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立 《民主》2004,(5):17-19
林仁川,1941年10月生,福建省龙岩市人,台湾问题专家。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市委会主委。1964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67年该校历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79年起在厦门大学任教,1992年起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台湾社会经济史研究》、《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等。近日,记者就3·20公投后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问题采访了林仁川教授。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春节包机直航虽然在大陆诚意促成和台湾民意驱动下得以实现,但台湾当局的台独政策路线未变,两岸关系的大局也未改变。任何由春节包机直航而对两岸关系所作出的乐观预期,都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对“考研热”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几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除了高校收费制外,恐怕就是“考研热”了。从1991年开始,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激增,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1991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为9.3万,1992年达11万,1993年为12万,1994年达15万,1995年更达到创纪录的20.3万,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届。仅笔者就读的华中理工大学就有一千余应届生报名“考研”,而同年本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也只有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7,(43)
10月14日,台湾当局通过了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方案。同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热烈欢迎来大陆探亲旅游的每一个台湾同胞。紧接着,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至此,38年来海峡两岸隔绝、亲人分离的局面被打破了。 对于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台湾岛内和海外舆论的反应十分强烈。一家海外的刊物说得好,凡中国人毕竟“血浓于水”,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有分裂的活动都不曾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产生后,大陆与台湾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1987年至2012年的两岸关系,是一个从隔绝走向交往、从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的进程。这个进程,呈现了两岸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也展示了两岸关系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个进程表明,大陆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大陆方面对台方针政策产生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作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了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今后还要在推进两岸关系中战胜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开辟和平统一新前景。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18):62-64
1987开放大陆探亲 随着1986年开放“党禁”后,台湾社会开放的脚步更形加快,两岸关系的种种禁忌亦逐步解除。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成为两岸关系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赵宝民在《青年研究学刊》1992年第1期著文指出,现在,以报考研究生热为标志的“学习热”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据调查,在北大,约25%的学生要报考研究生。清华大学1990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不到500人,1991年猛增到近千人。在北师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说,1991年报考人数已由去年的900人增加到1400人。在陕西师大,某系一个宿舍的学生暑假都没有回家,为考研究生通宵达旦挥汗苦读。通常忙于考研究生的学生都是毕业班的,但近来非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热也逐渐升温。清华大学一位副校长说:“清华学生星期六晚上在教室的人数在3000人,而平时晚上的上自习率高达90%,清华的学风正在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李国忠 《学理论》2010,(12):25-2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地宣告成立,这意味着国民党大陆政权的终结。然而,败退台湾后制造两个中国的政治局面才刚刚开始,形成了台湾当局与大陆两个政治实体并存于一个中国的现实。这也注定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主要分析台湾当局不同时期对大陆政策的演变,透视两岸关系的变化及趋势,达到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两岸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透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象,可以看出台湾问题仍然处于极大的不确定之中,这种不确定性来自岛内的战略焦虑。焦虑一:在中国大陆未来大战略的设计中,台湾问题的紧迫感或者说在全局性战略议程的位置并不靠前。一旦中国大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时,台湾问题的解决势必加速。焦虑二:在美国亚太"再平衡"展览中,台湾找不准自身的定位。近日台湾表面上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状态与两岸执政当局、台湾内部社会和中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共识情况密切相关。历史经验显示,当"一中"能够被相关方接受并成为执行政策之遵从时,两岸关系就发展;反之则倒退。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在"一中"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共识赤字",台湾民意结构和美国政局变化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压力上升,应针对症结问题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8日,是台湾当局实施所谓《台湾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俗称“两岸关系条例”)届满两年的最后一天。这天仅台南一地的法院一口气就受理了六、七十件大陆人民申请继承遗产的案子,尽管法官累得喘不过气来,但仍不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子因这样那样的借口被打回票。“两岸关系条例”规定,大陆地区人民继承台湾地区人民的遗产,应于继承开始起二年内以书面形式向被继承人所在地的法院提出,逾期则视为抛弃继承权。“两岸关系条例”还规定,“大陆继承人不能取得以不动产为标的权利”,“遗嘱人以其在台湾地区之财产遗赠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13.
韩芸 《团结》2012,(2):15-17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25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明确表述了大陆方面就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意愿及推动进程。然而民进党刻意曲解两岸对ECFA所做的评估报告,在岛内制造“台湾签ECFA得不偿失”的舆论。本文将就台湾推动ECFA的利弊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15.
化青 《瞭望》2002,(23)
台湾当局领导人已执政两周年,但“察其言、观其行”,人们并未发现其“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其所到处“宣示”的有关两岸关系的言论,无不是一个个“作秀”的表演;而它所包藏的“渐进式台独”的祸心,更让人忧虑。5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金门大担岛的讲话,被台湾有关方面认为是当前形势下台湾当局领导人大陆政策的“三大宣示”。然而细细分析其三点“大胆重申”,无非是又一次“作秀”表演,与其执政两年来的“实际作为”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积极主动”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突出特点。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紧紧握在了祖国 大陆的手中,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契机。 即将过去的2005年,被多位台 湾问题专家认为是大陆对台政策措施 出台幅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主动 性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央政府对港工作 富有成效,香港人开创了回归祖国八 年后经济增长最优的局面,香港、澳 门与内地的关系愈来愈紧密, “一国 两制”的实践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就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局势下,今年4月底5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应邀组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分别与连战、宋楚瑜举行了正式会谈,达成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些重大共识。两岸三党的历史性握手让我们看到了政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中的带来的新的变化。一、政党政治下的台湾台湾政党政治足在冲破前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单位”,一向被大学生看作是理想的成才道路,如今受到了冷遇。据陕西省招生办公室统计,今年报考陕西省研究生的人数为4895人,比去年锐减了3753人,几乎下降了30%。据笔者调查,去年报考西北大学研究生的人数为600名,今年只有332名,几乎下降了50%(而计划招生人数却比去年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19.
访问成行 曲折鲜为人知 1992年6月8日下午,当6对大陆科学家夫妇应台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之邀踏上宝岛时,台湾舆论发出欢呼: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事件,它为今后两岸进行各领域的双向交流打开了大门。在几十年的相互隔绝和近几年的有来无往之后,两岸关系终于迈出了这艰难却十分可喜的一步。 应当说,近年来两岸关系是日益缓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却死抱着一条:不进行官方接触。由此殃及,只要沾点“官”方色彩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的同时,保持两岸关系平稳发展,进而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有识之士颇费心机的问题。台湾岛内民进党人张百达认为,两岸关系错综复杂,除了经常讨论的政治关系外,也包含许多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