似文献   

7.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我市价格改革按照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和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8.
郭声琨 《当代广西》2004,(16):11-13
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本市场相对滞后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  相似文献   

9.
高伟 《桂海论丛》2000,(2):69-7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了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改革在深入发展,渐进式改革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注意协调好体制内和体制外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整体转变和分步推进的关系;处理好市场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以保证渐进式改革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0.
边疆 《前沿》1998,(11)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邓小平在构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时是尊重和服从经济发展规律的。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不是孤立地从政治角度提出的,而是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的。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十四大报告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在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按照十四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成龙 《岭南学刊》2012,(3):13-15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它却关涉着深层的政治问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已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因此,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具体来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必须充分注意的特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非内生于社会内部,而是由国家启动和提供给全体社会成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制度除了要担负起一般的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的职能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责任就是重构社会关系和实现改革目标。中国二十年来的改革实践也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来推进的。因而可以说:没有制度创新和法律的变革,就没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发展。对此,湖北省也莫能例外,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本市场相对滞后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各省、自治区、市各行各业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我区也十分重视资本市场的建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我们党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鲜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呢?  相似文献   

16.
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周志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围绕“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多种经济成份的活力”来展开的。这一指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十六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因此,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看,要素市场的改革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体制改革是革除传统文化体制弊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提升文化生产力的三重因素交互影响的必然产物.文化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系统展开、纵深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历程启示我们: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坚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正确方针,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相互衔接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九、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先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在思想上、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成就,就没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的,整个改革的历程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确立的过程,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都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虽然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滞后了许多,但与全国一样都是相伴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重要性1、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着,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前夕发表的讲话,清晰地透露出多方面信息: 首先,不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可能得而复失。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其他一些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