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发起"人肉搜索"的情形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了新的特点:公民受保护的隐私权范围更广,公民隐私权被侵害的影响面更大,公民寻求救济的难度更高。在"人肉搜索"下保护公民隐私权,应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制订专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明确网络隐私侵权的举证责任承担,明确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确保诉讼法能真正地保护实体权益。同时公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将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导致被传播者的个人安宁遭到破坏,那就超越了法律的规定,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把隐私权纳入人格权保护范围,一方面使公民明确个人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护隐私权的自觉性,做到有法可依,推动法制建设。另一方面使司法、执法机关有法必依,不仅不会造成原有体系的不和谐,相反是对原有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不断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新兴事物很多思考。“人肉搜索”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很多事件表明,如果不对“人肉搜索”加以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人肉搜索”会突破理性与法律的界限,成为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4.
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以“人肉搜索”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在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面对“人肉搜索”带来的对个人隐私的现实侵犯,隐私权以基本人权的面目纷纷进入各国宪法保护的范围。隐私权在我国仍然不被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中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呈现出了单纯依靠民法保护的不足,尤其是加强网络隐私的保护更加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肉搜索”行为在网络中的双重角色扮演体现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现实中话语权的缺失和对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缺位是导致“人肉搜索”被滥用的深层次原因。在相对保障模式下,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认为规制“人肉搜索”滥用的关键在于完善合理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一种新型的网络手段即人肉搜索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必要以更加理性的视角来审视人肉搜索,理清它的概念和内涵,剖析它给社会所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具有两面性,如果没有很好地利用,在“找人”的过程中,基于网络表达的交互性、便利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网络发表的言论板易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应对“人肉搜索”进行严格的规范,网络用户应严格自律,网络言论自由应止于信息隐私权开始之处。信息服务网站对用户言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对明显的侵权信息有主动审查、删除的义务,权利人提出异议权时,网站应及时删除或屏蔽。  相似文献   

8.
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部分网友迁怒于未及时上报发热状况的患者,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公诸于众,使其在社会评价中反复受惩罚并株连其无辜的家人。由此可见,互联网掀起的“人肉搜索”热潮,其在彰显公序良俗的同时,亦在挑战现行法律的底线。笔者拟从“人肉搜索”与侦查权之博弈(程序正义)、“人肉搜索”与隐私权、名誉权之冲突(实体正义)的视角微观分析,最后提出法律规制意见,以期为“人肉搜索”在互联网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可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人肉搜索”事件的愈演愈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法律难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探索建立网络实名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尤其是网络运营者需加强对自身网站的审查、监管力度;网民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之类的侵权行为。网络表达推动着民主建设的同时,也凸现出了网探的群众基础与法律盲点。公安在运用网络侦查时也有法律障碍。警方发帖让网友提供线索是否侵权,网侦中的群众路线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在案侦实践和法治建设中找到答案。网上调查只是司法调查的补充,不能回避“人肉搜索”用于网侦的局限与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隐私不受干涉的权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完善 我国的隐私权立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民网络隐私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仅仅依靠个人自身的力量防范和抵制这种威胁远远不够。源于公民权利成立起来的政府,理应肩负起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根据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护网络隐私的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及时出台相关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行政立法、成立专门的网络隐私保护机构、支持网络隐私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利用、促进网络行业的自律发展以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从而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自产生以来,就以其非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震撼着世人。一时间,大家纷纷加入人肉行列,对自己所希望窥探的信息予以"人肉",似乎整个社会陷入了毫无隐私的透明状态,这让许多人不禁恐慌起来。于是,人们开始审视"人肉搜索"的是与非,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问题又再次将人"肉搜索"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经历了从民法人格权到网络隐私权保护再到宪法基本人权保护的定位,隐私权概念的界定不断深化,但学术界关于隐私权概念的界定还存在诸多不足。从宪法保护的个人自由权的角度对隐私权概念进行重构是宪法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让资讯传播快捷高效。一种借助互联网的人工参与搜索方式一人肉搜索,让人欢喜让人忧。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在伸张现实正义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权利侵害甚至网络暴力,我们应该通过立法规范人肉搜索行为,使其既能发挥舆论监督、弘扬正气的作用,同时叉要切实保护被搜索人的合法权利,以扬长避短,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是想方设法地知悉其所应当知道的信息。同时,作为个人,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隐藏自己的隐私,以求得其私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是人之为人的本能。这样,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客观现象,如何保护这两种权利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而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如何全面地给予保护,都成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人肉搜索”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既唤醒道德良知弘扬网络正义,又侵犯隐私引发道德问题,甚至蜕变为“网络骚乱”。加强正面引导和法律规范,充分发挥其价值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助推中国道德和法治文明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行为褒贬不一,特别是来自道德层面的争议颇多。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公正,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不乏其有益之功;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中存在诸多的伦理困惑。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在探讨人肉搜索的伦理悖论基础上,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规范人肉搜索的伦理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下断涌现,硌须对人肉搜索的信息进行分类,只有侵犯被搜索者人洛权相关的信息寸被认为是侵犯了隐私权,所以网友把当事人的隐私信息公布出来或者在现实社会中采用暴力等非法方式调查当事人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