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在中国较为罕见的贩卖外国妇女到中国强迫结婚的行为,如今已不再让公众感到陌生。因为越南、缅甸和朝鲜的妇女经常被骗卖到中国内地当新娘。中国司法系统官方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6年,共有73起涉及184名缅甸妇女被拐卖到中国的案件。参与人口贩运活动的人背景各异,其中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低,处于失业或未充分就业状态。这些贩运活动似乎不需要正式的组织结构。绝大多数人贩子都是中国公民,他们似乎与跨境贸易以及传统的婚介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人口贩卖都是以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几乎大多数受害者都是从缅甸境内招募的,被贩运到三个省份(河南、安徽和山东)。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救助儿童会等其他国家和非政府组织都认为中国贩运人口非常严重。贩运人口侵害了被贩运者的人权。对贩运人口的需求是产生贩运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抑制需求和截断供给方面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以国际法视角梳理中国反贩运人口法律的历史发展,剖析其与加入的国际法律文件的差距,提出反贩运人口的法律对策,对于打击贩运人口,构建与中国应当履行的国家义务相一致的反贩运人口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外资立法的渊源和现状 1987年1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关于在苏联境内设立由苏联和外国组织、公司、管理机构参加的合资企业、国际联合公司或组织及其活动的有关问题》的法令。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部对苏联合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的规范性文件。该文件解决了合资企业的许多基本问题,为苏联境内设立合资企业及其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外,苏联还有两个对举办合营企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评估性剥削人口贩运在全球的发案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缺乏统一的措施以及可行的研究方法,关于人口贩运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而了解性剥削的人口贩运活动对制定有效的反制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针对目前已查明的人口贩运案件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受害者收集的一手数据,本文试图提出基于外推法的评估全球性剥削人口贩运的发案数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2021年2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第五次发布了每两年一版的有关全球人口贩运的报告。报告利用来自148个国家的数据,探讨了与当前危机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如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贩运的影响、贩运儿童和强迫劳动背后的驱动因子以及贩运者对互联网的利用等。报告指出强迫劳动呈上升态势、各国刑事司法对人口贩运犯罪化的反应并不相同等将是全球人口贩运面临的长期态势。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诸如成立专门的跨部门打击人口贩运的国家机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988年4月14日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由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正式签署,5月15日苏联军队开始从阿富汗撤走。苏联入侵阿富汗八年多之后,不得不从阿富汗撒军,这是阿富汗人民坚持抵抗外国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主持正义力量的胜利。巴基斯坦作为前线国家在推动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组织也作出了积极努力。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当今时代的普遍规律,一个敢于拿起武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人民,必将赢得胜利;超级大国凭借军事实力任意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苏联侵阿政策的失败,如同当年美国侵略朝鲜和侵略印度支那惨败一样,再一次有力证明,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无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策最终必然碰壁。  相似文献   

7.
秘密侦查手段是对付走私、贩毒、贩运假币,有组织犯罪等无被害人的隐蔽性、复杂性案件的一项卓有成效的侦查措施。然而,秘密侦查措施由于其方式的隐蔽性,手段的技术性,视角的穿透性等特点导致了侦查机关在实施秘密侦查时不规范,秘密侦查手段的效率难以发挥。我国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对秘密侦查在立法上进行授权,对秘密侦查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进行规定,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把秘密侦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外国法制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的学科。其确立不足百年,20世纪30年代由苏联建立,在我国经历了60年发展变迁。但作为其研究对象和基础的外国法制史学,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渊源却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相似文献   

9.
没收国际合作是继引渡、刑事司法协助、刑事诉讼移转管辖、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形式之后拓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独立形式。其最初的法律框架是联合国由1988年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所创建,其后在国际合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没收的对象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没收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围绕没收展开的调查措施也在不断扩展,法律机制日趋成熟、完备。不仅如此,没收国际合作的发展对国际和国内法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大幅度削减军费。1988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1989——1990年,苏联单方面裁军50万,军事预算削减14.2%,军备生产削减19.5%。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指出:“苏联打算坚持走裁军之路,到1995年,使国防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缩减1/3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消费品短缺。近15年来,苏联日用消费品生产增加了2倍,而货币流通量增加了3倍,与60年代相比,货币购买力几乎下降了1/2。目前苏联国内流通的货币有700—800亿卢布没有商品保证,这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居民银行存款2975亿卢布,加上手头现金,总数已超过4000亿卢布,大大超过1年的商品零售额。  相似文献   

12.
最近,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对外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全苏对外经济联系科学研究所提出了一个组建经济特区(苏联称之为“共同经营活动区”)的构想,现简介如下。 (一)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任务 其主要目的是:活跃共同投资活动;通过在特区为外国伙伴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来引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0月11—17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石家庄举行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17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以“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研究苏联解体的思想方法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科学地总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会议分析了前一时期学术界存在的思想方法问题,清理了片面性观点:①“外因论”,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看作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②“个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 ,为保存实力 ,主动将北京政权让给段祺瑞和张作霖 ,结果使北上寻求国家和平统一的孙中山陷于不利之境。与苏联取得联系后 ,冯玉祥注重的是苏联的军事援助 ,而不是改造自己的军队。在反奉倒段运动中 ,他先后与孙传芳、郭松龄订有反奉协议 ,但却没有履行 ;曾答应支持中共发动旨在推翻段政府的“首都革命” ,事到临头却改变态度。国民军败退西北的沉痛经历和在苏联的参观学习 ,使他开始倾向革命。然而 ,其进步是有限的。四一二政变后 ,他摇摆于宁、汉之间 ,最终选择了蒋介石。由此可见 ,冯玉祥在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特征是摇摆不定。而决定这一特征的 ,是他尚未根除的军阀习性  相似文献   

15.
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20年代下半期,苏联为了取得超高速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需的资金,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建立起一整套由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重又失去自由选择权,沦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从此,苏联农业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并且造成苏联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述贩运伪造国家货币罪的构成郭凤潭,卢富茹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9月8日《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指出:“明知是伪造的国家货币,而予以买卖、携带或者运输的行...  相似文献   

17.
《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关于打击陆、海、空偷运移民的补充议定书》、《关于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及其零部件和弹药的补充议定书》等三个议定书,是《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所设立的犯罪应视为公约确立的犯罪。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条文难以完全涵盖这三个议定书所规定的犯罪,应尽快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毒品形势的悄然质变与禁毒行为变革动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的毒品问题发展至今,正在发生悄然质变。由以境外渗透,以鸦片、海洛因占绝对主导的毒品贩运和滥用状况发展为以新型毒品为主导的多元毒品制造、贩运和滥用状况。对现行禁毒行为的“修补”性调整难以见效,应进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铁路作为运输大动脉 ,在保障云南经济建设 ,促进云南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同时 ,也被国际贩毒集团视为扩大活动区域的“黄金通道” ,因而千方百计利用铁路进行毒品贩运活动 ,尤其是在新世纪 ,随着南昆铁路和泛亚铁路云南段的建成 ,云南将成为第三座欧亚大陆桥中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也必将因此而成为境外毒品 ,境内易制毒化学品非法贩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所以 ,铁路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发挥在新世纪禁毒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面波谲云诡,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走私贩运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依然高位运行,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高度关注。基于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靖枪行动”的分析视角,聚焦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的生存样态与发生机理的“二元”分析,从“合作基础、技术保障、行动逻辑、制度规制、价值目标”五个维度提出治理逻辑和路径,期冀为进一步遏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枪违法犯罪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