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3):22-25
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信息社会,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君本行政、与技术经济的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权本行政,转而构建一个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本行政模式。人本行政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也来源于中国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实际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更重要的根源则在20世纪30到60年代的行为科学时期的人本主义行政思想。 相似文献
2.
3.
吴月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1):89-90
人本行政文化将人本化作为构建行政文化的应有之义,坚持万物人为本、万事人优先,牢固确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本文从行政文化的角度对“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从行政文化意义上加深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推动人本行政文化的构建,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论加强对高校基层行政工作人员的人本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基层行政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更加纷繁复杂,基层行政工作人员的负荷也越来越重,但同时他们的生存状态却没有任何改观。本文从基层行政工作人员的生存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基层行政工作人员生存环境缺失人本关怀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了加强对高校基层行政工作人员人本关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的法则深入人心,个人的价值越来越被显现出来,个人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凸显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与“物性标尺”相统一的人本身目的的实现过程,是以物的必然性的扬弃为基础的人的发展可能性的实现过程。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本为何人”。考察社会发展的“本人史,”有从“神本”、“资本”到“人本”的趋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要挣脱传统家长制的人身依附、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人本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变革的过程。中国致力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努力开始于八十年代大规模的行政制度创新。其主要目标取向是建立市场化或亲市场的政府行政,实现行政权力的分散化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结构分化,达到公共行政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公共行政从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但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给予政府信息公开予以强制性的规定,并作出了较严格的制度安排,标志着政府行政理念正在实现从传统管制行政向现代服务行政的转变,彰显着现代行政的透明、人本、诚信、廉洁、高效、责任等理念。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行政精神与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伴随着加入WTO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政府体制改革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但公务员人员在这一空前剧烈的转变前 ,行为习惯、价值信念、规范体系等受到现有观念的冲击 ,在价值取向上感到困惑。他们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 ,容易发生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问题。只有在新时代行政精神的指引下 ,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人格 ,才能使我国的行政改革和社会建设迈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推动行政文化变革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ment)原是自然科学术语,指任何有机体的生长环境而言。到本世纪20年代,以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派克(R·F·Park)和蒲其斯(E·W·Burgers)为先锋,借用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术语和技术,对人类社区作系统的研究。“从功能理论之生态观点而言,任何经济、文化、政治和行政制度等皆为有生命的个体,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成长过程渐渐演进而来的。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一种功能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与自然环境相对称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就称之… 相似文献
11.
汤法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
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本位的政策理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面对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无奈选择.这种政策理念导致了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之间、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出现关系紧张和恶化的局面.因而,必须以人本政策理念为目标来创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理念,通过深化对经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的认识、改变政绩考核指标的价值导向、重设政府职能结构、展开具体的以人本政策理念为指导的政策过程等多方面的努力,使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沉淀于政府的文化中,以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后者在于它成了人文精神的表演场.它的长期存在还揭示了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周期性存在的民生问题、无法摆脱的农民造反和治乱循环之周期律、难以实现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王朝体制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Anyone who has taught courses or conducted research under the rubric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ust have been troubled more or less frequently by two characteristics of his ‘field’‐ its nebulous scope and its lack of any distinctive technique. He must have felt himself a Jack of all trades as he pottered amateurishly about, now on the fring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now at the margins of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and then at the edge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As a teacher, how often did he face a class of public servants, each more expert and experienced in some specialty than he was in any?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及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是近几年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弄清楚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对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通过对西方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的探讨,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此争论的主要观点,论述了应如何看待公共管理学及其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执政能力与行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行政目的性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行政有效性的原生动力。政府行政是执政的直接载体,党执政的有效性最终通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来体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行政能力的提高要理性定位执政和行政的功能、转变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内部管理方式。行政能力建设要求确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三大目标,紧紧抓住公务员能力建设、行政伦理建设、行政法制建设三大支柱,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行政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秦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3):72-75
公共管理社会化是参与型行政理念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我国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应该借鉴这一做法。同时 ,公共管理社会化也对行政法带来了许多影响 ,我们应该深入研讨 ,应对公共行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宝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34-36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自然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长期以来,偏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不乏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这说明了发展中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偏离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全面、协调发展中包含了适度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注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全面理解现代化。科学发展观触及到很深层次的问题,要落实它首先是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