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琦落马很突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一日上午他还在主持的市委专题会议上“找差距”.因而一些媒体将此事形容为“秒杀”.高效打虎与落马高官新表述.2020年3月4日上午,留置期将满6个月之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调查结果,详细列出张琦存在着五方面问题及给予其“双开”的处置结果——经查,张琦丧失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背弃初心使命,背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2月27日,《中国青年报》用整版篇幅以“仇和新政”为题报道了2007年12月23日起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在昆明的一系列活动和新措施。仇和在江苏任职期间,以铁腕主政著称,早为备受争议的地方官员之一。到昆明后,仍不改铁腕作风,新措施新风气扑面而来,继续引来好评和争议。  相似文献   

3.
一样的仇和,不一样的昆明。 两年前,仇和带着“最富争议”的盛名主政昆明,两年后,依然争议不断。从落后的苏北小城,到欠发达的西部重镇,仇和都在用他同样“无私无畏”的风格,强力改变着他所主政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直播刚刚结束,官方便迅速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沉寂许久的仇和再一次回到公众视野,或许是他官场生涯的最后节点.在过往两年中,人们熟悉的个性官员仇和似乎已经削去棱角.从一名时刻搅动舆论旋涡的明星官员到一名涉嫌违纪的部级领导,仇和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明星官员的另类旅途又为何走向这个终点?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15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明星官员”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次日,中豪商业集团对外宣布,该公司董事长刘卫高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 这样的一个结果,似乎满足了人们对“政商关系”、“权力寻租”的所有猜想.至于在这场政商关系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仍有待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实.但毋庸置疑的是,刘卫高商业版图的急速扩充始终围绕着仇和仕途的扶摇直上进行,两个人“不一般”的关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仇和现象"的价值在于,在官场的腐败和坏习气达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仇和在本地自上而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由于 得民心,落实得比较好,也有相当好的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他率先试点乡镇党委书记"公推公选",是向民主迈进的一步。 但是,总的来看,仇和的所作所为,基本属于威权政治。其特点是 依靠领导者魄力、能力、意志力和具有独断色彩的理政模式展开 工作,其实际有效性和持续性值得继续观察。威权政治在特定的 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威权领导人物威信较高而决策不失 误的情况下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战争、抗灾、紧急等情况下, 威权政治也会发挥相当明显的效力。在民主政治开始启动的时 候,也往往需要威权作为原始推动力,最先启动一个国家或地区 民主政治的威权人物还会彪炳史册。但笔者认为,威权政治不具 有普适意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中,其局限性也是非  相似文献   

7.
《法制日报》用整整两个版面专题介绍和探讨以违法行政为突出特征的“仇和现象”,让人感到异乎寻常。仇和主导的八件突出的事例明显存在不合法性。他作为地方官员侵犯了其治下公民的平等权、财产权、人格尊严等宪法权利。法治应当是各级各类官员尤其是地方“一把手”的底线。依法执政、依法施政是依法治国的本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官员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现时代,一定不可以推崇和宣扬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威风”和因此形成的“政绩”。媒体不以批评的态度而以推崇的口吻谈论这些涉嫌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党政官员来说是一种误导,对于有关当事人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8日,仇和主政昆明.不到两年时间,他经历了从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又到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仇和现象"为理论分析对象,从传统行政伦理和现代公共行政伦理及公共行政伦理中的人治与法制视角来深度解剖"仇和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本文认为"仇和现象"反映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它对未来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并且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镇江市委原副书记陈耀终于因跑官而落马。我看写他的“官落马记”,感觉就像是在读传奇说,跑官以及落马的经过,真像是世奇闻,其情节之离奇、故事之跌宕真要让小说家坐在书房里,也编不来。 陈耀南久居市委副书记座椅,分管组织工作,照说应该知道党的部使用和管理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的德才兼备原则,更应该十分清楚但他却坚决认定升官必须朝中有人并且笃信“火到猪头烂,钱到事办”,认为只要付出足够的钱就能想事成。 也许是久坐“副字头”位置吧陈耀南“渴望进步”的心情,可说到了“转辗反侧,寤寐思之”的程度大概也正是因为官迷心窍,他才病乱…  相似文献   

