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承》2016,(1)
从有濮、僚记载历史以来,仡佬族民间信仰就普遍存在于仡佬族人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信仰理念随着民族历史发展不断演化,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到今天仍然不变的祭祖、祭"神"等,成为维系其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凝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7,(1)
布洛陀信仰是壮族的民间信仰,是壮族的精神灵魂,虽然它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负面影响仍存在。要对布洛陀信仰的价值进行提升,应当引导这种信仰虽有崇拜但不迷信,以崇拜物为媒介把族群与国家命运相联、体现对人的价值尊重、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从而提升信仰的价值目标。还应逐步引导布洛陀信仰虽有自我但不自大,要把守规则提升到崇法、赞扬真善美的精神归属以提升信仰的价值谋求。  相似文献   

3.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阎江 《学习与实践》2007,(5):160-165
中国的民间道教信仰——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粤港地域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现存《九歌》中的“东君”究系何神,历来注家及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四种说法:日神说、日御说、句芒说、朝霞之神说,其中日神说占统治地位。笔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经过考查,我以为《九歌》中的东君应是远古初民所祀奉的虹霓神——作为与日神对抗的雨虹之神——在后代典籍里又演化为作为射日神的羿,因而《东君》其辞不是对太阳神的礼赞,而是对它的诅咒和毁灭;东君和羿的神话表明了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地位的结束,在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下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湖北风俗文化的滥觞期——楚文化期在中华大地上,楚俗文化独秀一枝,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楚人拜日、崇火、尊凤。楚先人祝融曾任炎帝的“炎正”,炎帝在远古被视为日神,楚人对自己是日神的后裔坚信不移。祝融保管火种有功,被尊为灶神。天上悬日,地上存火,远古时代太阳与火象征着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也代表楚人的性格。尤其在楚民以火耕水耨为重要生存手段的环境中,火对于楚民尤为重要。楚人拜日而崇火,既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出楚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楚是尊凤的民族,以凤为图腾。《白虎通》称:“祝  相似文献   

7.
谢东莉 《前沿》2014,(13):189-192
在黎族的社会文化中,始迁祖是黎族峒寨祖先崇拜对象的起点。峒寨始迁祖先迁移的原因有自然灾害、战争、家庭矛盾、游耕生产、仇杀“避鬼”等多个方面。黎人对始迁祖先崇拜从形态类型上可以分为始迁远祖崇拜、始迁近祖崇拜两种,人们对其的信仰已经超越了黎族家祖崇拜中对“祖先鬼”的信仰局限,把其作为神圣的力量进行看待了。  相似文献   

8.
青年群体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信仰问题关乎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中,星座崇拜在青年群体中不断发展、加剧,并伴生出信仰超验化风险。本文基于线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法,对网络社会中青年星座崇拜进行解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星座崇拜满足了青年于网络社会中加剧的自我认知、社会关系交往、亲密关系建立、自我发展确定性追寻的心理需求,促成了青年群体中的星座崇拜;另一方面,网络社会所缔造的特殊星座崇拜信仰方式,即极具网络空间特色的星座学说及其“神秘力量”的理论确证、情感体验、行为追求,助推了青年群体中星座崇拜的进一步发展。其间,伴生出青年群体信仰超验化风险,即对自身及现实社会反思的弱化倾向,对自身乃至人类能动实践能力的轻视与否定倾向等,或可发展出妨害主流信仰认同、选择与确立的可能。由此,需要基于青年需求调节有效引导的出发点与着力点,寻求缓解其中风险问题的对症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信仰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现象,处理好信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信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拜“物”教,其次是对人的崇拜,再次是宗教信仰,最高层次是共产主义信仰。信仰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解决信仰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能用和平、科学和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闽台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的本质或深层结构上看,闽台两地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是一致的。但在表面现象上,两地的民间信仰有一些差异,如崇拜的神灵、信奉民间信仰的人数、台湾常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台湾的民间信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则、台湾近年来大肆扩建庙宇,一座庙宇宫殿庞大,等等。这些表象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不同、两地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两地经济实力的差距、两地交流的人为中断等。不过,随着两地交往的恢复与频繁,这些差异已开始弥合与趋同。  相似文献   

11.
明星崇拜是历史的必然南京大学博士生王晓华明星崇拜作为追求完美的活动本身也需要不断走向完善,完成从偶象崇拜到自我超越的转变中国人目前之所以不能理解明星崇拜现象,是因为我们还基本上处于求生存的历史阶段明星崇拜是人类生活从求生存阶段发展到求完美阶段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12.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涉案作品顽强地表现出鬼神信仰、"明公"崇拜、息讼观念.作品中鬼神信仰的多样化与民间信仰一致,鬼神信仰与行政事务、法律义务及其他政治事件运行相结合,使审案的运作始终沿着伦理的、理想的方向发展.作品击碎了人们对"清官"的迷信,但又建立起了另一种其实质相同的权威崇拜即"明公崇拜";执法者权威崇拜还集中以冥司审案的故事来表现.作品认为,纠纷是耻辱的象征,引起诉讼必定有道德品性方面的缺损.凡平息诉讼的人都受到称赞,在矛盾起于端倪时即能成功化解的人不仅神奇而且具有盛德.作品强调知足安分、善良忍让,"涉讼两败,徒玷门风",并将"息讼"、"贱讼"、"耻讼"转化为颇为狡黠的平民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3.
佤族石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崇拜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其信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梅神”石房子崇拜、牛角桩石崇拜、远古石器遗物崇拜、“相”石崇拜等等。佤族的石崇拜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石崇拜为核心,产生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其中不仅包含古老的生殖文化的含义,而且反映了佤族历史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张燚 《今日民族》2016,(10):50-52
正巍山不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境内还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大宗教,以及土主崇拜、本主崇拜等民间信仰,有道教协会、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等3个宗教团体和1个基督教管理组。全县共有6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小寺小庙近400个,有一定规模的宫观寺院208座,已依法登记开放64座,  相似文献   

15.
一、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后世对成吉思汗复杂的祭祀形式,很多都是受到宗教,尤其是萨满教强烈影响的。萨满教是蒙古族人沉淀在血液里的古老信仰,包含了一个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深深敬畏和崇拜。萨满教相信,日月星辰、江河山峦、风雨雷电、凶禽猛兽等世界万物都有神奇的力量,并且会通过神秘的方式左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大自然的崇拜,使得蒙古人的墓葬方式与汉族人十分不同。蒙古人对墓看得十分淡薄,他们坚信人要在死后与自然融于一体。而这样的信仰使得他们采用了有墓无冢的  相似文献   

16.
刘丽敏 《桂海论丛》2008,24(6):86-88
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与天主教的圣母崇拜,二者的起源可以共同追溯到人类原初的母性崇拜心理。由于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宗教传统的差异,二者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文章从对女神的神性与神功的不同理解出发。分析了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与天主教的圣母崇拜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余群 《传承》2014,(10):148-149
从贵州等地迁徙到桂西的仡佬族人,随着民族历史不断发展演化,他们的信仰理念从多神到祭祖、祭树神的崇拜,不仅成为维系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桂西仡佬族的民间信仰中包含着发源于商周时期的"和合"思想,把当地族人团结成和睦、融合的有机整体。"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19.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布依族传统信仰中的龙崇拜和民间祭龙仪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南方 农业社会的特有现象及龙崇拜观念所蕴含的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