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受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云烟,在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传承中,日久弥新、更臻醇厚。◎有一种精神,能够历经时代的风雨,在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点亮火种,闪亮如斯、恒久生辉。◎有一种精神,能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使中国人民经受灵魂洗礼和精神涅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精神品质,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认知具体化为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精神,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持续增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实现创造历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感具体化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忘初心使命的历史担当精神,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造实现美好生活的各种外在善,实现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意志具体化为保持历史清醒和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精神,表现为始终保持坚定清醒地向着崇高理想前进的道德意志和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道德品质,实现创造历史的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电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电气集团持续强根铸魂,让一代又一代东方电气人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坚定不移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5.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同党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一切为了人民,尊重和依靠人民,兑现向人民的承诺,贯穿于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用好政权建设国家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二是始终坚持把实现国强民富、民族振兴作为党的神圣使命,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人民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长勤 《学理论》2009,(2):18-19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详尽分析,阐释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严隽琪 《民主》2011,(7):5-6
这几天打开电视,历史的氛围特别浓郁.如《中国1921》、《开天辟地》、《旗帜》等等,把我们带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急剧动荡、人民生灵涂炭的历史场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上一些国家时代变革的历史经验看,一般都会经过六七十年的动荡不安,反复比较和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播种者最初的政治抱负和革命理想,才能实现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时代的新折点已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是,历史唯物论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具体的政治、经济、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5日,是一代伟人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故乡的梅花凌寒怒放、馨香远溢;故乡的人民缅怀伟人、情思悠长。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不朽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为我们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力量,化为故乡人民“建设新淮安、全面达小康”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0)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国家民族自身存在不同,展现出多元化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道路有别于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发展模式,它的成功成就了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党9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国62年,我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回首走过的道路,90年的历史经验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14.
张秀平 《民主》2005,(11):39-40
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一书,采取编年体例,按年月顺序,收集汇编有关毛泽东读历史书并评点中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中国文化主题的资料,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自己祖国历史的学习、认识和评估,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所执持的独到见解和言论,令人  相似文献   

15.
杜晓梅  田桂馨 《学理论》2009,(20):135-136
尽管马特廖什卡的产生才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制作程序,极高的制作工艺,憨态可爱的形象,因而深受俄罗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套娃的发展与传播和俄罗斯历史、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俄罗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套娃文化,象征着多子女的母亲、家庭的温馨、愿望的实现以及表达爱情的方式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新人”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时代新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既生成于自觉能动的理论依据、崇尚精神的文化涵养、主动作为的历史经验,又源自胸怀“两个大局”战略的现实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要求应对“内外矛盾”交织的风险挑战。鉴于此,可从树立历史思维、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经验、认清历史方位,运用历史方法、洞察历史大势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主体精神、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主动进行历史变革的创造精神,进而提升历史主动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阳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百年来,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阳泉人民一代又一代地不懈努力,顽强奋斗。特别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阳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7年5月2日获得了解放。同年5月4日,阳泉正式建市。阳泉建市50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度过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这50年,是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风雨,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50年;是不断探索,励精图治、创造辉煌的50年;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50年。1947年…  相似文献   

18.
龚培河  吴迪 《理论探讨》2023,(1):96-101
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在宏观视角下,整个中华文明史呈现螺旋式上升运动特征,从祛疴治乱到和平统一再到繁荣发展始终是历史进步的主旋律,体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历史必然性;在中观视角下,尽管这一历史必然性在历史实际进程中贯彻到底,不可移易,但具体通过什么方式、跨越多长时间、由哪些历史事件贯彻下来是不确定的,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发挥历史主体性作用;在微观视角下,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发挥历史主体性作用,在历史实际进程中成功贯彻历史必然性;面向未来,我们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表明我们党能够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需要从政权外部变量的条件维度、内部变量的本质维度和动态平衡的系统维度予以考量。民主之路构成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与外部条件,党的自我革命则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与内部基础。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民主之路是自我革命的动力之源,自我革命是民主之路的引领之力,双方统一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四自”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四自”建设效能,以民主之路与自我革命互动衍生的合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祈愿新世纪和平发展韩舞燕94岁的巴金先生是当今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泰斗。70年的辛勤笔耕中,他献给了读者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一部部传世之作,他的人格魅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主张“作为作家,就应当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他坚持“作家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