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是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改革观的丰富和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是,由于长期受工农分割、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就业门路不多,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目前情况看,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结构性矛盾,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城乡经济…  相似文献   

3.
重庆和成都近日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欧阳觅剑的文章说,怎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答案似乎很简单,用建设城市的方式去建设农村,城市有什么就给农村什么,它们不就协调了吗?但这是不可能的。工业  相似文献   

4.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把城镇和农村连结在一起,实现产业配套发展、城乡共同繁荣。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由单一发展农村经济向综合发展城乡经济的大跨越,是农民奔小康、走向富裕的呼唤,也是一种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 一、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 工业经济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的“脊梁”,是城市经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源头,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我们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摆在全局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近邻大武汉的区位优势,接受中心城市的信息辐射和科技拉动,大力推进城乡之间、企业之间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城乡关系60年——历程、特征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正面临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问题,实现城乡关系的正确定位和城乡发展战略的科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元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具体表现在:第一,城乡的生产方式是二元的。在城市,已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发展知识经济或新经济的生产方式,但在农村仍然广泛存在着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生产方式。第二,城乡的生活方式是二元的。在城市,随着工业经济和知识…  相似文献   

7.
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曾运用各种行政手段,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农村集中有限的资源,为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容提供原始的资金积累,导致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在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现在,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必须注重城乡的共同发展,使城市为支援农村服务。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但最突出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三是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扩大。这些问题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财力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 ,并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破解"三农"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并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目标。这是党中央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  相似文献   

10.
向华 《学习月刊》2010,(8):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积极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当前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时期,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而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良好的城乡发展互动机制,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在传统的经济理论看来,边际生产力几乎为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地区转移,是解决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然而,发展的结果用事实告知我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逐年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经济发展的"福音"。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点,着重以模型为基础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乡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发展城镇文化的同时,从多方面入手,统筹发展农村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增强先进文化服务农村的能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湖北是农业大省,如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充分有效地占领广大农村文化阵地,如果只有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农村文化的发展提高,就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不上统筹城乡发展,谈不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相关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城乡二元分割中进行的;二是其基本动因是在农业十分落后、在比较利益驱动下进行的;三是完全是自发的,在自发转移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计划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关于污染和占用耕地的相应制度。上述3个特点导致在劳动力转移中出现如下问题:1.农村工业发展的非城市化。在城乡二元分割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只能在农村内部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加速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非城市化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农村工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能分享城市的外部经济效益,制约着农村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生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形成了“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格局。对于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我们不能泰然处之,如果不从现在就下大力气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灵寿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灵寿而言,既是难点,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就灵寿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思想,是我们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日益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构成了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践需求。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工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0年代初,农村工业的许多部门与行业接近或超过了城市工业的份额,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农村工业的整体素质及其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影响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已表明是有竞争力、有效率的,但这决不是说农村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组织优化强度已达到城市工业的水平.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这就决定了城市比农村具有更好的形成现代产业组织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业组织转换滞后阻碍着现代市场经济在农村的生长.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是新时代的课题之一,需要城市和乡村二者同时发力才会实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改善城乡关系进程中特别重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缩小与城市的差距,继承以往国内外城乡发展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思想,主要包括解放并提高农村生产力;城市和工业帮扶乡村和农业,实现二者有效互动;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重视科技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等内容。城乡二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制约项。邓小平重农思想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增长,借鉴邓小平重农思想,总结出仍然适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这对新时代城乡融合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县一级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连结点 ,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基础。就目前而言 ,县域经济发展只能走以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的路子 ,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先宁  文峰  胡树林 《探索》2004,(1):94-97
改革开放前,国家主导的制度供给在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同时抑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和区域间制度创新空间差异导致城乡和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要求在规范国家制度供给的同时,赋予城乡和地区间同等的制度创新空间,积极鼓励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