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长锁 《证据科学》1998,5(4):157-159
目的 初步探索被打伤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998年5月至6月期间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门诊鉴定的被打伤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SCL-90量表的评定,将被打伤者的评定结果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然后分组比较。结果 被打伤者SCL-90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别;伤后时间短的被打伤者抑郁、焦虑因子分离,伤后时间长的被打伤者敌对,执执因子分高。结论 被打伤者心理不健康,伤后时间不同的被打伤者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索被打伤者的心理特点 ,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5月至 6月期间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门诊鉴定的被打伤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SCL - 90量表的评定 ,将被打伤者的评定结果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然后分组比较。结果 被打伤者SCL - 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除敌对因子分外 ,损伤程度不同的被打伤者之间SCL - 90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别 ;伤后时间短的被打伤者抑郁、焦虑因子分高 ,伤后时间长的被打伤者敌对、偏执因子分高。结论 被打伤者心理不健康 ,伤后时间不同的被打伤者心理特点不同 ,应针对此情况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医事法,部分医疗行为没有法律规范,医患矛盾较突出,当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后缺少判断正误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一部完整医事法是非常必要的。观点如下:一、医事领域中法律规范不完善。笔者曾遇到这样几个案例:案例1,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呼叫急救车,急救车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检查伤者,初步诊断为“腰椎骨折”。根据伤者病情急救车在35分钟内将其送到市内有名的骨科专科医院(三级),伤者最终死亡。伤者家属将急救车告上法庭,认为急救车不应将伤者送到专科医院,而应送到附近的二级医院。送到专科医院…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连刺伤者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途中被附近民众抓获。警方透露,肇事者将伤者刺亡的原因,是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 将轻伤的被撞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恶劣程度,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5.
客观正确地分析评价医疗因素介入对机体损伤后伤者预后的影响,才能正确判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显然,机体损伤后的医疗因素的介入对伤者的预后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诊断、及时恰当的治疗有可能使伤者生命得到挽救,机体损伤得到加速愈合恢复,这是伤者及家属都乐于接受的;相反,诊断的错误、治疗不当、甚至医疗事故,则可加重损伤后果。现结合2个具体案例,对此问题探讨如下。例1 谭某因言语与其兄嫂发生口角,其兄嫂用木棒将谭右手前臂击伤,伤后即被送入医院。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右桡骨下1/3段斜形骨折并移位。医院对谭某右手前臂行桡骨…  相似文献   

6.
熊某,男,28岁,工人。1991年1月20日晚被人用单刃水果刀将其左胸部刺伤,伤后步入医院。检查见伤者左胸部7~8肋间锁骨中线处有1.5cm创口,呼吸、脉搏、体温、血压正常;胸透未见血气胸及心包填塞征。经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住院观察一天后出院。22日伤者感心慌,胸闷不适,再次到医院求治,因该伤者生前患有风心病,曾在该院住院治疗,门诊以“风心病”收入住院治疗。23日晚8时许,伤者解大便后,突感胸闷,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突然死亡。死因结论为“风心病心衰”。其家属对其死因结论不服,要求法医进行尸体检验。尸体检验:左胸部7…  相似文献   

7.
豪众 《检察风云》2004,(10):45-47
一个偶然的巧遇:他救了一个受伤者。命悬一线的伤者,经救治后成了植物人。一个意外:这位曾被伤者家属千恩万谢,并称之为“亲哥哥”的救命恩人,在伤者昏迷后突然被指控为凶手。一个巧合:4年后,救人者为保护公款与歹徒搏斗,被铁棍击中头部,与4年前的伤者一样也成了植物人。一个奇迹: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植物人相继苏醒。相见的一刹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16日,辽宁省东港市法院对一起血案开庭审理,这起血案中一女两男3名当事人,其中一人当场死亡,两人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本案中,杀人嫌犯叫李金凤,死者是她“事实婚”的前夫,伤者是她“法律婚”的丈夫,公安机关将此案移交后,自杀未遂而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李金凤就一直处于准植物人状态,如果她能够醒来,等待着她的是法律的审判,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女二夫”喋血闹市呢?随着记者的深入采访,一场围绕着婚姻而殊死厮杀的悲情故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12日晚8时30分,在谷城境内庙滩与茨河两镇交界处的白虎山地段上,发生一起持刀暴力抢劫案.3名罪犯将从家返厂的5713工人汪全发刺成重伤,抢走鸡蛋、香烟等物后逃离现场.伤者大声呼救,附近群众闻声拿着铁锹、木棒纷纷赶来相助,给伤者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被旋转门"打"伤后,将酒店告上法庭。2004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旋转门伤人"案作的终审判决却没有支持伤者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在对诊断为脑震荡的伤者进行观察中,有14例并无伤后回忆缺失,伤者能大部分或全部清楚地回忆受伤经过及伤前的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背景:这是一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案。伤者治疗出院后,为及时拿到赔偿款,双方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结案:伤者一次性得到赔偿款55万余元(包括治疗费8万余元)。双方都认为此案已终结。殊不知,10个月后,这位自愿“私了”的伤者却陡然变卦,不承认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结果,于是,请来律师一纸诉状诉至法院,要求责任方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赔偿共计68万元。一桩早已了结的调解案,就这样闹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3.
案情:运输个体户驾驶员张某,驾私有三轮客运车途中将一扒车少年摔伤,发现后遂送伤者(11岁男学生)到附近医院治疗。嗣后,张因车未投保,怕承担后果,便找有同型号车并投第三者责任险的运输个体户刘某商量,答应事后给好处,由刘某带车到县交通监理部门报案并通知县保险公司(张随同)。26天后,交通监理部门分清事故责任并主持双方达成协议;刘某一次性补偿伤者医药、营养费520元,伤者护理费自理。刘某凭证到保险公司索取95%的理赔费给张。由于群众检举并被保险公司查实,追回损失款额。  相似文献   