11.
严峻 《政府法制》2006,(19):28-30
今年65岁的王有杰是迄今为止河南省级别最高的落马官员,收受他人钱财价值人民币660余万元,堪称“河南第一贪”。在他落马前,儿子王铠因涉嫌重大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他四处奔波,急欲帮助儿子“摆脱困境”。之后,被一位颇有来头的“少将”诈骗百万元。2006年7月28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少将”胡建军招摇撞骗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胡建军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父仕途荣升子经商发达王有杰于1941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冯庄乡固县村。据介绍,中学时代的王有杰品学兼优,是班干部。高…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9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了最新两起高校领导被查的消息.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力奎、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向前,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根据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统计,截至目前,今年落马的高校领导已经达到21人.此外,还有3名去年“落马”的高校领导在今年被“双开”或移送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13.
杨涛 《政府法制》2014,(16):23-23
今年3月8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副省长、普洱市原市委书记沈培平涉嫌严重违规违纪被调查.此事在云南政坛引起强烈地震,因为沈培平在升任云南省副省长之前曾长期担任普洱市(前为思茅市)市委书记、市长,更早之前曾担任腾冲县委书记,当地舆论纷纷猜测以前与他共事的同事及下属也可能因受到牵连而“落马”.沈培平在主政云南普洱市的8年多时间里,拥有了“拆迁大佐”和“沈矿长”的绰号,其对主政之地的强力管控和资源垄断让当地人多有不满.  相似文献   

14.
郑毅 《检察风云》2011,(2):22-24
2010年11月18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陈友龙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陈友龙落马着实与众不同,特别之处在于他是被一笔笔“小礼”砸倒。另外。陈友龙还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艺术水准让许多舞文弄墨的人叹服。  相似文献   

15.
2017年2月23日,昆明市市委前书记高劲松一审获刑10年.与之前众多落马官员不同的是,他除了犯有受贿罪,还犯有行贿罪:为谋求职务升迁,他送给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2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166.163万元).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首贪”,白恩培受贿金额高达2.47亿元.这些贿款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方面.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前两类谋利点,官方已经公开披露了代表性的行贿人物,而高劲松则是首名获官方证实的行贿干部. 至此,白恩培的受贿拼图终于完成.  相似文献   

16.
1月20日上午8时30分,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在南京举行。会议进入省级人大、政府高层的增选程序,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被列为两名副省长候选人之一。选举大会上应到代表801人,实到736人,投票工作始于9时许,半小时后共收回有效票733张。9时55分,统计显示仇和得票541张(1月26日《新京报》)。541票赞成,192票反对或弃权,赞成票仅刚过七成,仇和当选副省长似乎算不上是“高票”。  相似文献   

17.
他是继“慕马”案后辽宁省落马的又一名副省级高官。在狱中,他首次讲述了自己因留学的女儿“犯事”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3,(21):11-11
《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19日发表曹林观点:前段时间到西安调研,与当地朋友聊到因在车祸现场不合时宜地“微笑”而落马的“表哥”杨达才,这位熟悉杨达才的朋友说,刚开始网友和媒体真的误读了杨达才的微笑。在车祸调查现场他真不是在笑,他那人就长得那样,平常无论什么情况,都是那副“看起来像在微笑”的表情。  相似文献   

19.
5月16日,59岁的蒋尊玉,戴着黑框眼镜,身穿灰色圆领短袖衫,在法警押送下,走上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经过座无虚席的旁听区时,他还不时左右张望. 这名深圳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是十八大后深圳政坛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在一线办案人员的眼中,蒋尊玉是一位“五毒俱全”的官员.他与深圳市多位房企老板关系密切,这些人时时环绕他左右,为他安排赌博、嫖娼,甚至安排他的情妇堕胎;他的前妻、女儿、女婿、亲家、妻妹甚至女婿的舅舅,都因腐败被调查;另外,他还隐瞒自己的“裸官”身份.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文昌市原市委书记谢明中转移藏匿2500余万元涉嫌贪污,该案是迄今为止海南省查办的受贿数额最大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谢的落马表明,在不够完善的体制面前,如何制约个性官员的人治色彩,才是体现以民为本制度的关键。曾与仇和齐名的改革家、政治明星、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在仇和在昆明大展拳脚之际,却沦为了阶下囚。近年来,在中国各级政治舞台上,一批批个性官员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中国政坛上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有评论认为,个性官员的出现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