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2016,(3)
公共卫生资源作为个体健康的支撑,其分配正义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存尊严。当前,公共卫生资源投入明显增加,但分配不均局面并未根本改变,这削弱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也阻碍了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分配正义,让民众共享发展,政府必须承担对民众的健康义务,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特殊照顾弱势群体相结合的原则,取消医疗特权,拉近不同群体公共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差距。  相似文献   

2.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关爱弱势群体,愈来愈成为社会的共识。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以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与特征社会弱势群体,通常也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国外学术界对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基本共识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国内学者对弱势群体这一概念较为一致的理解是指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存能力较差,凭借自身的力量或能力难以维持个人或家庭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及其保护性社会政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弱势群体成为国际通行的一个词汇,是在近几十年。它超出了人们比较熟悉的贫困群体的范围,而将发展中国家因城乡流动产生的城市边缘群体、犯罪或处于犯罪边缘的边缘青少年群体、丧失劳动力甚至丧失生理上的自主能力的老年群体、受到丈夫虐待、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妇女群体等等统统归入其内。尽管本人目前尚未查到有关弱势群体的文献定义,不过,从上述统称的弱势群体来分析,弱势群体可从是否丧失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本,是否难于融入所处地域社会的社会生活、难于与其他群体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是否远离社会权力中心和社会对于社会群…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逐步走向法治的今天,关注弱势群体并为其设立相应的法律保护,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弱势群体现象分析社会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群体,即那些在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一群人,而这种不利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睛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劳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恶劣现象的不满。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其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问题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和谐,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构建社会安全网是向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举措,政府支持和社会政策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制度保障,社会支持系统是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它的构成状况、规模以及存在问题等出现复杂化、扩大化以及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发现,城镇弱势群体核心特征是经济收入偏低,而其他一切特征也都源于低收入状况。对城镇弱势群体的帮扶与救助的重点是提高其经济水平,不能靠简单地送钱送物解决他们的困难,必须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提高弱势群体劳动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保障活动,让弱势群体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9.
刘晓娟 《世纪桥》2008,(9):98-99
与学生的主观无关,由于学校、社会等条件的制约而处于弱势状态的群体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贫困、心理问题、特殊群体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利因素是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和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孙慧  黄静  祝乐 《学习月刊》2011,(2):62-64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群体过多地承担了转型成本,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新弱势群体的出现,暴露了前期转型的非完备性,也势必成为后续的转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11.
与学生的主观无关,由于学校、社会等条件的制约而处于弱势状态的群体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贫困、心理问题、特殊群体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利因素是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和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立法状况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实事求是》2006,(1):64-66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援助和关怀的人群。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弱势群体等五类。我国有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并制定了多部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看,我国目前有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立法还存在种种不足。完善我国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应从立法模式、立法进程安排、社会保障项目的确定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市场推进下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及其利益受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斌 《求实》2002,(5):50-53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贫困、社会声望较低以及几乎没有能力支配和控制社会资源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计划经济时期 ,城市实行“高就业、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 ,城市贫困发生率几乎为零。社会阶层在经济、权力、声望三维框架上错位的结果是中国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但是 ,城市社会的市场转型却造就了规模不小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受损。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弱势群体"的界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按其意蕴可以将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和社会性的弱势群体。前者包括年幼、年老、残疾等人群;后者是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分化、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政策失衡等社会原因导致的,包括下岗、失业等人群。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遭遇种种利益不公和  相似文献   

15.
人体试药是和现代制药业的兴起同步开始的。在19世纪后半叶,许多疫苗和抗生素都进行过大规模人体试药。最初国际上对于人体试药并无法律约束,许多制药厂为了图方便,就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强制性或秘密试药。军队、囚犯等必须服从命令的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穷国民众等往往被当做人体试药的对象,许多重要的抗生素和疫苗都曾首先在军队中试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弱势群体的制度特征及制度化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中形成的弱势群体具有群体同质性和弱势因素高度重合性两大制度特征。由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相对稳定,而改革过程中新的弱势群体还会持续生成,所以在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实际之间必然存在着滞后效应,表现为城市中以单位为载体的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空白,已经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保障。目前的制度设计应当以住房、大病保险和教育保险为立足点,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组织建设提升新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增强这些群体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一般来说,社会弱势  相似文献   

18.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互动的系统,群体生活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的群体生活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我国经济改革的社会互动和博弈竞争中,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中国社会已形成十大社会阶层。处于社会低层的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他们基本没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与失业、贫困问题紧紧相连,政府有责任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陷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使所有社会成…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由于社会结构错动和秩序失范产生的。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强势群体的责任。只有消除和减少弱势群体和整个社会的反差和对立,人际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具有相关性。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应立足于对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特点的归纳梳理,对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努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