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喝咖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好事情. 把生活中的"喝咖啡",用在政治上,始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说,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败调查中,往往把公务员和有关官员请来喝咖啡,试图在宽松的氛围中核对有关事实,搞清相关问题,于是"喝咖啡"成了廉政谈话的一种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小官大贪"现象发生在群众身边,离群众最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形象。"小官大贪"虽官职不高但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往往是所在单位"一把手"或者直接负责人,主要集中在权力和资金密集的领域。"小官大贪"现象的治理成效是人民群众判断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依据。要下重拳出击,严惩严治"小官大贪",应通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增大腐败成本、强化基层干部风险意识等措施,让行使公共权力的人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习惯于依纪依法依规办事,进而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反腐败,香港廉政公署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执行、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战略,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香港廉政公署反腐败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宣传廉政公署的反腐败职能,提高社会民众关于反腐败的知识,动员社会民众参与反腐败,通过营造社会大环境增加腐败者的成本.香港廉政公署通过实施反腐败教育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民众对腐败有了基本认识,对腐败的容忍度日益降低,支持反腐败的大众文化初步形成.香港廉政公署反腐败教育战略,为我国的反腐败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飞 《瞭望》2005,(15)
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扎扎实实开展的时候,某地出了一桩所谓的"新鲜事":该地方的一个有限公司规定,单位党员只要月度工作考核合格,均可依据党龄长短享受不同标准的月度党员津贴,并随当月工资发放,党龄1年以内的10元,2至5年的20元,6至9年的40元,10年以上的60元。"党员津贴",可谓"独出心裁"、"标新立异",恐怕在全国都是开先河  相似文献   

5.
付茜 《学理论》2012,(35):94-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在"维护和监督",而且是重在"维护",次在"监督",体现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容忍或更多是无可奈何。两权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通过提出完善两权关系制度的建议,期望两权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近来,坚决要求严惩"官倒"的呼声十分高涨.《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声疾呼,市人民代表们也在庄严的会议上强烈呼吁:"官倒"祸国殃民,中间盘剥很厉害,查处"官倒"要动真格,依法处以重罚重刑! 有的人指出:尽管现在人们公开鞭挞"官倒",但往往都是"有实无名",一些被指控为"官倒"的"公司"、"中心"都以"某"字取代,于是出现了人人恨"官倒",骂"官倒",不敢得罪"官倒"的现象. 为之,"官倒"是不是会倒,人们就不得不采取"拭目以待",且看下回分解的办法.这也是一  相似文献   

7.
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也就是说人生从不曾完美过,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永远是有缺憾的。佛学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成中文就是能容忍许多  相似文献   

8.
赵玲 《侨园》2002,(5):40-41
香港廉政公署可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反腐败机关,但香港的犯罪非常复杂,廉政公署也无法斗败它。这就是肃贪有方的香港廉政公署  相似文献   

9.
<正>宽严相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的运用。面对多年积累的腐败犯罪案件,中国需要在查处腐败中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宽济严,就要适度宽恕旧罪,就要明确宽严界线,就要少用慎用死刑,其要旨是公正透明。以严济宽,就要既打"老虎"也打"苍蝇",就要既查官贪也查民贪,就要既抓受贿也抓行贿,其要务是全面彻查。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有助于保持查处腐败的  相似文献   

10.
<正>"居官四戒",即"昏、傲、贪、诈"。这"四戒",对今天为政来说,仍不失殷鉴。戒昏。昏则心智昏惑、是非不分,昏迷不恭、方向不明。当下"官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胸无全局、思路不清。身为领导干部,肩负千钧重担,但缺少与职责担当相对应的驾驭全局能力、把关定向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情况不明决心大,研究不透拍板快,讲话"拍胸脯",决策"拍脑袋",落实"拍肩膀",出事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灿丽 《学理论》2012,(1):131-132
高校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出一套"整合拳";着重通过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等方面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使高校领导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切除高校腐败这个"教育之癌"。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没想到,如今在一些地方,人们向往的"荣誉"竟也成为一大"祸害"。面对"优秀"、"模范"、"先进"等耀眼而诱人的"荣誉",一些基层单位非但感受不到喜悦,反而避之惟恐不及。河南省许昌市的一家百货大楼的门调上,挂着近50块"荣誉"牌匾。虽如此"荣誉加身",商家却苦不堪言:这些牌匾都要收费,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而且每次悬挂匾牌时,有关领导都要亲临"指导",给商家增添了不必要的应酬和额外开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荣誉"简直泛滥成灾。特别令人忧虑和不安的是,一些部门、单位往往借评优。评先之机…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查办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看,凡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地方,都是廉政文化建设薄弱、缺乏崇廉文化氛围的地方。在那里,不但有的干部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而且一些普通百姓也笑廉不笑贪,认为廉洁的干部“没本事”,是“傻瓜蛋”; “腐败人人有,不露是高手”,能受贿、善遮掩的贪官才是“有本事”的“聪明人”。人们把办事送礼奉为行为准则,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世博会:市民素质的大考场形象地说,面对来自各国、各地7000万人次的贵宾和游客,2010年的世博会是我们上海市民的道德"考场",是测试我们上海市民道德素质的社会大考场。凡是上海市民人人都得进入这个考场参加考试,都得在自己的家门口,在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为有效提升政府清廉,谋求解决贪污腐败,除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打击外,另一个正本清源的办法,就是较早确立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通过这项制度,以期预防国家工作人员与不法利益挂勾,以及明确利益回避的规定等方式,使其"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进而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我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先从新加坡相关制度、经验导入,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制度内涵,评估两者各自的利弊得失,并提出自己的建言。  相似文献   

16.
创造机遇     
潘燕 《瞭望》2008,(11)
如果说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机遇尚可"抓到",那么中国今后再前行的机遇,则要更多靠自己"创造"。道理很简单,先发国家愿意看到一个适度发展的大国,而不是一个综合实力几可1肩的强国。适度的发展之所以能被容忍,是因为其对先发国家好处明显:比如可以扩大先发国家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加其投资机会、拓展其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数据流量,移动智能正在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流量社会"正在崛起!在和受众相结合之前,互联网平台有的只是"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元数码",它是"流量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基质性生产资料,任何发生在互联网空间的数字行为都是对它的"塑形",因而对它的私有者来说,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而是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数字资本家正是通过占有"元数码",进而占有普通受众生产的各种"数据商品"及其自然建构的"商品空间"得以获利的。"流量社会"数字生产占据并整合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时空,使生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日常生活本身也被当作"数据商品"来生产。"流量社会"生产资料的数字化使其不必被资本家排他地占有在自己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是资本借助社会日常完成的,生产劳动因而采取了不支付工资的普遍雇佣的形式,数字雇工和普通大众已无法区分。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字化,而在于"元数码"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胡祖铨 《瞭望》2022,(10):34-35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 "一老一小"同是"国之大者",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一老一小"同是民之关切,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一老一小"同源于家庭发展,适合发挥政策合力,切实减轻家庭负担."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有共通之处,都需要高度重视、一...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某市在对车辆进行年检时,强行要求车主购买抗磨剂。300元一桶的抗磨剂,大车必须买2桶,小车1桶,否则不给年检。然而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这些抗磨剂是伪劣产品,根本无法使用。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司机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时常传播着这样的格言——"疲倦劳累的康复,就是香甜的睡眠。""不管是天资还是优雅的教养都无法代替这一点,那就是甜美的酣睡!""水、空气、阳光,这三项最重要的卫生和健康途径是免费的,人人可得。"有位哲人说:"正是精神使得身体强健。"精神是身体天然的保护神。一种意识健全、有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