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2.
浮夸的传统     
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很深,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浮夸”就是这样的现象。 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西征关中,河间人田银、苏伯造反,被曹操的手下国渊平定。《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记载此事时,有这么一段:“破贼文书,以一为十;国渊上首级,皆如其实数。操大悦。”  相似文献   

3.
尧都土话     
漕心眼衣服脏了,怎么说?父老乡亲说:漕了。漕了,就要洗,洗了就干净了,干净了就不漕了。现在,这个漕字使用范围被扩大了,大到了人的内心天地。某人心眼不好,良心坏了,家乡人不这么说,而是说:———那人心眼挺漕。或者说———那是个漕心眼。想想也对,如果说衣服脏了是漕,那漕心眼不就是脏心眼么?本来,这个漕字和曹字不同。可是,在家乡人的嘴里,说着说着,就一锅熬了:那人的心眼比曹操还漕。听听,把曹操也给带挂出来了。曹操该冤枉了,无缘无故,插挂人家老曹干啥呢?其实也不冤枉,曹操写了那么多诗,家乡人没记住,只记…  相似文献   

4.
王永华 《世纪风采》2009,(12):18-21
曹操,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翦伯赞等人,曾发起为曹操恢复名誉的讨论,人们称之为“替曹操翻案”。  相似文献   

5.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4,(18):46-47
近日,黑龙江大庆澳龙新城小区附近居民报警称。一名中年女子腰部绑着一圈东西,疑似爆炸物,周围群众很害怕。民警将女子控制后,连忙疏散了围观群众,并将女子带至空地检查,最终才发现她绑的竟是10万元现金。女子称.这些钱都是她辛辛苦苦攒下的,将零钱换成整钱,然后一沓一沓捆起来,再用布反复缠上。“只要出门,就会将钱随身携带。”女子说,放家里存银行都不踏实,总觉得放在自己身上最安全。  相似文献   

6.
曹操哭奉孝及其他谷正雄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曹操身边的那个郭奉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赤壁大战之后,曹操死里逃生来到南郡,众谋士于帐下劝慰。突然,曹操顿足捶胸,仰天大哭。众人问他何故,他说:“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败!”说罢,继续嚎啕...  相似文献   

7.
军垦基地,部队农场,有的地方至今还用着牛儿效劳。对它我们当然可以叫一声“牛”,但不如把它叫“军牛”来得更准确、更有身份些。一次,我到某部队农场采访,见场长正在操场上训练驭牛手。我颇为好奇,细问端底,场长说:“不奇怪。曹操北魏屯田时就办过这类培训班。现因战士们来自东西南北,驭牛口令、语音、手势都不一样,牛儿听到主人使唤声常常不明其意,瞪着牛眼睛发楞。有时甚至反其意行动。叫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8.
龙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每到什么年,总要写几篇谈这年生肖动物的文章,由联想而生感触,是很自然的事情。今年是龙年,话自然就更多,因为龙的蕴涵似乎更丰。但我生性愚笨,看了大量谈龙说龙的文章,至今还弄不清楚龙到底有没有,若有,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 《当代贵州》2012,(34):65-65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去理会它。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以他独特丰富的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曹操令陈琳用讨伐他的檄文来祭奠袁绍那一场戏如山峦起伏,酣畅大气,充分展示了曹操政治家的风度。在兴味不尽之际,翻阅《三国志》,这一段故事说文学家陈琳原在袁绍手下任记室,大约相当秘书长之类的职务,受命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把曹操的祖父、父亲都痛骂了。打败袁绍曹操得到陈琳后问,“你替袁绍写  相似文献   

11.
未末 《共产党人》2006,(8):22-22,29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的崇高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大概是说高尚的道德和事业的成功是最能感动人的。胡锦涛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共鸣和热烈拥护,再次说明高尚的道德具有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人施教,收到较好效果:一、循循善诱法。对学生从正面引导,使之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走出认识误区。我校五年级有一位男生,老喜欢在自己手臂上绘什么龙啊、虎啊之类的图案,并以此为荣,在同学面前炫耀。有一次,我看见他的手臂上绘着一条青龙。我亲切地对他说:“这条龙画得真像,你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他自豪地说:“老师,我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画好呢。”我又问:“你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最喜欢在手臂上画龙之类的东西?”他突然…  相似文献   

13.
在第28届深圳市迎春花市上,除了年花,各种福牛成了今年最牛的主角。牛娃娃、牛抱枕、牛杯子……与牛有关的物品在迎春花市上受到市民的欢迎。一位老板说,2008年经济不好,大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4,(16):37-37
李鹏1942年在延安大学中学部当学生的时候,第一次在杨家岭见到毛主席。毛主席问他:你看小说吗?李鹏说:看。又问:看什么小说?答:正在看《三国演义》。毛主席再问:你对《三国演义》的哪一个人最佩服?李鹏脱口而出:曹操。毛主席听后十分惊讶,追问:为什么呢?李鹏说:曹操能团结干部。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李邦云杨修是三国时曹操手下一名主薄。公元219年被曹操杀害,时年34岁。当时曹操与夺取汉中后的刘备在斜谷界口一带相持不下。曹操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心中犹豫不定。一天恰好厨师来送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于是便以"鸡肋"为夜间号令。当时全...  相似文献   

16.
庚寅 《前线》2013,(2):83-83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烧掉自己书稿的故事,那是曹操中了张松的计。过目不忘的张松,说他的《孟德新书》“吾蜀中三尺小儿,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曹操怕“古人与我暗合”,“令扯碎其书烧之”。此乃小说家言。  相似文献   

17.
猜疑效应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无辜好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且相信他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最高尚的东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光辉学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激起亿万人民很高的热情,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就是因为他讲述了我们时代最高尚的东西。这篇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精神,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光辉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21世纪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2,(12):40-40
猜疑效应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无辜好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相似文献   

20.
周礼 《党课》2011,(8):67-68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奸诈多疑、背信弃义、嫉贤妒能、狼心狗肺的小人,而事实上这是对曹操的误读。虽然曹操有他眭格阴暗的一面,但他敬重人才,爱膳人才,知人善用,敢于担当,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领导。曹操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逐步扩展壮大,灭吕布,败袁绍,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