14.
受害人车祸伤残后因意外发病死亡,其近亲属能否索取残疾赔偿金?依照以往的惯例,残疾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害致残而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财产赔偿,只有受害人活着,才存在劳动能力丧失或减少的基础,如果伤者已经死亡,其计算残疾赔偿金的载体或基础已不复存在,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成为不必要;而且残疾赔偿金请求权具有绝对人身专属权,不具有可继承性,伤者死亡后,伤者的继承人对残疾赔偿金一般不享有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是法医检验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就脑挫裂伤而言,大部分伤者都具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如头部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且持续时间较长,并通常伴有脑挫裂伤的神经定位体征及脑膜刺激征等。作者最近遇到1例鸟铳所致颅脑盲管创者,其临床表现特殊,现报道如下: 伤者王××,女,10岁。1994年5月13日,伤者在自家门口看人斗殴时,被鸟铳子弹击伤左额部,右手背及左大腿内侧。当时伤者除感伤处疼痛外无其它不适感,伤后立即到乡卫生院诊治,见3处创口均有少量出血,并在左大腿内侧皮下取出直径5mm铁珠一粒。额部及右手背创周未触及异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骨折通过常规的X线检查就可作出诊断 ,但在少数情况下 ,却不易显示X线骨折征象 ,以致延误诊断 ,从而造成对被鉴定人伤情的错误评定。自 1993年 6月至1998年 6月在法医技术室对常规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 ,而伤者局部症状明显的 45例伤者给予CT扫描检查发现 6例伤者存在隐匿性骨折 ,从而对伤者的伤情给予了正确的鉴定。一般资料6例鉴定的鉴定检查情况见表 1。表 1   6例隐匿性骨折鉴定案例资料一览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X线检查伤后CT检查时间 (天 )CT检查结果男 2 1腰 椎无异常 2 0腰 4骨折男 43左 膝无异常 5左胫骨平台骨折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案例启示:司机搭载受伤的人乘车,并在肇事者中途逃跑的情况下将伤者弃置路边,致其死亡的,由于在此期间排除了伤者被他人救助的可能性,因此构成法律上的先行行为,产生救助义务。同时,这种弃置行为之本质,可以等同于遗弃罪中的"遗弃"行为,应以遗弃罪来追究司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郑建瓴 《证据科学》2001,8(2):98-99
大多数骨折通过常规的X线检查就可作出诊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却不易显示X线骨折征象,以致延误诊断,从而造成对被鉴定人伤情的错误评定。自1993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法医技术室对常规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而伤者局部症状明显的45例伤者给予CT扫描检查发现 6例伤者存在隐匿性骨折,从而对伤者的伤情给予了正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BAEP检测在脑震荡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震荡伤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方法对19例脑震荡伤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脑震荡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9.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3.7%,提示脑震荡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结论BAEP对脑震荡损伤的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德武  吴风  董秀 《法医学杂志》2002,18(4):223-223
皮肤、软组织损伤在法医学活体损伤程度鉴定或评定中较常见。在我国轻伤鉴定标准中,对面部创口、瘢痕的长度做了明确规定,头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只规定创口长度,未规定瘢痕的长度,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1995~2000年的400例伤者不同部位创口及愈合后的瘢痕进行测量,以此来探讨体表创口收缩情况与愈合后瘢痕长度的关系。1一般资料1.1性别、年龄状况400例伤者中,男342例(85.5%),女58例(14.5%),年龄最大55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35.5岁。1.2创口部位400例伤者中有的为一处创口,有的则为多处创口,其中头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