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月六日,北京风和日丽。天坛公园里早春花开,林木吐绿,中外游人扶老携幼,欢声笑语不绝。上午九时二十分,几辆面包车驶到祈年殿北侧。 “那不是胡耀邦总书记吗?” “看,李先念主席!” “噢,我认出来了,那是赵紫阳总理!” “那位高个子老人是彭真委员长!”  相似文献   

2.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3.
高峡 《瞭望》1997,(11)
元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河南长垣县黄河大堤上,行驶着一辆个体中巴。靠近车窗的山东东明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候志明、尹国备看见车前翻着一辆桑塔纳,车身扭曲,人被卡住,小车司机满脸是血,从破碎的窗中探出身来呼救。围观看客不少,却无一人上前相救;来往车辆不少,却无一辆停下相帮。侯志明、尹国备跃到车门大叫:“师傅快开门!救人要紧!”司机却冷冷地说:“谁叫你俩瞎积极,管闲事?这年头谁学雷锋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5.
“你怎么放着好好的美工不当,非要跑去研究什么马列呢?那是一块是非之地啊!”许多友人常常这样不解地问我。的确,搞理论容易招惹是非,甚至会  相似文献   

6.
太行丰碑──山西建设太旧高速公路纪实本刊记者李迪斌“1辆、2辆、3辆……,100辆、200辆、300辆……,328辆!”我们乘坐的中型面包车好不容易从同方向堵塞的车龙中钻出来,车上的一位记者又数起了对面堵塞的车辆──从旧关进山西,在弯曲狭窄的原太(原...  相似文献   

7.
“唉,法院办案真难啊!” “就是么,某些领导干部今天写个条子,明天打个电话,叫咱们怎么独立审判!” 在平日的采访中,记者时常听到一些审判人员这样抱怨。 对于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看?日前,记者走访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成乐。 并非想象中法官那种冷峻、威严的神态——王成乐身穿便装,胖胖的脸庞带着微笑,显得温和、憨厚。只有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现出法官的深沉和机敏。他今年57岁,从1948年起就从事政法工作。1973年调到省高级人民法院,曾任刑一庭庭长、司法行政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副院长等职;1983年担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8.
上海制笔零件四厂的退休工人贺芳庭从医院划价处接过药方单据,惊讶之际脱口而出:“120元!怎么这样贵?!”钱没带够只好回去再拿。象这样因配药缺钱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的人,在不少医院嘈杂的门急诊大厅均有所见。 国家医药管理局财务司副司长裴纯惠接受采访时坦言道:“如今  相似文献   

9.
这些日子,港城烟台象“炸了锅”似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几乎人人都在谈论着一个话题——住房改革。 在北京开往烟台的火车上。夜里,卧铺车厢已经熄灯,可我那两位“邻居”操着浓厚的胶东口音仍在“抬杠子”。“要咱说,这次房改可治了那些当官的了。过去,谁有权谁住大房,这下可好了。”“要你这么说,当官的都得和你住一样面积才行?”“想多住也行,得多拿钱呗!”“过去人家不也多缴了房租?!”“房租?那顶个么!一平方米才八分钱,还不如送个人情呢!” 我到烟台去,正是采访住房改革的。没想到,没容去“采”,情况已经上门了。  相似文献   

10.
“王耀安有‘磁化’功能”。武钢一炼钢厂众口一词。这位修炉一车间20班的班长只用两个字来解释他的“特异功能”,即“爱心”。 一罐排骨汤 6号炉大修正处在白热化阶段,号称“小老虎”的农民轮换工陈金文干活却无精打采。是累狠了,还是怎么的了?细心的王耀安趁吃饭的空儿询问着。“唉!……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一向嘴边不留半句话的陈金文吞吞吐吐。小陈的老乡贴耳对王班长说:“他妻子从农村来了,病了,住在单身宿舍。”王耀安把这事搁在了心里。这一天,他起了个大早儿,买上几斤排骨,骑上自行车往单身宿舍赶。望着衬衣湿透的班长,陈金文不知说什么好。王耀安拿出自己在家里掌勺的本领,大火炒、小火熬,当一罐鲜美的排骨汤端到病人面前时,小陈的妻子涌出了泪水:“金文,遇上这么好的班长是你的福气啊!以后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相似文献   

