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插话     
《检察风云》2010,(8):70-70
避免"南平式惨剧"须借助社会力量 --8个鲜花一样的生命凋落在凶手的刀下,5个孩子仍然痛苦在凶手制造的伤痛中,发生在福建南平的小学生被杀惨剧让我们心痛。在愤怒谴责杀人凶手的同时,这个悲剧也击响了学校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2.
罚单缉凶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一系列猎杀情侣的案件使这座城市陷入极度恐惧之中。警方为了抓住凶手,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案组,杀人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甚至嚣张地给媒体写信吹嘘自己的“功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嚣张的凶手最终栽在一张小小的违章停车罚款单上。  相似文献   

3.
吴非  高华 《江淮法治》2009,(6):14-15,39
2008年1O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凶手当场被抓获,可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离开了人世。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一朵生命之花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的“人肉搜索”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荒宅白骨     
《法制与经济》2004,(8):50-52
一场纠纷,命丧棍下。“凶手”夫妇外逃,死者停尸六年。尸体变成白骨,邻居纷纷搬走。六年后,“凶手”夫妇终落网,然而,杀人者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0,(14):10-12
10年前的一起杀童案,随着2名凶手的相继死去,依旧疑点重重,三次一审,两次二审,让活着的“凶手”经历了从无罪到无期徒期的量刑变数。  相似文献   

6.
苏州的一个小区惊现一具腐烂女尸,死者是在苏州打工的一个女孩子。她的社会关系极为简单,谁会要了她的命呢?警察在排除了2000多个嫌疑对象后,仍然没有锁定真正的凶手。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际,死者的一部手机出现了。凶手也因此落网。原来,凶手是一个劫匪,他看见死者非常漂亮,便误以为是被老板包养的二奶,进屋抢劫,遇到反抗后杀了人。  相似文献   

7.
这本是一起案情明了、证据确凿的强奸杀人案。当地警方及时介入,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多次判处凶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杀人凶手在15年后竟被取保候审释放出狱,导致死者家属踏上20年的漫漫上访路,引发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8.
吴非  高华 《政府法制》2009,(7):30-32
2008年10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业内人士称,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一个生命之花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的“人肉搜索”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19日,厦门市集美区发生一起恶性入室凶杀案,受害女子被凶手用电线活活勒死。随着警方抽丝剥茧地调查。凶手很快被锁定。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变态恶魔竟然是一名年仅19岁的花季少年,他的作案动机仅仅是因为受害者长得很像前女友。  相似文献   

10.
一老一幼莫名死亡,侦察机关费尽心机抓获了“凶手”,一审法院以投毒报复“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凶手”死刑。脚镣手铐加身,在死刑床上,苦苦品嚼着受死的滋味,1500多天的肉体和精神砺炼迎来了最终的无罪宣判——  相似文献   

11.
破译后的信息没有透露凶手的身份,但却提供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凶手的精神状态——“我喜欢杀人,因为它是如此多的乐趣……我不会给你我的名字,因为你会阻止或停止我征集我死后的奴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一个渔民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个储物桶,里面装着一个大约2岁的女婴的遗骸。到底是谁杀死了“宝贝格雷斯”?2009年11月,杀害小女孩的凶手终于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法院判处终身监禁。当杀人凶手的身份被曝光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3.
阿莲 《法律与生活》2009,(12):37-39
按照犯罪心理学,杀人凶手在作案后一般会马上隐匿或逃亡,而兰新诚却安然在家。不仅如此,专案组曾8次上门找他谈话,他都表情平淡。对答如流,甚至逗狗在小区悠闲晃荡,没有一丝慌乱迹象。被抓后,兰新诚告诉警方,并非是他心理素质好和反侦查能力强,而是要做一个有“尊严”的凶手。  相似文献   

14.
女性杀人犯罪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杀人犯罪50例分析杜新增,任嘉诚,姜绍娥本文对近年来北京发生的50例女性杀人案件进行初步分析,以揭示女性杀人案件的特点,为破案提供方向。资料分析一、案件基本情况本文资料选自1983年~1993年的女性杀人案件共50例,凶手或主要凶手均为女性,共5...  相似文献   

15.
在一起重大杀人案件中,法院将目睹凶手杀人的证人李某(以下称被告)定为包庇罪,笔者不敢苟同。被告是凶手行凶的唯一证人,因受到凶手的恐吓在公安机关多次传讯的情况下都未敢道出实情,直至最后确信凶手确已被捕时才说出所见所闻,法庭由此而将其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州相继发生命案,这些案件看起来似乎没有丝毫关联。在两名凶手被法院判刑后,当地媒体却收到了真正凶手的匿名信。谁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相似文献   

17.
血迹知年龄     
阿碧 《检察风云》2011,(1):64-66
最近,荷兰科学家发现了血迹的新用途,那就是可以用来判断凶手或受害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
女儿不幸发生车祸,肇事者逃逸。为了追查凶手,夫妻俩竟然将举报者告上法庭。真相又会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3,(17):44-45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州相继发生命案,这些案件看起来似乎没有丝毫关联。在两名凶手被法院判刑后,当地媒体却收到了真正凶手的匿名信。谁是真正的杀人凶手?遇害的单身母亲1995年3月10日,在距离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市以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一位腰缠万贯的煤炭大王,被发现死在自己家里。警方通过多方侦查,最终断定凶手是死者的儿子小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