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济结构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生产诸要素在各个地区、部门,各个组织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每个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市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和阻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工业投资是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直接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关系着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工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加大工业投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为我省现代工业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几年,我省工业投资也出现了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和削弱了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理解的价格体系,是各种商品和劳务最终价格的比例关系。决定价格比例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笔者想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决定价格比例 (一)各部门相互进行物质补偿的比例决定价格比例。 典型的商品生产形式是用商品生产商品。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是商品。社会生产的每个部门都以别部门的产品作为本部门产品的生产要素,作为直接的生产要素或者间接的生产要素(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方式使各种商品的价格具有一种客观必  相似文献   

4.
唐小云 《当代广西》2007,(10):35-35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层次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主导方面。而作为百货业而言,要想保证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战略性的经营结构调整,适时推进项目建设,明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撤·吉梅内斯认为,马克思的方法论是他对于女权主义理论和政治学最重要的潜在贡献。根据马克思的方法论,吉梅内斯提出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受压迫的基本原则,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再生产相对于生产处于从属地位,生产方式决定再生产方式,因而也决定了男女间的不平等关系。正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潜在的历史性结构条件,造成了阶级区分,所以当代社会争取女性权利的政治法律变革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基础,它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通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繁衍、提高、更新,从而完成自身的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及人口质量,不仅直接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七十年代初期,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都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联系着生产和消费。流通是联系生产和由此决定的分配、消费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格局包含技术创新这一重要因素。为考察新发展格局下的技术创新,可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模型,推导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在两大部类按比例生产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比重。由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不同特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显性不平衡与隐性不平衡的平衡困境。考察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再生产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一方面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隐性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坚持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社会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显性不平衡,有力地推动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科学揭示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性规律,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有重大启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资本积累不足、占有不均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下,应把促进国民消费、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协调作为发展的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陈季宁 《桂海论丛》2001,17(5):59-60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含量的高低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产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开发程度 ;信息、技术也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都具有价值。任何知识产品都是人类知识连续积累的结果 ,是知识再生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就是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对立统一中来阐述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实现条件和比例关系的理论。它的内容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的。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  相似文献   

13.
名词解释     
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是相对于局部和单项平衡而言的。它的作用就是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出发,调节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的比例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民经济是按照有计划按比例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发展的。这一规律要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各个地区之间,以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保持特定的比例关系,使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中,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提出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资本论》第二卷的核心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流通过程的主要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关于两大部类产品供给结构比例、产品供给结构与技术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供给问题的实质是生产问题,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调结构。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是现阶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运用《资本论》第2卷中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来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产资源”为表现形式,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使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型和生态型结构上。借鉴国外为发展循环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贵州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6.
蒋平 《长白学刊》2010,(3):106-109
文化和文化实践受制于社会和社会的需要即文化是镶嵌于社会之中的,社会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制约着文化实践。由东北老工业基地S市广场文化单位社会和后单位社会时期的差异性可知:老工业基地社会长期的单位历史和断裂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文化实践阶层和群体的差异性。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应立足于社会建设,通过社会建设来改善和调整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拓展公共空间和培育公共活动,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缓和社会结构的分离倾向,使现代社会成为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锋 《新东方》2002,11(5):62-66
文明是在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最先出现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文明;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后,生态文明将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又是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同时伴随着教育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教育发展水平又影响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生产关系性质来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五种社会形态;从经济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原始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由生产力所决定与经济发展相…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它推动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然而,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由于单纯经济指标的增长并不完全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因而经济增长就必然向经济发展转变;而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系统,人类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而,经济发展又必然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荣 《长白学刊》2012,(1):138-142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研究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变动规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东北三省人口结构特征和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三省人口结构各有特点;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可以针对东北三省各自人口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合理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更好地发挥人口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