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是开创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九八二年,我区判处的死刑案件中,除一件外,都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造成的。由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注意了预防矛盾激化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恶化的有一百九十三件,其中矛盾已经激化诉讼到人民法院后防止恶化的有九十一件,在办案  相似文献   

2.
我院在信访工作中,始终把调处好矛盾有激化趋势的纠纷,当做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对矛盾有激化苗头的,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做好缓解工作 我院信访接待室平均每天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十五人(件)次以上,来访人员吵闹、求情等情况时有发生,有无理缠讼的,有矛盾尖锐要求法院作主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梨树县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离婚问题引起矛盾激化,做好民事审判工作,执行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从收案调查到宣判执行的各个环节,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上午,浙江省义乌县义亭公社义亭大队社员吴凤莲因口出不逊,被吴香用小板凳打伤头部致脑震荡,先后经大队医疗站、公社卫生院和县、地医院治疗未愈。至十二月二十六日,花去医疗费千余元,而病情却日益恶化。受害一方坚持要  相似文献   

5.
我是去年八月担任专职司法助理员的.回顾我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建立调解网,层层有人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民调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建立一支有群众威信、有办事能力、公道热情、坚持原则、讲究方法的调解队伍,我们首先在摸清原有调解组织状况的基础上,由公社调解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村,本着一类大队自己搞、二类大队作指导、三类大队帮助搞的方法,对全社十六个大队调委会普遍进行了整建.整顿后,有五名副支书、三名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和七名支委、老干部担任了调委会主任.七十八个生产队都建立了调解小组,共有调解人员四百九十七名.经过分四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招远县法院信访科一改信件往外转,问题往上交的做法,积极从接访中发现新问题,为审判工作服务。今年头四个月,信访科三位女同志共接待人民来访401人次,教育撤诉15起,收人民来信250件,处理124件,解决简易纠纷10件,防止矛盾激化3起,提供信访信息2件,在综合治理中迈出了新步伐。 信访是法院工作的窗口。以主动姿态敏锐注视各类纠纷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就可以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今年初春,她们发现民间合伙采金中纠纷较多,及时向院领导写出了“从信访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突出已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妨碍社会稳定大局这一现状,分析了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的特性及形成规律,提出了处置群体性矛盾事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妥善解决群众之间的纠纷,避免矛盾激化,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搞好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消除这方面的不安定的因素,我们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总结审判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认识,改进作风,  相似文献   

9.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一女青年怒气冲冲、提心吊胆地来到法院接待室,要求法院保护她的人身权利与婚姻自由。我们接待了她,对她所诉的与尹少明因恋爱而引起的一场纠纷及时地进行了调处,使这起有可能激化为刑事案件的恋爱纠纷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媒体对犯罪的宣传报道有利有弊,应该辩证看待。在预防犯罪方面媒体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媒体对犯罪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视。包括为犯罪模仿提供了样本,促进"暴力文化"传播、引诱青少年犯罪等。防止犯罪传播应加强媒体工作者队伍建设,转变传统报道方式,建立审查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张筱薇一、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的相互关系1.文化冲突的社会变异条件和反规范性特征文化冲突导致犯罪,是当代犯罪学理论中一个著名的论点。以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塔夫脱(D.R.Taft)为代表的文化冲突理论,在采用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研究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为切入点,剖析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问题。文章根据最新司法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和界定了人格障碍的概念以及生物器质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方面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内在关系,分析概括了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形式特点及其性质特点。最后,针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薛夷风 《政法论坛》2021,(4):116-130
作为近代实证主义犯罪学先锋的加罗法洛具有丰富的犯罪学思想,正如其代表作的意大利文版书名《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抑制的方法》所揭示,其核心思想由犯罪原因论与犯罪对策论构成.加罗法洛基于心理学并以侵害基本道德情感为实质判断而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犯罪定义,据此划分"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展开犯罪人分类,以及在刑罚个别化...  相似文献   

14.
卓桂宏 《中国司法》2001,(10):37-38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现在我们科技有很大进步,经济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犯罪?犯罪是出于什么心理状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此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某监狱在押的大多数罪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犯罪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近年来犯罪的一些特点  通过对某监狱314名罪犯的调查,犯罪人员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从罪…  相似文献   

15.
卢有学 《现代法学》2012,34(1):125-134
国际犯罪是指由国际法创设或者推动因而被国际社会普遍确定为犯罪、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行为,跨国性、涉外性、违反公约性都不是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国际犯罪不是从国内犯罪发展而来的,它们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并列范畴,是"犯罪"这一共同上位概念之下的子概念,从渊源上讲,两者基本上分属国内法与国际法两大法律体系。国际犯罪与国内犯罪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主要体现在犯罪危害的性质、针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定者不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犯罪的目的与犯罪动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分歧。如犯罪的目的与犯罪动机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能否转化,我国刑法中某些条文所规定的犯罪目的是否科学等等,  相似文献   

17.
论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国祥 《法学论坛》2001,16(6):51-58
单位和自然人是我国刑法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主体。正确区分两者的界限,直接关系到特定案件的罪轻罪重乃至罪与非罪的界定。关于两者的界限,刑法理论和司法解释上曾有不同的争论与规定,导致了实践中操作上的困惑。本文从新刑法的规定入手,结合司法解释,从企业的性质、法人人格的否定以及单位成员的行为与主体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同时,对“私挂公”企业、承包企业的犯罪性质,也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晶晶  曲腾 《法制与社会》2010,(18):293-293
纵观刑法理论,其中关于犯罪论的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其中的三阶层犯罪论与四要件犯罪论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者的性质、逻辑结构、构成因素等方面,分析四要件犯罪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案情 浙江省东阳县三联公社万功塘大队第一、三、六生产队,各有一个队属的桔园。一九八二年初落实生产责任制时,公社派出工作组,采用行政手段,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这三个集体种植管理的桔园分别承包给三户农民经营管理。由于这里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农民重视桔园生产,以桔补粮。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态势,使其成为困扰我国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并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不断蔓延,必须寻找其内在根源。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加以大力整顿。社会环境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而在社会环境诸因素中,亚文化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常常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