11.
刘英 《瞭望》1986,(43)
脱险 过了草地,我们有吃有喝,体力也逐渐恢复。在巴西一带正等待着左路军北上的消息,一天半夜三更,突然凯丰来喊:“起来,起来!马上出发!”大家问:“出什么事啦?”“到哪儿去啊!”凯丰说:“都不要问,快走!”我们中央三队很快集合起来。凯丰又对大家说:“不要出声,不打火把,一个跟着一个,跟我走!”一口气急行军十来里路,过了一个山口,才停下来喘口气。  相似文献   

12.
辛兴村十年     
人年纪越大就越觉着时光过得快。特别是这改革的十年,又兴奋,又喜欢,又忙得没明没夜,不知怎么就过来了!可回头一看,嗬!这十年可真是天翻地覆!凡来我们村参观的人都说:“辛兴这几年真是大变了!”我们村里人也说,平地起“骨堆”(意即高堆),(祖祖辈辈种苞米的土地上冒出一大片工厂,庄稼人都成了工人!  相似文献   

13.
俺是河北蠡县武家营村的农民,过去的日子是罐子没鼻——别提啦。如今的光景,俺用个啥词来比方呢,求先生翻遍了大辞海也没找着,反正是够上“传奇”这俩时髦的字了。 俺的大号叫张树明,都怪俺是个穷光蛋,人们就蛋子、蛋子的叫开了,臊死人了!有啥法子,谁让你穷呢?十年前,有人给俺算过命,说是俺这辈子能盖上三间土坯房、买上两节躺柜,外加一辆“大水管”  相似文献   

14.
沈栖 《瞭望》2003,(Z1)
春节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的行为。 在公家的经济活动中,报销是常有的事。何谓“报销”?意即:把领用款项或收支账目开列清单,报告上级核销。按理说,为公私分明计,发票上注明得越详细越具体,越有助于报销的准确性,“报”者坦然,“销”者公然,收支无误,符合规则。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报销却发生不少有悖事理的现象。谓予不信,试举两例。 杭州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在200辆出租车上安装了发票打印系统,结果屡遭顾客拒乘。一位乘客说出了拒乘的“理由”:“打印发票时间、地点、公里数写得那么清楚,叫我怎么向单位报销?” 世界零售业巨头麦德龙实施“透明发票”,将所  相似文献   

15.
再说矛盾     
战国时有一艺人,某日于闹市行商,先持一矛曰:“此矛天下至锐,无坚不摧!” 又秉一盾曰:“此盾天下至坚,无能破者!”有好事者戏谑其言,问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如之何?” 其人语塞,大窘。众人鼓噪。一老者激愤,一旁大呼:“执彼之矛,披彼之盾,天下无敌矣!”路人蜂拥,矛、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有一位地区的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通“肺腑之言”。他说,“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我是大学生,你是大学生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工人、农民就不行?都不行那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上街,见某工厂一辆卡车满载货物停在路边,几名职工站在车上向过往行人不断地大声叫卖:“公家的东西,便宜卖啦!”吸引了大量行人驻足挑选货物,甚是热闹。  相似文献   

18.
新春的某一天,广电部一间放映室里的灯亮了,中国电视剧艺委会副主任阮若琳兴奋地站起来问:“导演是哪一位?斗琪,请到前面来!” “啊!真没有想到……”人们以为拍出这样艰苦卓绝、激人奋进  相似文献   

19.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20.
傅强 《瞭望》2002,(10)
在纽约、在巴黎、在伦敦、亦或在东京,每当周末来临,一辆辆小轿车象蜘蛛网似地向城市四周散发开去,逃避城市的喧嚣;而在周末结束时,它们又象鸟儿归巢般涌回城市。人们出城做什么呢?老百姓说是去“玩儿”,Modern一点则曰“休闲”。正是人们的休闲,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