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社会从传统社区到现代社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周青 《新东方》2010,(4):59-62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社会和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规划,农村社区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和集聚,但仍然带有传统社会遗留下的痕迹,在具有现代性的同时还保留了自身的传统性。国家与社会关系是考察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视角,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兴起之后,国家和市场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合理的介入。  相似文献   

2.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雷霆 《理论月刊》2015,(1):143-151
社区建设成为我国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基础,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发展需要以社区物质建设和精神培育作为共同目标,同时也要将传统模式稍作变革,而作为行政治理单元的社区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缺乏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认同。文章认为为实现社区建设的目标,强化社区居民个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培育一种有效的居民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机制需要重构培育共同体的模式,实现从交往共同体的培育到认同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西方以部落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本土村落社区的研究.对此,以利奇、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著名人类学者提出了质疑与挑战,其观点集中表现为小社区能否反映大社会及如何反映的问题.费孝通随后做出回应,提出类型比较法,即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对中国社会全貌的了解.另外村落社区研究的方法还有另一条路径,即通过纵向的追踪调查来实现,或重访(回访)或"再研究",但许多学者对于追踪调查方法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周丹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2):33-37
共同体的进化有其内在规律与逻辑理路.通过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文本,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进行多维解析,可探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探索、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等过程,并深刻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由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实共同体的进化过程,指明了共同体的进化规律、进化动力和进化目标,进而实现了对虚幻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8.
浅论新型社区的形成及居民自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远来 《前沿》2005,(5):186-188
社区自治作为一种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被提上议事日程的, 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而新型社区指的是在城市化和商业化进程中, 原来的城市边缘地带演替而来以及因外来人口聚居而形成的社区。因此, 在推进社区自治之前, 必须结合社区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对其形成的历史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进而把握新型社区的自治特征, 从而使社区自治的理论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驱动的村庄拆并潮流,带来社区形态与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基于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家庭发展综合指数,能够评估转型社区家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转型社区家庭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资本急剧削弱,社区归属感和整合度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策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要积极构建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以提升转型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增进社区社会管理的效能,应对社区急剧转型对家庭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詹贤武 《新东方》2005,(11):27-31
村落所具有的物质化的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的文化空间,能够承载村民生活的各种情境,展现其风土民俗和村民认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海南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海南村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而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影响程度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海南村落作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着显著的文化地域特征,而这种文化地域特征往往决定了聚落的规模、宅屋的形式和结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海南传统村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态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治华 《北京观察》2013,(12):68-69
没有理念和制度层面的根本变革.民生问题哪怕有再多的响亮口号和政策倾斜,始终不过是一个个“温柔的陷阱”,而掉进“民生陷阱”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然会遭遇曲折甚至是劫难。  相似文献   

12.
居民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等同于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之和:一是通过搭建社区居民间的互动来增加邻里社会资本并回归熟人社会;二是通过与住宅产权相关的系列公共利益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方面发挥了互补性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居民社区治理共同体同时需要界定好共同体的单元问题,界定依据主要看何种治理单元更适合于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原则。原有的建立在人为划定的以行政社区为单一治理单元的格局应向一种自发形成的以利于形成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多元治理单元转变。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传承》2012,(15):84-8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几亿传统的农民转变为职业工人,规模如此巨大的非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世界工业化历史上还不曾发生过。农民和村落的终结是一个巨变,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伴随着无数不为外人道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5.
柳清秀  唐勇 《理论月刊》2005,(12):105-107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并试图构建学习型社区,而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对现行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创建新型的教育管理来适应学习型社区的发展与需要。因而,在学习型社区中,创建扁平式的新型教育管理,以促进学习型社区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类的存在物。在人的类存在的多种历史形态中,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共同体存在具有共同性、共在性、共生性和共意性等属性和条件。现代科技和全球化发展日益彰显人类共同体存在和共同体问题的世界历史意义。人类共同体存在不仅承载了以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现实内涵,而且还是人的类本质的最高实现形式。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共同体观念和共同体意识的兴起成为21世纪全球对抗现代人类现实生活中日益出现的分离主义矛盾及现实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以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温馨·宜居”社区建设实践为例,对社区建设的发展定位及其重点进行一些探讨,旨在辨析社区建设发展应重点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张静 《中国民政》2014,(2):43-44
<正>"治理"理念的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以"社会治理"替代"社会管理"。由此,标志着"治理"理念正在从学术层面向公共政策层面转换。在治理语境下,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依托,如何实现从社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